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倉儲管理是企業物資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對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防范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A集團及下屬分公司為研究對象,運用內部控制和審計的理論和方法,對其倉儲管理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如制度覆蓋面不足、出入庫不規范、物資保管無序等,并根據問題的成因和影響,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和建議,如建立完善的倉儲管理體系、優化庫存狀態的識別等。文章旨在凸顯新時代內部控制審計的監督與服務并重的定位,為提高企業倉儲管理水平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內部控制;倉儲管理;物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5) 26-0159-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5.26.040
1 倉儲管理內部控制與審計的必要性
受后疫情時代、政治時局和戰爭的影響,經濟全球化腳步放緩,原材料成本上漲、物流與存儲成本大幅提升,給加工制造業、物流運輸業等帶來巨大壓力,倉儲成本成了企業經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倉儲管理作為物資管理的重要環節,有效降低倉庫運作成本、提升倉庫管理效率、改善物資管理質量、防范舞弊行為是企業提高經營效率、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審計監管的重點內容。
開展倉儲管理內部控制與審計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與企業經濟效益息息相關,倉儲管理的質量直接決定了企業成本管理的水平。二是倉儲管理是保證企業正常生產供應的需要,倉儲對物料有效地配置和調度是企業正常生產的保障。三是倉儲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關鍵環節,提升倉儲管理能力能夠直觀地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的紅利,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2 倉儲管理審計方法和審計重點
倉儲管理作為物資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側重實物資源管理,是倉庫及庫內物料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的活動總稱。
A集團是一家綜合型技術服務公司,業務主要涉及設備設施維修服務、物流運輸服務、化工品生產加工等,組織架構復雜,分公司地區分散,業務種類繁多,倉儲物資種類復雜。
通過訪談、發放調查問卷、詢問管理人員和檢查相關制度等方式了解內部控制情況,通過現場倉儲資源管理、實物盤點、出入庫資料和SAP系統檢查等了解公司的現有物資管理情況。結合目前主流的MMOG/LE評審體系,確定庫存狀態識別、庫存差異識別與預防、物料配送的優化、緩沖量的評估與優化、淘汰件的管理、物料追溯與不良品的管理、一體化整合的信息系統7個方面為審計重點,并據此開展審計工作。
將A集團下屬7家分公司作為審計對象,對7個審計重點進行分析,確定以下控制點:①物資管理內部控制的覆蓋范圍和管控制度;②物資驗收入庫、保管、發出環節;③物資盤點情況;④物資收、發、撥、存臺賬建立情況;⑤平庫、利庫情況;⑥連續三個月無動態的庫存物資存在情況;⑦長期無動態物資是否按照修舊利廢要求進行鑒定區分;⑧廢舊物資是否分區存放并及時處置,對庫存影響程度;⑨零價值物資的制度執行和實物管理情況;B10以領代耗和賬外料情況;B11淘汰品、過期品處理流程和記錄;B12SAP系統維護情況;B13審查A集團及下屬分公司物流職能部門是否按要求配備專業倉儲一體化人員。
3 國內倉儲管理及系統
隨著供應鏈全球化發展,國內企業不斷學習西方優秀企業的管理經驗,對自身的倉庫管理持續進行改進調整,國內先進且主流的倉庫管理理論主要有ABC分類法與精益生產理論等[1-3]。主流的倉儲管理信息系統有SA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MES協同管理平臺系統和WMS倉庫管理信息系統[4-6]。
文章采用MMOG標準(Materials Management Operations Guideline/Logistics Evaluation,MMOG/LE,物流管理/物流評審體系)對A集團倉儲管理情況進行評價[7-9]。主要從供應保障方面對整個供應鏈系統中各節點之間以及各環節之間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體系中對庫存管理的評級分類共分為A級、B級和C級三個級別,每個級別都對企業當前所處的管理水平進行了概述,以便企業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管理概況,對照情況見表1。
4 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及其影響
根據MMOG/LE中B級評審標準,圍繞倉庫管理相關的要素,總結出A集團倉儲管理B級差異情況。
通過上述評估分析,A集團倉儲管理相關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六方面:一是制度覆蓋面不全;二是出入庫不規范導致賬實存在差異,產生以領代耗;三是物資保管無序,不能夠有效識別庫存狀態;四是信息系統維護不及時,造成盤點誤差;五是閑置物資未及時鑒定并分類;六是廢舊物資未及時處置且存在處置不規范情況。
4.1 體系文件覆蓋面不全
A集團采用統一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下屬分公司參照執行,發現管理體系在業務實操時存在覆蓋面不全、部分物資管理界面不清、部分業務的倉儲管理缺少指導依據。
如A集團下屬分公司,產成品分為滯銷品、預警品、臨期品、下架品、過期品五類。其銷售業務相關管理文件未對不同狀態下的產成品的定價策略、促銷策略、改制策略、報廢條件和流程進行規定。
4.2 物資驗收程序不規范
入庫單信息不準確,不符合倉儲管理鎖定庫位原則。由于驗收工作人員未遵循制度規定對所采購物資的品類、型號和數量等進行驗收,導致企業無法保證采購物資的質量和數量。倉儲人員未如實在系統進行入庫操作,導致實物庫存地點和賬面庫存數量不準確,影響后續業務的開展,不符合倉儲管理鎖定庫位原則。
如A集團下屬分公司的大宗原材料、化學品、綁扎耗材等一批物資未進行驗收入庫,且入庫單倉儲地點與實際存放地點不一致。
4.3 以領代耗,不符合倉儲管理一次出庫原則
物資領用缺乏監管,以領代耗、未辦理退庫手續,提高企業的物資耗用水平,出現賬外庫存。
如A集團下屬分公司工程服務項目采購的原材料一次性出庫,未按照工程實際進度領料。實物盤點發現領用物料未消耗且存放于自有堆場,以領代耗產生賬外庫存。
4.4 不符合先進先出原則(FIFO)
產成品、原材料和庫存商品未按照先進先出原則(FIFO)進行管理,倉儲物料存在質量風險。對于設有質保期的產成品和庫存商品,為避免商品長期存放導致過期或發生自然損耗,必須堅持先進先出原則。
如A集團下屬分公司產成品庫有4類產成品存放超過1年,原材料庫有5類原材料存放超過1年。產成品和原材料超期導致危化品庫容緊張,急需進行處置。
4.5 物資儲存缺乏統一規劃,不符合鎖定庫位原則
物資的倉儲管理應以方便出庫為原則總體規劃,采取庫房(場)號、區號、架(排)號、層號、位號“五號定位”方法排列,物資應按品類、技術屬性及保管要求進行分類存儲。
4.6 物資編碼使用不規范
對物資進行編碼應遵循7大原則,即統一性、唯一性、嚴謹性、終身制、簡單性、清晰性和拓展性,物資編碼的使用不規范會導致庫存賬目混亂、賬實不符、盤點困難等情況。如A集團下屬分公司的SAP物資編碼存在一碼多物或一物多碼情況,其中原材料和耗材中存在一碼對應兩種不同型號的情況、工具中存在一物對應四個物資編碼的情況。
4.7 物料主數據未據實維護
對A集團下屬分公司進行物資盤點時發現,物料主數據單位與實際庫存情況不符,容易造成庫存量混亂、無法盤點、出入庫操作產生誤差,無法準確描述實際庫存量。如系統中某些材料錄入的計量單位有誤:賬為“克”,實際為“瓶”;賬為“噸”,實際為“kg”;賬為“kg”,實際為“箱”。
4.8 閑置/廢舊物資未及時鑒定、分類和處置
廢舊物資分為兩類,一類是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低值易耗品和其他廢棄物資,需要完成報廢手續;另一類是經過技術鑒定為可使用的退出物資,需要重新利用。
由于廢舊物資位于物資管理鏈條的末端,其所涉及的管理內容多為看似微不足道、毫無價值的“廢鐵”,經濟效益差,重要性低,常被管理層忽略,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如A集團下屬分公司的堆場內兩個料棚用于存儲廢舊物資,從2018年至2023年持續存入,長期存放未處置,部分物資原值不可追溯,無鑒定報告,來源和產生原因不明,導致庫存資源緊張。
5 倉儲管理提升建議
5.1 完善倉儲管理體系
企業要建立現代化、合理化、數字化的庫房及物資管理體系。按照倉儲管理的十大原則,結合企業自身的管理組織架構規范管理流程。對定制化的管理流程,需要參考企業自身不同業務特征、管控死角、可操作性、可控性等因素形成螺旋上升、逐步完善的制度,必要情況下,還要廣泛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以確保規章制度在滿足企業發展要求下更加人性化,倉儲管理實務中“共性”與“個性”并存,辯證統一。
5.2 優化庫存狀態的識別
企業要采取科學合理的存貨管理方法,根據物資類別、型號、存儲要求進行分區存放,科學設置物資存貨的分類標識,確保庫存物資的整齊有序。
一是要完善儲供設施設備建設,包括但不限于道路修繕、智能化庫房建設、老舊庫房改造和修繕等;二是倉庫布局設計,物資應按品類、技術屬性及保管要求進行分類存儲,依據確定的布局制作庫區配置圖,作為展板放在倉庫入口處;三是嚴格采取庫房(場)號、區號、架(排)號、層號、位號“五號定位”方法排列,貨架放置物品卡,標注物資相關信息;四是堆場物資嚴格按照“五五擺放”,以五為基數進行堆垛,便于盤點、發放,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建立符合特殊要求的儲供設施。
5.3 加強庫存偏差的識別與預防
造成庫存偏差的原因種類繁多,根據審計問題總結歸納起來主要有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數據不準確、生產和采購計劃匹配不佳、工程領料計劃性差、出入庫管理不善、盤庫不準確等原因。
加強庫存偏差的識別與預防。一是制定有效的定期盤點程序,通過盤點能夠發現庫存偏差的原因,通過原因分析管理漏洞和盲區,及時修訂管理規定。二是加強生產和采購工作的計劃性和適配性:①調整組織架構。如生產型企業可以調整管理機構,將計劃、生產和采辦融合在一個部門,加強聯系,保證信息溝通及時順暢;②物料需求的預測。對生產常用物料設置一定的安全庫存或制定需求預測,提前向供應商發出備料通知。三是采用先進的聯合庫存管理理念。采用第三方物流管理方式,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實現供應鏈體系中庫存優化控制的有效途徑在于加強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更深層次的協作關系。
5.4 優化組織結構管理
倉儲管理的組織結構和人員配備是保證企業制度運行、管理節點有效、杜絕腐敗、防微杜漸的關鍵因素。
一是選擇合理的倉儲管理組織結構,根據企業特點和需求,建立適用的倉儲管理組織結構,輔以管理制度和辦法,強調管理職能界面清晰可分,形成監督機制;二是人員配備,隨著倉儲管理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到來,對倉儲管理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選人育人方面,企業應當投入更多的關注和精力,避免因人員問題造成的工作效率降低,使庫房管理工作“理不清”“找不著”,對企業的正常生產供應造成影響。
5.5 優化信息系統管理
倉儲管理的主流軟件系統有WMS系統、MES系統和ERP系統等,可以在庫存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系統的運維,需要企業具備對應的組織架構對系統進行運維管理,根據組織架構在軟件中設置分級、分權,確保主數據用戶賬號安全性,確保系統數據真實性;二是具備適用于系統的硬件條件,如條碼掃描、RFID、現場顯示屏、智能AGC/RGV機器人、立體倉庫碼垛機、托盤式/料箱式穿梭立庫等;三是不同系統之間要集成、互通,所有的生產活動都是以實物加工制造為基礎,ERP系統運用財務思維模式對企業資源進行訂單化管理,為業務體系提供邏輯;MES實現了批次控制,通過中控系統和數據采集系統的協同作用,為生產體系提供邏輯支持。WMS系統作為實體和信息的關鍵節點,通過將ERP系統和MES系統進行關聯翻譯,實現了實物和數據的精準對應。若欲運用WMS系統,則必須確保企業具備自下而上的信息化建設能力,以實現信息化對企業各項業務流程的全面覆蓋,并實現物體與信息的無縫融合。
5.6 加強廢舊物資的日常管理
通過內部監督和內控檢查,增強對廢舊物資管理的意識,加強廢舊物資的日常管理,防微杜漸、堵住管理漏洞,對于企業的降本增效具有重大促進作用。一是健全廢舊物資回收、修復、驗收、領用明細臺賬,及時對廢舊物資進行檢定分類,報廢物資和再利用物資在庫房中分開存放。二是結合改造和大修計劃,預先做好廢舊物資撤回方案。明確報廢資產的名稱、型號和數量及撤舊時限,事前做到心中有底,并以此作為完工時廢舊物資入庫審核的依據。三是對低值易耗品、周轉材料和周轉物資的報廢處置分類監管,降低人為因素導致的損壞和丟失。四是建立健全以舊換新制度,確定以舊換新的物資范圍和處置流程。五是對再利用物資按照“零價值”入賬手段錄入企業的倉儲管理系統中。
6 結論
倉儲管理是企業日常生產的重要環節,關系到企業的健康發展。文章以A集團的倉儲管理內控審計為例,結合其業務特點,對倉儲管理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倉儲管理審計不僅要發現問題,更要解決問題,能否將審計建議和總結有效地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才是衡量倉儲管理內控審計成效的關鍵。將審計結果轉化為生產力,才能體現出審計工作的價值。A集團應該高度重視倉儲管理工作,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科學配置人力資源,同時還要加強對廢舊物資流轉的監督,以提升企業倉庫管理水平,促進現代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總之,內部審計作為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立足經濟監督職能,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充分發揮審計“探照燈”“顯微鏡”的作用,及時發現并消除企業運行中的風險隱患,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梁玥,楊黍.基于ABC分類法和FP-Tree算法的倉儲優化設計——以H鋼鐵物流園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7):60-63.
[2]傅振宇,豐衛幫,韓寧.淺談危險品倉庫的管理[J].科技風,2018(30):82.
[3]周祝惠.6S精益管理在低值耗材中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6):767-768.
[4]丁志強,梁丹,仵永亮.航天制造企業庫房信息化管理建設方案設計[J].航天工業管理,2019(2):104-105.
[5]郝玉峰.完善油田ERP物資管理系統審計的具體措施探究[J].商業管理,2014(9):35-38.
[6]王雨,徐莉.企業庫存信息化管理優化策略[J].企業經濟,2019(9):100-104.
[7]劉瓊.制造企業智慧物流技術研究[J].物流科技,2021,44(3):44-45.
[8]顏家平,席哲.MMOG/LE體系下的計劃管理[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7,22(10):174-177.
[9]顏家平,席哲.MMOG/LE體系下的庫存管理——MMOG/LE與制造業供應鏈及物流管理系列連載之三[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7,22(11):138-141.
[作者簡介]厲嘉濱(1986—),男,漢族,天津人,碩士研究生,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審計、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