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位在大學教房地產課程的教授朋友,每次參加會議,她總要在發言之后向大家朗誦一首詩,闡述自己的學術宗旨,總結本次會議的特點,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問她是怎么形成如此習慣的,她回答說,小時候看《紅樓夢》,模仿著作詩,久而久之就喜歡作詩了。每逢畢業季,她會給每位畢業生寫詩一首,學生的性格特點、價值追求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期待都蘊含詩中,讓許多學生多年之后回憶起來,仍覺是一件幸福的事。
無獨有偶,我接觸過一位管理者,善于管理員工,別人不喜歡要的員工,他卻拿來當寶貝。這位管理者有突出的管理才能,他善察言觀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看透新員工的性格特點,并能根據其性格設計他的職業通道。到他手下工作的員工,他會給人家送一個筆記本。在筆記本上寫一首詩,詩歌充滿了對新員工的期待。讓人驚奇的是,很多新員工能按照這位管理者設計的路徑向前走。他成就了優秀的司機、廚師或者工程師。當我問這位管理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功夫?這位管理者神秘地告訴我:讀《紅樓夢》吧!多年以后,我才理解這位管理者說過的話充滿了人生智慧。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是可用之才,只要你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就會啟動一個別樣的模式。
有一位東北媽媽,年輕時生下一個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別人都勸她放棄,但她堅持從小教給孩子背誦唐詩宋詞,練習書法時也讓孩子從讀寫這些詩詞開始。孩子大了,她引導著孩子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并用詩詞的方式描述出來。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對世事的觀察十分細膩。隨著作詩功夫的積累,孩子除了從表情上還有些呆滯以外,他對人與事的洞察,不亞于正常人。我問這位媽媽,是什么催生了她這種獨特的培養方式。這位東北媽媽說,她媽媽從小就和她一起讀《紅樓夢》,她后來就去做了語文老師。對兒子的成功教育,讓她感受到詩詞對教育潛移默化的作用。她從《紅樓夢》感受到詩詞對世間人情的概括力,也清晰感受到了曹雪芹那雙洞察人性的眼睛。詩詞,不只是簡單的押韻之作,更是對世情百態的高度概括。用詩詞表達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不光豐富,還有趣和有力。
房地產教授、企業管理者和東北母親對《紅樓夢》詩詞的解讀各有千秋,但值得總結的一點是,他們從曹雪芹的穿透式的觀察力中,學到了如何認知這個世界。《紅樓夢》整部書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萬般解讀,但這本書對人性的把握和認知,則超越了文學作品本身。有一位管理者,把一本《紅樓夢》翻爛了,他不只找到了文學作品的趣味,也找到了認識社會的方法。這位管理者,深知悟透人性的重要性。正像那位善于改造各種落后分子的管理者一樣,這位管理者通過學習曹雪芹對人性的觀察,找到了管理員工的鑰匙。員工愿意向他敞開心扉,他對初讀《紅樓夢》的朋友講,最好先從《紅樓夢》第五回讀起。
這位管理者的話語,是與研究《紅樓夢》的大家周汝昌先生一致的,在《紅樓夢》里徜徉了一生的周汝昌先生,對《紅樓夢》的研究見解獨特,后來的讀者未必“為尊者諱”而把周先生的觀點一概肯定,但他對《紅樓夢》的解讀,絕非一般人能及。周先生特別贊賞曹雪芹的創作手法,他多次提到《紅樓夢》第五回的創作,認為“由于曹雪芹所處的那個時代,使他對此無法直寫明敘,他才采用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手法:神游幻境、夢游仙姑”,他認為曹雪芹先生“曾是經歷過這樣類似的人物和事情,否則他是寫不出的”。
曹雪芹在第五回里寫了什么?我是讀過第五回若干遍的,客觀而言,每讀一遍,就有一遍的收獲。曹雪芹在這第五回里看似寫了賈寶玉在秦可卿處的一段經歷,實際寫了幾種不同的價值觀,寫了風險意識對人生存的重要性,在對金陵十二釵的逐一詩詞描摹中,預判了人物的結局。這些人物,既是封建大家庭下展現的宿命,又因為各自的性格走向了不同的結局。作者用超越者的眼光,發現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世俗世界。賈寶玉的出場,證明他不再是封建家庭血脈的傳承者,而是一個缺少悟道的后繼公子哥。在第五回里,晴雯處境的污濁與險惡,襲人的“枉自溫柔和順”,香菱的“平生遭際實堪傷”,元春的“二十年來辨是非”,探春的“才自精明志自高”,史湘云的“富貴又何為”,妙玉的“欲潔何曾潔”,迎春的“子系中山狼”,惜春的“勘破三春景不長”,王熙鳳的“凡鳥偏從末世來”,巧姐的“勢敗休云貴”,李紈的“桃李春風結子完”,秦可卿的“情天情海幻情身”,無一不是這些人真實性格和命運的寫照。曹雪芹歷經世間苦難,他的作品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記錄時代的報告文學。他對人物的設計是精心的,看似未卜先知,其實是符合每個人生活邏輯的。曹雪芹的聰明就在于將生活中的眾生相安置在自己的作品中,讓人看到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沒落,是時代造成,更是人員造成。在《紅樓夢》十二支上演的過程中,即使在“群芳髓”的香氣氤氳之中,也擺脫不了“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的命運。在十四段歌聲中,引子是“懷金悼玉”,結局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終身誤》寫了寶玉、黛玉和寶釵的終身錯訛;《枉凝眉》則顯示了寶黛愛情的悲慘;《恨無常》展示人生的漂浮不定;《分骨肉》說了探春遠嫁的悲涼;《樂中悲》談到了史湘云的盛衰變化;《世難容》則寫了妙云難為世俗所容的一生;《喜冤家》則寫了迎春的婚姻不幸;《虛花悟》則說了人生的虛無道理;《聰明累》當然是對王熙鳳和賈家的概括,“機關算盡太聰明”;《留余慶》則說出了承接先輩恩澤的重要性;《晚韶華》則說明李紈子雖富貴,而她死期來臨的不幸;《好事終》則暗應了賈府的頹敗結局。這些歌曲,雖然最終沒有喚醒寶玉,寶玉在“甚無趣味”的感覺中“告醉求臥”,必然會陷入“迷津”之中。
管理者能從《紅樓夢》第五回看到什么?看到一個大家庭(這猶如一個單位)如何在人性沉淪中走向毀滅。企業向上的文化,是人員個體充滿活力的文化。曹雪芹從人性的折射出發來描繪人物,管理者要從人性的閃光中找到振興企業的力量。一個有預測能力的管理者,是捕捉人性閃光、化腐朽為神奇的高手,這是《紅樓夢》第五回給管理者的別樣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