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常州天寧轄區(qū)內(nèi),許多代代接力、口耳相傳的優(yōu)秀民間文學作品,已成為人們共同的精神財富。其中,《蘇東坡傳說》《乾隆在常州的傳說》等12個民間文學項目,集中展現(xiàn)了口頭文學的群體魅力。這些作品對世代延續(xù)的社會傳統(tǒng)價值觀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有的在市井街頭、巷尾茶舍間流傳,有的被融入說唱表演、編入教學課本,更多的則走進尋常家庭,婦孺皆知。
南北文化在這里交匯互融,產(chǎn)生了許多好故事,背景波瀾壯闊、氣象萬千,題材豐富多彩、無所不及,人物頂天立地、有血有肉,寓意激勵后人、觀照現(xiàn)實。
有的故事對偉大的歷史人物進行歌功頌德,感謝他們?yōu)槿嗣褡鞒龅呢暙I。如《舜與舜河的故事》,說的是4200多年前,33歲的舜從堯帝手里接掌大印之后,為了促進民族團結(jié)、實現(xiàn)南北統(tǒng)一、改善交通狀況、抗御洪澇災害、保障農(nóng)業(yè)豐收和造福民生,在處于長江邊、太湖口的延陵境內(nèi),歷盡千辛萬苦,帶領民眾開挖溝通長江和太湖的運河,使其成為延陵部落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故事。
有的故事反映了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傳遞了一個階級為推翻另一個階級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如《黃天蕩大戰(zhàn)金兵》,說的是南宋初年宋金之間交戰(zhàn),為反擊驕橫一時的金兀術(shù)所部,抗金英雄梁紅玉和韓世忠憑借河溝縱橫、蘆葦參天的自然屏障,將金兵圍困在黃天蕩的故事。
常州唱春

有的故事充滿了智慧和趣味,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感悟世道。如《蘇東坡傳說》系列故事,說的是蘇東坡憑借過人的才智解決種種難題,同時給人智慧啟迪。其中,《游湖留地名》《獨山改名》《天遠堂的故事》都顯示了蘇東坡既有聰明才智又有生活趣味。又如《朱元璋傳說》中的《巧貼彎弓射箭符》,說是的大年夜雪堰橋街上某戶人家的一盞花燈,無意中觸怒朱元璋的妻子,她隨手畫了一張“彎弓射箭”的紙頭貼于門上,回行宮后讓朱元璋馬上下令將那戶人家滿門抄斬,朱元璋不肯無故殺人,悄悄吩咐手下照樣畫了幾百張“彎弓射箭”的紙頭貼于滿街各戶人家門上,最后因“法不責眾”而不了了之,讓平民躲過一場無妄之災的故事。
有的故事勸善戒惡。如《白太官傳說》,描繪了白太官行俠仗義、嫉惡如仇的形象。其中,《懲罰土豪》說的是一個貪心的土豪使損招搶占他人房屋,白太官憑借聰明才智與一身武藝,將土豪及其派來找茬的打手們?nèi)键c穴定住,逼土豪簽下認罪書和退還房產(chǎn)的字據(jù),結(jié)局大快人心的故事。無論是與為害一方的惡僧較量,還是與魚肉百姓的地痞流氓智斗,白太官都展現(xiàn)出一種豪氣凜然的大無畏氣概。至于用來說唱、吟詠的《常州寶卷》,其中更有《觀音寶卷》《白蛇寶卷》《珠塔寶卷》等大量勸善迎祥的故事。
還有的故事彰顯了真善之美和誠信之德。如《焦丙、焦店與焦溪的傳說》,說的是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后,想起當年在皇覺寺同做和尚的焦丙,便下詔書征召焦丙進京封官。焦丙體悟到朱元璋對皇覺寺這段交集諱莫如深,于是婉言謝辭,執(zhí)意回到老家焦村重操設塾講學舊業(yè)的故事。又如《延陵季子的傳說》中的《季札掛劍》,說的是徐君死后,季扎信守承諾,仍將心愛的寶劍贈掛于徐君墓前的故事。
常州天寧的故事題材各異、風格多樣,卻有異曲同工之妙,頗具大眾創(chuàng)作藝術(shù)魅力,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筆者梳理出以下特征:
一是濃郁生動的方言特色。常州屬于吳方言地區(qū),這些故事因生成和演化于常州民間,數(shù)百年來又被當?shù)匕傩湛诳谙鄠鳎鋽⑹霰憩F(xiàn)中自然帶有濃郁的吳方言特色和鮮明的常州地域風格。如《蘇東坡傳說》系列中的《無沒工夫》《狗爬橋》《拼死吃河豚》等作品,再如規(guī)模有六七十家之多的民間宣演組織及其所宣演的兩百多種《常州寶卷》,都是常州吳方言特色故事敘述的典型代表。這些作品融入了大量俚語、熟語與俗語,承載著諸多常州獨有的傳播和表現(xiàn)功能,帶著鮮明的常州方言印記,是其他地方語言無法替代的文化存在。
二是人物超常、適度神化的藝術(shù)風格。較有代表性的有《朱元璋傳說》系列中的《皇覺寺的和尚》。朱元璋當小和尚時,天天要掃地,廟里菩薩多,掃起地來有些礙手礙腳。有一次,朱元璋掃著地,心里有些惱火,便隨口斥責道:“你們這些菩薩都給我出去!”說來也怪,那些菩薩居然如活人一般聽話,一個個都跑到了廟外。掃好地后,朱元璋朝門外大喊一聲:“你們都給我回來!”那些菩薩又一個個都跑了回來,立在原地。還有《孟姜女傳說》,造橋工匠們打不下橋樁,橋木遲遲不能合攏,路過的孟姜女將幾粒棗核扔在橋樁處點化“早合”,工匠們竟然很快就打好了橋樁。這類故事帶有荒誕、夸張的色彩,總為現(xiàn)實中的人們所津津樂道。
三是底蘊深厚的民間基礎。數(shù)百年來,常州天寧地區(qū)的百姓們通過口口相傳,對大量作品反復進行不自覺的再創(chuàng)作、再加工,使其更趨豐富完善、更顯神形兼?zhèn)洌尸F(xiàn)了真實與虛構(gòu)相互交融、相互支撐的民間文學景觀,很多作品還形成了不同的版本,凝聚著民間口頭文學的原創(chuàng)精華。如《乾隆在常州的傳說》中的《乾隆吃“趁熱”》,原本是乾隆在一個酒家品嘗小吃、大快朵頤的逸事,百姓們代代相傳,不僅巧妙地將其嫁接成了乾隆嘗常州特產(chǎn)豆炙餅,回京后念念不忘,以致不明就里的御廚束手無策、慌了手腳,幸得常州大學士劉綸解圍,使這一無名小吃傳至京城的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內(nèi)容被大大豐富。再如《朱元璋傳說》中的《處處皆有救星》,本是朱元璋的幾個逃亡傳說,經(jīng)歷代加工后,朱元璋被塑造成于逆境中處變不驚的神人形象,并豐富了蜘蛛結(jié)網(wǎng)相救、架槍成橋過河等情節(jié)和細節(jié),使故事
常州灘簧

的傳奇色彩更加濃郁了。
四是遺跡遺存相對應的人文景觀。如《蘇東坡傳說》中蘇東坡先后10多次旅居常州的故事,不僅在歷代常州府志、縣志和許多其他史料、文稿、雜記中都有記載,在運河邊泊舟的般舟亭和作畫的洗硯池等遺跡遺存,也都被完好地保留至今。《孟姜女傳說》中的西倉橋、清涼寺等,如今還在敘述著當年孟姜女萬里尋夫途經(jīng)常州的動人故事。《舜與舜河的故事》中的舜河以及臨河而筑的焦溪及臥龍村還在。《乾隆在常州的傳說》中,乾隆為天寧寺題寫的“龍城象教”匾額以及賜名的“篦箕巷”還在,就連乾隆當年“趁熱吃”的常州豆炙餅如今也成了聞名遐邇的風味特產(chǎn)。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與許多民間文學作品一樣,天寧的各類故事蘊含豐厚而深刻的人生哲理、處世之道和能量積極的價值取向,對常州歷代文人、賢士、學子的精神成長產(chǎn)生了正面影響,這無疑是其傳承、進化至今且最具現(xiàn)實意義的教化價值之所在。
作為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故事具有口頭性、集體性、變異性、傳承性等特點。它與由接受過良好教育、從事文學生產(chǎn)的專業(yè)人士創(chuàng)作的書面文學相比,在內(nèi)容和形式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但口頭文學和書面文學從來都不是割裂、對立的,這兩種文學樣式既各自獨立又相互影響。尤其是在國民文化素養(yǎng)得到普遍提高的當今社會和現(xiàn)代語境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在口耳相傳的同時,也走上了以書面文學形式傳承的道路,出現(xiàn)了口頭傳說與書面故事合流的繁榮現(xiàn)象,越來越多的民間文學作品進人大眾讀者和藝術(shù)家的視野。事實上,在過往的千百年間,天寧的眾多民間文學作品已經(jīng)成為發(fā)展和衍生常州灘簧、常州道情、常州唱春及其他劇種、曲種的創(chuàng)作素材和題材資料庫。在現(xiàn)代文藝百花園中,改編自傳說故事的各類藝術(shù)作品比比皆是,層出不窮。
(作者系常州市天寧區(qū)文化館副館長、常州市文博鑒賞學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