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康人每天會產生多少鼻涕?研究數據給出了驚人的答案:鼻涕的每日分泌量為 500—1000毫升,是1—2瓶常見的礦泉水瓶容量。這些鼻涕并非多余之物,而是身體應對外界刺激的防御措施。更關鍵的是,鼻涕顏色的變化,是免疫系統在“說話”,告訴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
1.透明清水樣鼻涕
在健康的狀態下,鼻涕是透明的,主要由水、黏蛋白、抗體和電解質組成,能濕潤鼻腔、黏附灰塵。如果透明鼻涕突然變多,可能是2種情況:一是接觸了冷空氣、花粉、香水等刺激物,鼻腔黏膜受刺激后分泌增加;二是感冒初期,病原體還未引發明顯的炎癥反應,免疫系統先通過分泌更多黏液試圖排出病原體,這種情況通常伴隨輕微鼻塞,多喝溫水、注意保暖即可緩解。
2.白色酸奶樣鼻涕
如果透明鼻涕變成白色、質地變稠,大概率是鼻腔黏膜出現了輕微腫脹。如感冒加重時,病毒引起鼻腔炎癥,黏膜血管擴張,黏液分泌變慢,黏蛋白增多,就會讓鼻涕變稠、變白。長期鼻塞也可能出現白色酸奶樣鼻涕,因為空氣流通不暢,黏液在鼻腔內停留時間變長,水分減少而變稠。這種情況可觀察1—2天,若伴隨頭痛、咽痛,可能需要對癥緩解炎癥。
3.黃色或綠色鼻涕
當鼻涕變成黃色或綠色時,這是白細胞“工作”的痕跡。當鼻腔受到感染時,免疫系統會讓大量白細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對抗病原體,這些白細胞死亡后會釋放含“髓過氧化物酶”的物質,讓鼻涕呈現黃色或綠色。黃色鼻涕多在感冒中后期出現,說明身體正積極清除病毒或細菌,若沒有發熱,黃或綠色鼻涕通常會隨感冒痊愈而消失。但若伴隨高熱、面部脹痛、嗅覺減退,流膿涕超過10天,可能是鼻竇炎,需及時就醫,避免炎癥加重。
4.粉色或紅色鼻涕
鼻涕粉色或帶血,大多是因為鼻腔黏膜破損。例如,用力擤鼻涕、挖鼻孔時,脆弱的鼻黏膜血管被弄破,少量出血混合鼻涕就會呈現粉色或紅色。干燥的天氣也會讓鼻黏膜缺水變脆,容易出血。這種情況只需避免用力擤鼻、常用水濕潤鼻腔即可,若出血頻繁或出血量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排查是否有鼻炎、鼻息肉等問題。
5. 棕黑色鼻涕
相比前幾種顏色的鼻涕,棕黑色鼻涕較少見,可能是陳舊的鼻血、煙塵污染物堆積或真菌感染。這種情況需盡快遠離污染環境,若因工作無法避免,普通口罩防護效果有限,建議佩戴專業的防塵面罩,減少吸入污染物。若從未接觸過污染環境,卻莫名出現棕黑色鼻涕,且伴隨頭痛、眼痛、發熱,甚至鼻涕帶有腥臭味,很可能是鼻腔發生了嚴重的真菌感染。此時鼻腔內的防御系統已難以抵擋病原體,若不及時干預,病原體可能向鼻竇甚至顱內蔓延,引起危險的并發癥。
雖然我們每天會產生500—1000毫升鼻涕,但大家很少看到它們,它們都藏在哪兒了?答案是鼻腔特殊的生理結構。
我們平時感覺不到那么多鼻涕,是因為它在悄悄流動:鼻腔黏膜上有無數微小的纖毛,這些纖毛像小刷子一樣,每分鐘約擺動1000次,緩慢地推動鼻涕。最終,這些鼻涕會被我們不知不覺地吞咽,或隨著呼吸、說話時的氣流蒸發。因此,這么多鼻涕很少會以“流鼻涕” 的形式出現。
只有當鼻腔受刺激(遭遇冷空氣、過敏等)或感染時,黏液分泌突然增多,纖毛來不及 “搬運”,或者黏膜腫脹阻礙了鼻涕的流動,鼻涕才會堆積在鼻腔前部,變成我們能感到的“流鼻涕”狀態。
(編輯" " 黃奕言)
正確擤鼻涕有3個關鍵細節,既能清理鼻腔,又能減少損傷。
▲ 一次只擤一側:輕輕按住一側鼻孔,用輕柔的力量擤另一側。
▲ 力度輕柔:避免用力過猛,否則增加鼻腔內壓力,易損傷黏膜血管。
▲ 用柔軟紙巾:保護鼻周皮膚,也不會污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