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創新教育實踐者張軍峰不惜辭職,想帶兒子張懋嘉走一條不同尋常的教育之路。不料,中途遭遇兒子的叛逆期,張軍峰一度為此十分苦惱,開始思索如何破局。
直到他帶著兒子騎行兩萬里,在地圖上畫上完美一圈,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撞上兒子叛逆期,這個爸爸不一樣
2022年2月的一天,張軍峰剛回到家,就聽到兒子的房間傳出玩游戲的聲音,頓時怒火中燒,推門沖進兒子的房間,怒吼:“你又不學習,只知道玩游戲……”
發了一通脾氣后,張軍峰扭頭就走。身后“嘭”的一聲,房門被兒子重重關上。聽著兒子的哭聲,張軍峰感覺被關上的不僅是眼前這扇門,還有他和兒子之間的心門……
張軍峰,1974年出生于陜西省咸陽市。1996年,從西安的一所大學畢業后,留在當地工作。其間,他與同事李敏結婚。工作7年后,張軍峰自覺學歷不夠,想要出國進修,就申請到英國蘇格蘭一所大學讀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后,張軍峰選擇回國,進入上海一家知名外企工作。
2009年,兒子張懋嘉出生了。事事追求完美的張軍峰發現自己在育兒方面簡直就是個小白,他決定自學育兒知識。
在看了越來越多的育兒寶典等書籍后,他意識到孩提時期的重要性,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這個關鍵期,需要家長全身心投入和陪伴。
可當時張軍峰總是早出晚歸地工作,給兒子的陪伴遠遠不夠。他不禁開始思考,人生和工作的意義是什么?
他依稀記得幾年前,他的媽媽突發疾病,他從千里之外趕回老家,還是沒能見到母親最后一面。想到母親生前一直惦記著自己,張軍峰的心里滿是自責,覺得平時沒能多陪陪媽媽。
想到這些,張軍峰覺得自己應該慢下來,好好陪伴兒子成長,不讓人生留有遺憾。于是,在兒子6歲那年,張軍峰辭職了,并選擇了一條大多數人不理解的教育路線:不進學校,而是享受家庭課堂。這之后,除了指導兒子自學課本知識,張軍峰夫妻倆開始引領兒子進行大量閱讀,帶兒子到戶外去親近自然。兒子10歲時,張軍峰帶他參加野生動物保護志愿活動,兒子全程用英語配音解說活動情況。
2017年春,有朋友邀請張軍峰參加從上海到拉薩的騎行活動。想到三個月的時間要騎行5000多公里路,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但朋友多次勸說,張軍峰也覺得為什么不試一試呢,挑戰一下自己,也給兒子樹立一個榜樣。
騎行路上,張軍峰見識了不同的人文環境,結識了不同的人。
抵達拉薩后,張軍峰只覺得受益匪淺,真想帶著兒子也來一次騎行。然而,進入青春期的兒子越來越叛逆,總喜歡對父母說“不”。張軍峰有時候脾氣上來會責備兒子,父子關系變得十分緊張。他知道這樣不好,卻想不到最優解,一度十分惆悵。
直到2022年3月,張軍峰得知有一個親子徒步戈壁的戶外運動,主動詢問兒子是否愿意參加,張懋嘉答應了,父子倆開始跟著團隊徒步戈壁。
在徒步中,張軍峰對兒子的表現非常意外,他不怕吃苦,還主動擔任副隊長,認真分配工作。活動第二天,家長和孩子的徒步路線完全分開。當時,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在途中通過對講機打聽孩子的情況。
張軍峰多少也有點擔心兒子。因為手機沒有信號,對講機數量有限,他沒辦法跟兒子聯系,內心也十分忐忑……他沒想到,就在他快要到達終點時,突然從大喇叭里傳來兒子的聲音:“張軍峰,加油!爸爸,加油!”
那一刻,原本有些疲累的張軍峰精神一振,兒子竟然先到了!他大步奔向終點,和兒子熱烈擁抱。后來,他才知道,兒子以少年組第五名的成績到達終點。
晚上,在廣袤的星空下,父子倆坐在一起談心。看到周圍的志愿者忙上忙下,張懋嘉對爸爸說:“下次,我也想來當志愿者!”原來,這一路上,兒子得到了不少志愿者的鼓勵,他們熱情大方,不管是誰走不動了或者想放棄了,志愿者們都會及時上前,提供必要的幫助。張懋嘉的內心頗受震動,覺得幫助別人也是件快樂的事。
聽到這些,張軍峰感到十分欣慰。
從敦煌回來后,張軍峰一直記著兒子的志愿者夢,也特別想助力兒子實現夢想。這幾年,張軍峰很愛騎行,卻難于找到合適的搭檔。可如今,他卻覺得兒子就是最好的搭檔。
帶著兒子去騎行,一路欣賞一路父愛
2023年9月,張軍峰開始帶兒子在上海周邊騎行,又去蘇州等長三角地區進行長途拉練。
一開始,張懋嘉有些不太適應。直到父子倆第一次環太湖騎行拉練時,路遇一個騎行的女孩突然摔倒在地,幾乎昏厥。同伴嚇壞了,四處尋求幫助,可周圍人都不敢上前。就在這時,張軍峰撥開人群,讓周圍人留出空間,蹲下去呼喚倒地的女孩,詢問她的名字,看她是否清醒。看到倒地的女子能夠回答出名字后,張軍峰向女孩的隊友說明:女孩可能只是輕微腦震蕩,不算嚴重。
幾分鐘后,救護車趕來,將女孩送往附近醫院。事后,張懋嘉看著爸爸,一臉崇拜:“爸爸,你剛剛好酷,好帥。”
張懋嘉不知道,為了幫助他成為戈壁徒步活動的志愿者,爸爸做足了準備,還參加了紅十字會的急救培訓,拿到了急救員證書。一時間,張懋嘉對爸爸的欽佩之情溢于言表。
就在他們收拾東西準備前行時,張軍峰發現,兒子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將閃著警示燈的騎行頭盔放在了事發地20米開外的非機動車道上。一時間,張軍峰感慨萬千,連他都沒想到的事,竟被兒子悄無聲息地做了,他直夸兒子有安全意識。張懋嘉被爸爸夸得不好意思,臉上卻露出了驕傲的笑容。
這一笑,父子之間的隔閡好像說散就散了。這之后,張懋嘉在爸爸的帶領下,一點點突破自己的極限。戶外騎行不僅讓張懋嘉鍛煉了身體,還讓他體會到了運動帶來的愉悅感,不再總是惦記電子產品。
10月,張軍峰發起騎行“皖南川藏線”的挑戰活動,鍛煉兒子在山路騎車的技術、控制車輛的能力、體力、判斷能力等。兒子也積極搜集318國道的風景、歷史和人文信息,為出行做準備。
萬事俱備后,2024年4月21日,父子倆從上海人民廣場向拉薩出發,開始了“西行兩萬里”的征程。
一開始,兒子的狀態好得出乎張軍峰意料,第三天他就成功挑戰了騎行120公里,讓張軍峰有些緊張的心稍稍放松了不少。
然而,困難是在上了318國道之后出現的。國道上有許多大型貨車,起初,張懋嘉在路上遇到卡車會害怕,通過坑坑洼洼的土路時,也覺得十分難走,整個人簡直要崩潰。
有一天傍晚時分,天色已暗,張軍峰在前面騎,讓兒子緊跟其后。途中,非機動車道因為施工改道了,和機動車走同一個通道。在一處狹窄處,一輛貨車上的捆扎帶在空中亂飛,打到了張懋嘉身上,把他嚇壞了,只覺得貨車離自己越來越近,似乎馬上就要撞上了。
張軍峰完全不知道兒子遇到的情況,等兒子趕上來時,已經有些嗚咽了。張軍峰愧疚不已,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兒子。想到這一路上有可能面臨的挑戰,張軍峰覺得不應該帶他出來受罪,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
見爸爸如此,張懋嘉反而平靜下來,安慰爸爸說要堅持下去。這之后,父子倆約定以搖自行車鈴鐺為信號,只要一方搖鈴,另一方就用鈴聲回應,確認相隔距離以及報平安。
若是兒子感到累了,張軍峰就會停下來,陪他聊天,緩解緊張和疲憊。最痛苦的是離家最初的一個月,張懋嘉頻頻想家,想媽媽,想吃熱菜熱飯,想多睡一會兒……
有一次,張懋嘉騎行了一天,到了駐點后,倒頭就睡。夜里,他恍恍惚惚醒來,發現爸爸竟在昏黃的燈光下做攻略,整理他們的物資和補給物品。
張懋嘉突然意識到,這一路,無論他們是住店還是露營,隨身攜帶的三對大背包的物資、帳篷、防潮墊都要取下來打開。每次重新整理打包,至少要耗時半個小時,可爸爸從來都沒有要求他幫忙,一時間,張懋嘉的眼眶濕潤了,特別心疼爸爸。之后,他們一路經歷了風霜雨雪,真正是以天為廬,以地為席,也漸漸體會了行走在路上的快樂。
西行萬里,騎行是最好的父子“黏合劑”
張軍峰很慶幸,這一路上,兒子沒有喊苦喊累,哪怕是路上尋找露營地而被拒絕,兒子也會笑著道謝,理解別人的難處。但更多時候,父子倆都收獲了很多溫暖時刻。
一次,因暴雨天氣,他們滯留在國道上,一時找不到落腳點。焦急時,張軍峰突然看到路邊有維修公路的筑路工人住宿點,便去詢問能否借宿。沒想到,工人已經習以為常,熱情地將他們帶到宿舍。第二天,工人還主動告訴他們可以去食堂免費吃早餐。這種意外收獲,讓父子倆驚喜不已。
還有一次,他們趕路后抵達一個小城鎮,身上的干糧已經吃完,卻怎么也找不到能夠補給的商店,更別說找一個能吃飯的小館子。
走到最后,張軍峰好不容易才看到路邊有一家看似農家樂的地方,便找上門去。店主是一個中年女性,得知這對父子從上海騎行過來,十分震驚,給他們做了一大盆面。父子倆都很詫異,還以為盆裝面是當地特色,大吃一頓。
他們邊吃邊和女店主聊天,得知女店主早年曾在外地打工,但為了不讓女兒成為留守兒童,后來回到老家創業,做直播賣家鄉土特產。
張軍峰很佩服她,能為女兒做到這種地步,很不容易。沒想到,一旁的張懋嘉說道:“你為了陪伴我,也很不容易,要不然也不會一路帶著我騎行!謝謝你,爸爸。”一句話,說得張軍峰差點熱淚盈眶。
他記得剛出發沒幾天的時候,有一次兒子想吃方便面和冒菜,可張軍峰覺得在有條件的前提下,盡量健康飲食。當時,父子倆都不肯妥協,雙雙慪氣。那時候,張軍峰只覺得兒子不懂事,是專門來氣自己的。沒想到,短短一個多月,他已經變成了一個懂事的大小伙子。
吃完一盆面后,父子倆準備付錢,沒想到女店主說:“不用了,我不是開餐館的,我只是看你們一路辛苦,才給你們煮點面,不值什么錢。”女店主的善意,讓父子倆再次動容,也更有動力繼續前進。
隨著路程的不斷推進,他們騎行到珠峰大本營,又抵達了中尼邊境的樟木口岸。返回拉薩后又沿著青藏線北上,經過唐古拉山口、沱沱河,過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最后抵達青海格爾木。這一路,兒子的見識和閱歷在一點點增長,脾氣變得沒那么急躁,也懂得反思自己,做錯事時,還會主動跟爸爸認錯。
在翻越海拔4600米的風火山時,張懋嘉因受涼又有些高反,人一直昏昏沉沉,十分痛苦。張軍峰也十分揪心,一直細心地照顧兒子。見爸爸一直抓著自己的手,一夜未眠,張懋嘉非常感動。稍做休整后,他們又趕到敦煌做徒步活動的志愿者,完成了張懋嘉的小小志愿者夢。
就這樣,歷時133天,父子二人西行了12500公里,終于回到了上海。
回來后,張軍峰發現兒子比從前更陽光,更積極。如今,張懋嘉偶爾也會玩下游戲,但他會很好地控制時間,從未耽誤學習。他還對人文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爸爸也多了很多共同話題。
2025年6月,父子二人又上路了。他們去了青海和新疆騎行,完成了環青海湖以及西寧到格爾木段的騎行。這次,張懋嘉比上一次更厲害,從未掉隊,待人處事又成熟了很多。
在北疆的塔城地區,他們看到了邊防檢查站的武警。看到他們常年在風雪中屹立,張懋嘉很受震撼。
張軍峰想,這也許就是騎行的意義吧!
編輯/包奧琴
2843239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