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曉綱" 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內科學心血管病研究生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副會長,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坡撁宋瘑T會委員。擅長復雜冠狀動脈介入、經導管多瓣膜介入、肥厚型心肌病綜合診療,以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心力衰竭藥物康復一體化管理。

鄭良榮"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常務委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腦卒中防治專委會房顫腦卒中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第一批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心律失常)培訓基地導師與負責人,中國房顫中心聯盟副主席。長期從事緩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及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尤其擅長各種復雜心律失常的介入和綜合治療。
“我每分鐘平均心率才46次,跟專業運動員差不多!”日常喜歡測心率的老宋常展示著智能手表的數據沾沾自喜??勺?4歲老宋沒想到的是,最近體檢結果一出來,自己竟被醫院“扣下來”緊急安排心血管內科相關的詳細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后,醫生嚴肅叮囑老宋:“你這種情況可不是和運動員一樣,運動員因長期訓練心臟強健,心率確實比常人低,但你的情況是竇性心動過緩伴有心肌增厚,有一定的猝死風險?!?/p>
鑒于老宋目前癥狀不明顯,醫生囑咐他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劇烈運動,每3—6個月復查24小時動態心電圖,每年做1次超聲心動圖,如有暈厥或黑蒙等癥狀應立即就診,由醫生判斷是否要安裝起搏器。至此,老宋才漸漸接受現實,遵醫囑檢查、治療。
我們常說的心跳,大多指靜息心率,即人在安靜、清醒的狀態下,心臟每分鐘搏動的次數。在靜息狀態下,心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反映心臟的健康狀況。

對健康人群來說,心率在60—100次/分都是正常的,60—75次/分是理想心率。需要特別注意,當心率低于50次/分時,尤其是心率低于40次/分的老年人,即使沒有出現任何不適,也必須馬上就醫,否則有猝死的風險。長期心動過緩,容易導致心臟增大,逐漸發展為心力衰竭。
一些運動員或健康人群可能因心臟效率高而出現生理性心動過緩,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是心臟或其他系統疾病的信號。心跳過慢有2大原因:

1.生理性原因
(1)運動員和經常鍛煉的人,心臟泵血效率高,靜息心率可能較低。
(2)睡眠時心率自然減慢。
2.病理性原因
(1)竇房結功能障礙,竇房結是心臟的起搏點,若其功能異常,可能導致心率過慢。
(2)傳導阻滯,電信號在心臟傳導過程中受阻,常見的是房室傳導阻滯。
(3)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等可引起心動過緩。
(4)代謝異常,甲狀腺功能減退、電解質紊亂(如高鉀血癥)等可能導致心率減慢。
(5)心臟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臟病變可能影響心臟電活動。
(6)其他因素,顱內壓增高、低溫、缺氧等可能引起心動過緩。
病理性心跳過慢的人可能有生命危險。心跳太慢,泵出的血液不夠,會導致大腦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易出現疲勞、頭暈、氣短、胸悶胸痛等癥狀,應盡快去醫院就診。

如果發現心跳過慢,即使沒有任何癥狀,也應立即去醫院就診,通常會進行以下檢查。
(1)普通心電圖: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檢查,能捕捉當前的心率和心律,判斷是不是傳導阻滯等問題。
(2)動態心電圖:連續記錄24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心電活動,能發現普通心電圖捕捉不到的間歇性心跳過慢或停跳。
(3)血液檢查:排查甲狀腺功能異?;螂娊赓|紊亂。
(4)心臟超聲檢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如心肌是否肥厚、心臟大小、瓣膜功能、心臟收縮能力等。
(5)運動負荷試驗:觀察運動時心率的變化是否正常。

醫生會根據患者心跳過慢的程度及身體狀況制訂治療方案,原則是解決病因,盡可能提高心率。
(1)觀察與監測:無癥狀的輕度心動過緩者經醫生評估后可能無需治療,定期監測即可,每年需做心電圖檢查。
(2)藥物治療:對于出現明顯癥狀的患者,可考慮使用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或選擇β受體激動劑如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3)起搏器植入:對于嚴重心動過緩或癥狀明顯的患者,可選擇植入心臟起搏器,通過電刺激維持正常心率。
(4)治療原發?。喝粜膭舆^緩由甲狀腺功能減退、高鉀血癥或其他疾病引起,需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發現自己心動過緩不值得“炫耀”,而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以下5個方面:

(1)健康生活:①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減少高脂肪、高鹽、高糖食物攝入;②適度運動,可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但要避免劇烈運動;③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④戒煙限酒,減少對心臟的刺激;⑤日常注意保暖,避免長時間在低溫環境中。
(2)定期體檢:定期進行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及時發現心臟異常。中老年人、有心臟病家族史或基礎疾病者,更應重視定期體檢。
(3)控制慢性病: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慢性疾病,遵醫囑服藥并定期監測指標。同時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增加心臟負擔。
(4)合理用藥:遵醫囑使用藥物,不能自行調整劑量或停藥。使用可能影響心率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等,需定期監測心率。
(5)積極樂觀:避免長期緊張、焦慮、抑郁,保持心情愉悅,可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