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濟全球化與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企業所處的運營環境愈發復雜。宏觀經濟波動、政策調整頻繁,微觀層面行業競爭加劇、技術升級加速,各類風險不斷涌現,深刻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風險管理成為企業實現戰略目標、保障持續運營的核心要素,而內部控制作為風險管理的關鍵手段,通過嚴密的制度、流程和措施,規范和監督企業運營活動,在企業抵御風險、提升經營效率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精準識別、評估和應對風險,保障企業資產安全,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增強企業合規經營能力,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內部控制的概述
內控制度是由董事會、職工監事、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旨在實現保障措施動態變化的制度體系。它是企業內控管理的關鍵構成部分,以保障企業資金安全、提高財務信息質量、保證生產經營依法依規、提高運營效率和質量為主要目標。通過建立涵蓋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大要素的有機管理體系,將管理模式融入日常經營的各個環節。從構建積極主動的企業文化、明確權責分配的控制環境,到精準識別與考量風險的風險評估;從具體操作層面的控制活動,到確保信息流動協調的信息與溝通機制,再到保證內控制度有效落實的內部監督階段,每個要素相互聯系、協同作用,全方位守護企業經營,助推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
企業風險管理中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估存在的問題
在企業風險管理過程中,內部控制有效性評估面臨諸多問題。一方面,評估標準的不統一使得各企業缺乏統一規范,導致對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主觀性強,不同企業間的評估結果難以橫向比較。另一方面,評估方法過于單一,多依賴問卷調查、訪談等定性手段,對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定量分析方法運用不足,難以精確量化評估內部控制水平。同時,公司內部各部門間信息流通存在壁壘,數據共享不及時、不全面,阻礙了評估的完整性;與外部利益相關者溝通不暢,又使得評估缺乏多元視角與外部經驗借鑒。
企業風險管理中內部控制有效性評估的策略
統一評估標準 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統一評估標準是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評估質量的關鍵舉措。各企業應依據權威的行業規范與通用準則,制定標準化的評估流程與指標體系。例如,對于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估,統一設定對財務報表準確性、合規性相關指標的具體衡量標準,規定收入確認準確性需達到 95%以上。這意味著企業在確認每一筆收入時,都要有嚴格的流程和依據,保證絕大部分收入的確認精準無誤。通過對收入確認環節的嚴格把控,能有效避免因收入確認錯誤而導致的財務數據失真,為企業的財務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將重大財務差錯率控制在0.5%以內。該標準能讓不同企業在評估時有統一參照,避免因標準差異導致評估結果偏差,增強評估結果的可靠性與可比性,進而為企業風險管理筑牢根基。
豐富評估方法 在企業風險控制中,豐富評估方法是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定準確性的重要途徑。單一的評價方法存在局限,靈活運用多種方式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內控制度情況。例如,在評估采購工作流程的內部控制時,除了采用問卷調研和訪談收集員工對采購流程的看法、執行中遇到的問題等定性信息外,可以引進層次分析法,從產品成本、供應商質量、交貨及時性等多個方面搭建結構分析模型。在產品成本層面,它不但考慮物資采購成本,也將物流成本、倉儲費用和因價格調整所產生的潛在成本變化等多種因素納入其中。針對供應商質量,從產品合格率、品質可靠性、售后服務水平等多個子層面進行評價。交貨及時性也可通過統計分析準時供貨頻次占供貨頻次的比例、供貨延遲時間對生產規劃帶來的影響程度等數據去衡量。通過對比確定各要素權重值,將定性難題轉化成定量分析,精確評定采購工作流程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而為企業風險控制提供更具價值的依據。
打破信息壁壘 在企業風險控制中,打破信息壁壘對內部控制制度實效性評定極其重要。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以及和外部相關者間若存在信息流動阻礙,會導致評定數據失真、視角狹隘。企業應該構建一體化服務平臺,促進內部信息實時共享,同時積極和外部建立常態化協調機制。例如,一家企業在評估生產過程中內控制度實效性時,過去生產部和財務部信息隔斷,財務獲取核算成本信息滯后,難以及時從成本異常變化中發現業務管控存在的問題。建立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軟件后,生產任務、原料耗費等數據同步至財務部,以便于及時分析成本誤差。
強化管理層重視 在企業風險控制過程中,加強管理層重視是提高內控制度實效性評定水平的核心驅動力。管理層態度和投入直接關系到評價工作能否廣泛開展。只有管理層深刻認識到評定對企業穩健發展的必要性,才可以在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從而激發所有員工參與的積極性。例如,某互聯網企業管理人員十分重視內控制度實效性評定,專門設立了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高薪招聘業內資深專家出任負責人,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購買先進的評估軟件和統計分析工具。在管理人員的大力倡導下,企業定期開展人人參與的評估培訓,將評價結果與員工考核掛鉤,從而大幅提升員工參與度。這使得企業在評估過程中能精確定位潛在風險點,通過對大量業務信息的深度剖析,結合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反饋的問題,風險管理部門能夠及時發現企業運營中的薄弱點。例如,在一次評估中,發現某工作流程存在數據安全風險,管理層馬上組織相關部門落實整改,可改善數據加密和訪問限制設定,及時優化內部控制流程,進而有力保障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穩定前行。
總之,評估標準的不統一導致結果缺乏可比性,單一的評估方法難以實現精準度量,信息溝通的阻滯阻礙全面評估,重視程度不足則讓評估流于形式。同時,基于評估體系提出統一評估標準、豐富評估方法、打破信息壁壘、強化管理層重視等有效性評估策略,為企業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提供了具體路徑。未來,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動態變化,應進一步探索數字化技術在評估中的深度應用,細化不同行業、規模企業的評估指標體系,持續推動企業風險管理中內部控制有效性評估的發展,助力企業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挑戰。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南審希地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