4月2日是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生日。為紀念他對世界兒童文學的卓越貢獻,這一天被定為“國際兒童讀書日”,旨在喚起人們對閱讀的熱愛和對兒童圖書的關注。
走進丹麥的幼兒園、中小學、民眾學院,不經意間就能感受到,安徒生的元素已經融入當地教學生活的細微之處。校園內的雕塑、教室內的布置、課堂教學、圖書館的圖書……安徒生的影響無處不在。
在不少丹麥教師和教育研究者眼中,安徒生不僅是知名的文學家,更是公認的教育家,與丹麥現代教育思想先驅格隆維共同被認為是深度導引丹麥社會和教育的巨人,甚至有人說,格隆維是丹麥的頭腦,安徒生是丹麥的心靈。
丹麥的孩子從小就從長輩那里聽到安徒生的童話。嬰兒出生后去教堂接受洗禮,人生第一份禮物大多是長輩贈送的《安徒生童話》。在丹麥,安徒生作詞的歌曲《我出生在丹麥》人人都會唱。安徒生童話的藝術感染力、想象力、創造力,通過各種形態、方式融入學校的教育,安徒生的理念和人生哲學貫穿丹麥整個教育系統。他創作的童話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丹麥學生確立自主、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價值理念的文化與精神資源。
童話游戲激發無限可能
在丹麥,從幼兒園到中小學都有充足的游戲時間,大量游戲內容是基于安徒生童話而設置的。幼兒園要求孩子們多參與戶外活動,自主組合在室外玩各種游戲。經常可以看到游戲中的孩子們嫻熟地揮鍬掄鏟,利落地拉車裝卸、搭建改裝。他們相互配合很默契,不時發出愉快的歡笑。玩伴們可商議情節,拓展游戲內容。教師們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不給游戲中的孩子們強加要求,還會和孩子們討論游戲方案與規則,并參與到游戲中。
在丹麥教育中,有許多演繹安徒生童話的小游戲。在學校里,孩子們經常玩角色扮演游戲。教師首先讓孩子們聽故事,深入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然后讓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來參與表演。學生可以制作道具,包括服裝。角色的動作、表情,都靠學生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即興創作,其間沒人指導,也沒人評判,只有鼓勵和欣賞。
孩子們參與游戲的目的是在玩耍中自我照顧、克服挫折、尋求合作、解決沖突,培養好奇心、想象力、冒險精神。有些孩子喜歡借機搞怪,通過增添新意來表現自己。表演過程熱鬧而有趣,孩子們在不知不覺間學會了制定與遵守規則、守住人際關系的界線、尊重對方的情緒、處理矛盾和沖突的方法,通過交流、共情、想象、靈感的碰撞,激發出無限的可能。
這種角色扮演游戲,孩子是主體,沒有排練,又不完全照搬安徒生童話,教師只是以類似導演的身份,從孩子的視角、思維去提問,引發孩子們思考并找到解決方案。
從童話中獲取教育原理
安徒生的童話《笨漢漢斯》在西方極受推崇。這篇童話中,國王為公主征婚,鄉紳的三個兒子都想參加。老大能熟背字典和報紙,老二精通法律和繡花,老三笨手笨腳被稱為“笨漢漢斯”。漢斯騎著一只羊去王宮,路上撿到一只死烏鴉、一只舊木鞋和一把泥巴,說要送給公主,即使被人笑話也絲毫不介意。在宏偉的王宮里,爐火正旺,公主想要烤雞,其他求婚者的知識和聰明都用不上,唯獨漢斯應對自如,拿舊木鞋當鍋,泥巴當作料,烤了死烏鴉,公主覺得他既幽默又聰明,決定嫁給他。
《笨漢漢斯》的精髓在于兩點:第一,漢斯不在乎別人的偏見,在看似無用的東西上發現意想不到的價值,從而打破常規,獲得奇效。第二,公主作為評判者,沒有用那些可見的、易于量化的標準來考察應試者,而是更看重應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幽默氣質。
受《笨漢漢斯》啟發,丹麥人認為,無論資質、稟賦、性格、外貌如何,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價值的。因此,在教育與評價過程中要求尊重孩子,讓孩子安心做好自己。
一位丹麥老師介紹,做游戲時,她非常注重對所有孩子的包容與接納。例如,有時無論如何引導,還是會有孩子不愿參加游戲。她不會勉強孩子,而是專門做了一條名為“安慰魚”的玩具小魚,問不參加游戲的孩子:“你愿意在旁邊照顧小魚嗎?”她表示,這樣安排能避免這些孩子被邊緣化。
受到漢斯變廢為寶的啟示,在丹麥歐登塞等地有5家機構,利用工作坊的形式讓孩子們用廢棄物來制作創意作品,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想象力、靈感和創造力。走進這些工作坊,就像進了一個個大型倉庫:纖維管、塑料網、金屬絲、空鞋盒、廢布料、木料……都是從工廠和商店收集來的邊角料,讓孩子用來自主創作。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面對難題時,往往從安徒生童話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靈感。《丑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等都以不走尋常路的故事,為教育提供原理性啟示。
童話也屬于成年人—— 讀安徒生童話往往會在幽默、諷刺中讀懂人生,學會面對困難,并尊重、理解他人
在丹麥這個被稱為“童話的國度”里,安徒生的存在遠遠不是童話故事、小美人魚塑像那么簡單,而是對不少人有著終身教育的意義。
丹麥的許多成年人將安徒生童話中突破常規的思維方式,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轉化為幫助自己不斷成長的資源。樂高玩具就是由一位有這種特質的木匠用自己的創意塑造出的全球知名玩具品牌。多位在體育、藝術、商業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人士表示,他們人到中年后,對安徒生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把自己的感悟傳遞給更多的人,因此決心投身教育事業,改行做了教師。
安徒生有非常出色的即興講故事的能力,這種創作方式被認為具有巨大魅力。不少丹麥人意識到,講好自己的故事,能讓他們與孩子有更深刻的情感交流,也便于將自己的經歷、信仰、信念更好地分享給下一代,對孩子們產生啟發性影響。不少成年人為了加強自身的社會交往和提高教育下一代的效果,開始重視并鍛煉自己即興講故事的能力。
丹麥孩子讀安徒生童話,看得更多的是故事情節,而成年人讀安徒生童話往往會在幽默、諷刺中讀懂人生,學會面對困難,并尊重、理解他人。
很多成年人通過讀安徒生童話認識到,即使自己是窮人,處于社會邊緣,仍然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和改變社會。人們可以從《丑小鴨》領悟自身的價值,從《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學會真愛,從《海的女兒》理解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充滿了現實意義……安徒生童話對丹麥人的言談舉止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已成為丹麥人共同的語言和文化DNA。
正如南丹麥大學安徒生研究中心延斯·托貝爾·波特森教授所說:在丹麥,安徒生童話中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啟示貫穿在整個教育系統中,不僅存在于學生的課本中,還體現在各種活動中。安徒生童話故事的結尾大多是開放性的,能打開人們的思維,激發靈感,讓人們自己去尋找結論。不同年齡的人從安徒生童話中獲得的東西是不同的,安徒生童話也讓很多成年人覺得“自己心中還住著一個孩子”。
【編輯:陳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