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春香" 上海市浦東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領域:亞健康(疲乏、免疫力低、失眠等)、脾胃?。晕秆?、泄瀉、便秘等)、肺系?。钥却⑦^敏性疾病等)、婦科?。▏^經期綜合征、卵巢早衰等),以及各類手術后的調理。
長久以來,我們總把胃腸當作單純的消化器官,將大腦視為掌控一切的中樞。然而,這兩個相隔“遙遠”的器官緊密相連。突如其來的消化道不適過后,整個人可能變得昏沉乏力,仿佛大腦難以“轉動”;或是焦慮煩躁時,胃腸總會跟著“鬧脾氣”。胃腸對大腦的影響不容小覷,甚至很多大腦健康問題是由胃腸功能異常引起的。
1." 營養缺乏影響大腦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需要在胃腸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消化過程,才能被分解成小分子營養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等,然后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為身體各個器官包括大腦提供能量和營養支持。
當胃腸功能出現問題時,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例如,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對鐵元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腦組織對氧氣非常敏感,血紅蛋白減少使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下降,大腦得不到充足的氧氣供應,就容易出現認知障礙癥狀,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頭暈乏力等。
維生素參與神經髓鞘的合成,保證神經信號的傳遞,其吸收也依賴胃腸功能。當胃腸功能不好時,維生素的吸收減少,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出現手腳麻木、刺痛、行走不穩等周圍神經病變癥狀,嚴重時還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導致記憶力減退、癡呆等。
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對營養的需求更迫切,一旦胃腸功能不佳導致營養缺乏,對大腦的影響就會更明顯。
2. 慢性炎癥威脅大腦
在我們的腸道中,棲息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它們種類繁多,數量龐大,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這就是腸道菌群。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處于一種平衡狀態,能夠幫助人體消化食物、合成維生素、調節免疫功能等。
當胃腸功能不好時,腸道菌群的平衡可能被打破,腸道的屏障功能失常,腸道通透性增加,一些有害物質會進入血液循環,引起炎癥反應。同時,有些腸道菌群增殖后產生的有害物質,會激活腸道的免疫功能,產生炎癥因子。炎癥因子可以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干擾神經細胞的正常功能,破壞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
長期的慢性炎癥還會引起神經細胞的凋亡和壞死,逐漸損害大腦的結構和功能,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機制之一。炎癥反應還會激活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使其過度活化,釋放更多的炎癥因子,進一步損傷神經細胞,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和記憶力下降。
3. 傳導紊亂干擾大腦
腸道的腸神經系統通過迷走神經與大腦相連,腸道與大腦之間通過“腸腦軸”進行密切的信息交換,而胃腸問題會干擾信息傳遞的過程,從而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當胃腸功能不好時,會影響神經遞質的合成和代謝,這些神經遞質對于調節情緒、認知等大腦功能起著關鍵作用,它們的異常會使大腦的神經傳導功能發生紊亂。
典型的例子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腸道中常存在一種錯誤折疊的蛋白,這種“問題蛋白”可以通過迷走神經從腸道擴散至大腦,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出現運動控制障礙、認知能力下降,以及焦慮等癥狀的原因。除了帕金森病,其他一些神經精神疾病,如焦慮癥、抑郁癥等,也與胃腸功能紊亂導致的神經傳導紊亂有關。
1. 飲食調理
老年人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還能為腸道有益菌提供“食物”,有助于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堅持攝入發酵乳制品,這些發酵乳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增強腸道的免疫力,抑制有害菌的生長。老年人可以每天晚餐后1小時飲用一杯酸奶,呵護腸道和大腦的健康,但要注意選擇低糖、無添加的產品,避免攝入過多的糖分。
2. 適當運動
適當運動對于促進胃腸蠕動、增強體質、改善大腦功能都有積極的作用,慢跑和散步是非常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方式。老年人每周可以進行3—5次慢跑,每次30—60分鐘,如果覺得慢跑強度較大,就選擇散步。平時老年人可以刻意進行腹式呼吸鍛煉,不僅可以增強肺部功能,還能“按摩”內臟,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
3. 規律排便
老年人應養成每天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即使沒有便意,也可以在馬桶上坐幾分鐘。不要長時間抑制便意,避免導致大便干結。同時,排便時注意不要過于用力,以免引發心腦血管意外。
胃腸健康與大腦健康息息相關,老年人更應關注胃腸功能狀況,定期檢查及時發現胃腸問題,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科學的養生方法,守護好胃腸這個腦健康的“幕后英雄”。
(編輯" " 董" " 玲" " 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