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市場競爭激烈
快遞物流連接千城百業、聯通線上線下、融入生產環節、嵌入消費場景,是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快遞行業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
國家郵政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120.5億件,同比增長18.7%。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快遞服務行業全景調研與數字化轉型戰略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業務量將突破2500億件,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8%—10%,市場規模突破2.8萬億元。
今年以來,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快遞企業持續在提升服務質效方面發力,目前已逐步拓展航空運輸、陸空運輸專線、高鐵快運等寄遞綜合運輸方式,服務時效持續改善,更多地區被納入“次日達”服務圈。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如順豐的“無人機+航空貨運”協同接駁技術,使深山脆李能在不到24小時內跨越上千公里,實現從枝頭到舌尖的鮮美;中通無人車在多地規模化應用,監管的無人車實際行駛總里程已突破100萬公里;京東推出新一代智能配送車,最大載重1000公斤、續航160公里,配送效率再上新臺階。
需要注意的是,快遞企業“量增價跌”問題仍尤為突出。8月19日,多家A股快遞上市公司披露的7月快遞業務主要經營數據顯示,7月快遞業務收入普遍實現同比增長,但單票收入持續下降。
具體來看,7月,順豐實現營收248.47億元,同比增長9.95%,其中速運業務營收達到186.57億元、同比增加14.97%,速運業務量達到13.77億票、同比增加33.69%,單票收入為13.55元、同比下滑14.02%。圓通快遞產品收入達到53.71億元,同比增長12.08%;業務完成量為25.83億票,同比增長20.79%;快遞產品單票收入為2.08元,同比下降7.20%。韻達實現快遞服務業務收入41.20億元,同比增長3.75%;完成業務量21.62億票,同比增長7.56%;快遞服務單票收入1.91元,同比下降3.54%。申通快遞服務業務收入42.87億元,同比增長9.95%;完成業務量21.81億票,同比增長11.92%;快遞服務單票收入1.97元,同比下降1.5%。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一是順豐實現業務量增速領跑,圓通增速繼續領先韻達與申通,行業顯示出強者愈強的競爭格局。二是上述4家企業快遞業務收入普遍增長,而單票收入持續下降,“量增價跌”成為快遞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構建良性發展格局
不斷下探的單票價格背后,是快遞行業深陷的“低價換量”內卷式競爭。業內人士表示,低價競爭已導致行業陷入“利潤為負—品質下降—消費者流失”的惡性循環,基層網點為維持生存,不得不削減人力、簡化操作流程,直接導致快遞破損率上升、配送延誤、投訴率飆升,這種模式已嚴重威脅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上半年,快遞行業價格競爭非常激烈。“當前,快遞行業正全面邁入既要規模又要利潤的新階段,快遞行業要想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一定是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一定是用服務品質去贏得市場。”專家表示。
實際上,自今年7月以來,快遞行業“反內卷”政策信號密集釋放。
7月8日,國家郵政局召開會議,提出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完善郵政快遞領域市場制度規則,反對“內卷式”競爭。7月20日,國家郵政局發布《關于規范快遞市場競爭秩序的提示函》,嚴厲打擊“低于成本價”行為,并將此納入企業信用評價。7月29日,國家郵政局召開快遞企業座談會,就依法依規治理“內卷式”競爭,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進行座談交流。
北京、福建等多地快遞行業協會紛紛呼吁依法依規治理低價無序競爭。近來,“快遞第一大省”廣東在全國拉開調價大幕,將快遞底價整體上調0.4元/票,單票均價漲至1.4元以上;浙江義烏將快遞底價從1.1元上調至1.2元。這是繼2021年后,快遞行業又一次全國性的漲價潮,而這一系列動作,都指向了快遞行業的反對“內卷式”競爭。
此外,頭部企業也積極調整策略。申通快遞明確“體驗優先、協同增效”戰略,徹底摒棄價格戰;圓通、韻達7月單票收入同比降幅收窄至7.2%、3.5%,價格競爭趨緩。在政策引導下,企業資源向技術研發、服務優化傾斜,如順豐加碼物流無人車應用,申通優化末端網點穩定性,行業逐步從惡性競爭轉向良性提質。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物流分會副秘書長解筱文表示,目前來看,快遞行業營收增長但毛利率承壓、單票收入下跌,隨著“反內卷”政策持續發力,預計一年至兩年內,頭部企業將加快轉向服務與效率競爭,這將帶動行業毛利率回升,從而有望形成良性發展格局。
加速搶占全球市場
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全球跨境物流市場規模從13.3萬億元增長至18.6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8.75%。預計2025年,全球跨境物流市場規模將接近20萬億元。
隨著國內快遞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快遞企業正在加速搶占全球市場。中國快遞協會發布的《2025中國快遞業國際發展指數》顯示,今年我國快遞業國際發展指數飆升至77.9,同比提升幅度高達10.5%。這一顯著的增長態勢充分彰顯我國快遞業正以迅猛之勢加快國際化布局,在全球快遞市場中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推動市場正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8月4日,菜鳥宣布升級歐洲G2G跨境物流解決方案,支持35個歐洲國家(含外島)之間互發電商快遞,覆蓋99%的歐洲國家和地區。目前,其已與5家歐洲頭部跨境電商平臺開展合作,將于9月底正式開通東西歐直連鏈路,實現歐洲全域互聯互通。
在東南亞市場風生水起的極兔也將目光看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日前,一架B767—300全貨機滿載貨物從海南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駛向以色列特拉維夫本·古里安國際機場,標志著極兔“海口—特拉維夫”國際貨運包機航線正式啟航,進一步拓展了其在中東地區的業務版圖。
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達61.90億元,順豐加速全球化布局。7月,澳大利亞墨爾本自營倉庫投入運營,完善大洋洲核心城市倉儲能力;同時開通“鄂州—阿布扎比—河內”國際貨運航線,依托鄂州樞紐提升跨境物流時效。海外倉前置倉儲與本地配送的銜接,進一步鞏固順豐在國際市場的服務優勢。
6月,京東物流在沙特啟動配送業務,推出自營快遞品牌JoyExpress,構建了涵蓋跨境運輸、清關、本地運輸等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網絡。與此同時,京東航空的機隊規模不斷擴大。截至6月30日,10架自有全貨機實現常態化運營,并開通中國深圳—泰國曼谷等多條國際貨運航線,進一步提升了跨境物流的時效性和運輸能力。
海外電商擁有廣闊的增長空間,這是快遞企業加速布局全球市場的信心來源。中國電商在整個零售行業中的滲透率接近40%,是全球最高的,規模也是最大的。除中國之外的大部分國家,電商滲透率在10%—20%。海外電商滲透率提升至20%—30%,甚至達到40%,這是一個極具確定性的趨勢。專家表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我國快遞企業需要加強風險預警和應對機制建設,通過多元化的市場布局、優化供應鏈結構等方式,降低外部風險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展望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跨境電商和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繁榮,我國快遞業的國際化發展前景依然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