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5)24-0055-03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效果越來越體現時代性和先進性,光影作為其中最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也隨著藝術審美、技術改革的變遷而逐步發展。在當代光影藝術中,利用科技與光影呈現的藝術特質不僅能塑造氛圍,更能凸顯文化引起觀者共鳴,因此光影藝術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獨特藝術形式之一。光影藝術還具有新時代的商業價值,在為觀眾帶來視覺盛宴的同時,能夠展現設計者的藝術理念、文化內涵,還能在景區、建筑等不同環境設施中傳達不同信息,實現公眾參與的互動性與創新性。
一、光影藝術概述
從概念上分析,光影藝術是通過光線和影子的變化創造視覺效果的藝術形式,包括自然光(如陽光、月光)和人工光(如燈光、燭光)的使用。在光影藝術中,光與影互為因果關系,在文學作品中,通常將希望與美好代表著“光”,黑暗與恐怖代表著“影”,影是伴隨著光而生,隨光滅而逝。現今,光影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照明功能,而是作為時代和社會進步的縮影,越來越多地考慮到人們的心理情感變化。在多元融合的文化環境下,光影藝術早已打破文化壁壘,并與科技深度融合,表現形式也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趨向于雙向性和現代化的發展模式[1-2]。
目前,光影藝術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包括燈光藝術、投影藝術、光影裝置、數字光影。其中,燈光藝術主要有城市燈光秀、建筑照明設計等,均為生活中常見的光影藝術。投影藝術則主要以建筑投影、3DMapping等呈現,是光影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優質體現。而光影裝置是一種新穎的光影藝術,通過互動式光影雕塑、沉浸式光影空間帶給觀眾光影互動的極致體驗。數字光影藝術是與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相結合的虛擬光影體驗。
二、光影藝術的特點
(一)視覺的表現
從古至今,人類通過語言進行溝通,而在歷史長河中,視覺語言早于文字語言。人類不僅能利用視覺捕捉相關信息,而且對視覺傳達的信息也有著非常深刻的記憶。光影在展演空間傳達出來的色彩、形態、材質等具有視覺符號的藝術表現形式,對文化信息的傳播具有更好的作用。
1.色彩的演繹
色彩感受依賴于視覺神經,并通過光進行傳播。展演空間的核心表現在于如何合理搭配光影藝術的色彩,并利用光影色彩的變化影響觀者的心理,展現空間美的形態。在展演空間中的光影色彩變化通常借助人造光源,如“又見”系列中的《又見敦煌》,光影的變化將人物服飾色彩與面部妝容凸顯出來,通過戲劇性表演與光影藝術的融合,使千年之前壁畫上人物形象的情緒更加生動,傳達民族精神與文化。
2.凸顯材質
天然材料是光影藝術中最早使用的。在光影照射下,這些材料為展演空間帶來生機。隨著人造材料的使用,光影藝術表現更多基于視覺質感。不同于觸覺,人造材料表現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如在展演空間中的石雕為了節約成本或者方便制作可能采用泡沫雕刻,通過光照的強度與方向達到石頭質感的視覺效果,但實際觸感仍是泡沫。光影藝術通過材料表面的構造、冷暖、色彩、質感等綜合表現,給觀者帶來不同的視覺與心理聯想效果3。
3.塑造形態
光影藝術不僅能體現空間層次關系,還能塑造物體的性格色彩及表演者的情緒變化。作為展演空間中的媒介手段,光影通過視覺效果呈現空間的虛實變幻、動靜轉換、時空關系。透過光與影的對比,光影藝術中的人物造型可能呈現出放大或者縮小的狀態,同樣也會給觀者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感受到光影藝術表現的張力。
(二)意境的營造
光影藝術的核心在于通過調整光線的強弱、顏色、方向和影子的形狀、大小、位置,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傳達特定的情感和意境。光影藝術不僅表現視覺效果,也能通過對空間的意境營造來滿足觀者的心理需求。光影產生的藝術效果不僅表現當前空間精神,還能通過光影塑造展演的主旨。從藝術表現角度看,光影所呈現的意境感甚至超越場景本身的重要性。簡單樸實的場景通過光影渲染,顯露自身故事情感,光影使展演空間變得豐富,更加突顯主題意境
(三)互動的體驗
光影互動體驗在展演中扮演重要角色,既帶來強烈的生理觸覺,也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心理感知。光影與觀者存在許多伴隨關系,如引導與被引導、個體與整體、主動與被動等相互作用。在某些室內空間,光影作為氛圍、情景、劇情的“線索”,推動整體發展。以戲劇《不眠之夜》為例,觀者在沉浸式展演空間中,被光影激發的身心體驗,使觀者仿佛“穿越”時空,被賦予新的身份,產生靈魂交互的錯位感5]。
三、光影藝術的推廣路徑
(一)線上推廣
1.社交媒體營銷
當前社會環境下,線上互動已成為主流的交流溝通方式,社交媒體營銷也因此成為熱門的推廣渠道。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媒體行業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以抖音、快手為主的新型媒體平臺迅速崛起。特別是抖音短視頻平臺,憑借其先進的算法、優秀的平臺推薦機制、搜索引擎以及簡短、精練的短視頻內容推送,一躍成為人們消磨時間的主要平臺,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碎片化式的閱讀成為當代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這些渠道也可以作為光影藝術的優選推廣路徑,創辦者通過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發布精美光影作品照片和視頻,結合話題營銷可以快速吸引大量關注,從而有效推廣光影藝術的設計理念和作品展現。
2.KOL合作
關鍵意見領袖(KOL)和社交影響力在光影藝術的推廣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具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人物或網紅能夠對受眾決策產生重要影響。光影藝術在推廣過程中,與當地有影響力的KOL合作,借助他們的粉絲基礎和影響力擴大自身的曝光度,同時,還可以邀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旅游達人、藝術博主體驗分享,擴大傳播范圍,基于KOL的影響力從線上有效推廣光影藝術。
3.線上互動
在藝術推廣過程中,互動性非常重要。線上推廣光影藝術的互動方式,可以通過光影藝術線上直播、光影藝術在線VR體驗等多種方式,讓用戶能夠足不出戶就感受到光影藝術的獨特魅力。同時,還可以開發AR濾鏡、虛擬展覽等數字體驗,降低公眾的參與門檻,以大眾參與度高的互動形式進行線上互動和推廣,從而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光影藝術的魅力。最后,還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強大互動性來增加光影藝術的傳播效果。在當今文化形式的多樣化背景下,想要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不僅要重視文化創作本身,還要注重文化的推廣和營銷。光影藝術只有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借助網絡媒體傳播范圍廣的優勢,在微信、微博等多種網絡平臺傳播光影常識和光影藝術作品相關信息,創新光影藝術的傳播途徑,推動公眾欣賞光影藝術的潮流7
(二)景區推廣
景區推廣光影藝術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公眾參與式推廣路徑,尤其是在構建景區夜景的過程中,光影藝術打造是發展景區夜經濟的重要手段,通過景區夜游實現對光影藝術的宣傳推廣。光影與藝術的結合,科技和美學的融合,將創造無限可能,從迎風蕩漾的花海、變幻萬千的文字、璀璨奪目的宇宙,到千里江山、盛世繁華在絢爛的光影場景中將藝術邊界推向個人化的體驗,在多感官的互動中,領略經典和當代藝術文化之美。比如,在四川三星堆景區中,開設有“遇見古蜀”等文化主題光影展,結合靜態展陳與動態光影藝術秀,創造了一個個光影交織、美輪美奐的魔幻世界,打造了一個現象級的聲光影電的宇宙。在上海光影藝術活動中,采用多通道投影、3DMapping技術進一步對光影藝術的展現加以創新,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并且絢爛、新穎的光影藝術能夠快速形成較大范圍的影響力[8]
(三)商業推廣
光影藝術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公共藝術中,從戶外建筑的LED、城市景觀的燈光秀到大型室內裝置,極致的光影視覺創意,為城市居民的生活增添了無盡的樂趣。目前,我國許多大型城市在光影藝術的應用方面已經非常成熟,并且在商圈、廣場設置具有代表性的互動光影裝置,形成打卡地標。比如,成都IFS熊貓光影藝術展不僅吸引了大量客流,也為大城市增添了未來科技感,同時為城市公共藝術的創設提供了重要手段,彰顯了公共藝術塑造城市氣質的深層力量。光影藝術為城市商業推廣帶來了巨大收益,根據數據統計,西安大唐不夜城光影藝術秀獲得50億次播放,并帶動周邊消費增長 80% 左右,通過城市商圈的發展在較大范圍內實現了對光影藝術的推廣[9-]
(四)文化推廣
光影藝術在進行文化推廣的過程中,在作品中融入中國文化,立足人民群眾。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人民大眾的娛樂形式日漸多樣化。光影藝術要獲得人民群眾的喜愛,就必須立足于人民群眾,走民族文化之路。在創作和演出作品的選擇上,要關注人民群眾關心的話題。在光影藝術作品中進行文化推廣,體現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符合中國人民審美需求、情感和價值取向,以光影藝術的魅力滋養人民大眾的民族情懷,引起觀眾內心的共鳴,從而使光影藝術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和認同,實現其傳播和推廣。比如,在北京冬奧會上,光影藝術再次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思潮的精彩碰撞,以前沿的數字技術為觀眾帶來沉浸式觀展體驗。光影藝術作品中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從刀耕火種,到商彝周鼎,秦俑漢陶,晉帖唐畫,宋瓷絲,傳統文化歷經千年變遷,最終凝結成中華民族璀璨的瑰寶。將光影藝術與文化相融合進行推廣,能夠快速引發觀眾共鳴,并獲得廣泛傳播效果[12]
四、結束語
光,作為萬事萬物的根本,象征著生命“源頭”,賦予世間萬物強大的生命力。隨著人類生活的不斷進步,對于光影藝術也不再局限于滿足功能的需求,更多追求精神與意境。在城市建設中融合推廣光影藝術,不僅能營造空間藝術氛圍,還能恰到好處地彌補人性化設計中的空缺。光影藝術的公眾推廣需要長期的積累與運用,結合多樣化的推廣途徑,從線上推廣到線下體驗,以及景區推廣、商業推廣等方面,讓觀眾能夠欣賞光影藝術的同時,能夠與之產生良好的互動體驗。作為一種新興的跨界藝術形式,光影藝術的推廣需要結合技術創新、文化內涵和商業思維,通過多元渠道打造沉浸式體驗,才能實現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雙重突破。未來,隨著AI、元宇宙等技術的發展,光影藝術將擁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和表現形式。
參考文獻:
[1]翟辛格.光影藝術的魅力- 一蒂姆·波頓電影視覺元素分析[J].文化月刊,2024(30):109-111.
[2]練欣,陳紹坤,李天宇,等.公共空間光影藝術的評價研究—以深圳國際光影藝術節為例[J].照明工程學報,2023,34(02):126-133.
[3]巴雅爾.《光影中的建筑:夏勒水彩藝術》:以夏勒水彩藝術為例分析建筑結構中的流動美[J].建筑學報,2023,(06):125.
[4]于卓.論燈光造型藝術在實景光影秀中的視覺呈現[J].演藝科技,2023,(01):80-85.
[5]王金勇,孫姍姍.智慧夜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背景下數字光影藝術的呈現方式及發展趨勢[J].中國照明電器,2024,9(02):12-13.
[6]盧思屹.AR技術在大型光影藝術中的運用[J].美與時代(城市),2024,(16):93-95.
[7]艾佳,南迪.視覺成像史丹·萬德比克:用光影藝術組成的“小宇宙”[J].世界博覽,2023,(04):86-91.
[8]劉媛.彌散與融合:再看作為“城市之光”的光影藝術節[J].藝術當代,2023,(02):54-57.
[9]劉欣雨,李彥臻.透明紙基材料在光影藝術設計中的表現與視覺效果[J].造紙信息,2024,(04):125-127.
[10]彭劉.當代花鳥瓷畫藝術光影表現研究一以2021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作品為例[J].中國陶瓷,2024,60(04):75-78.
[11]藝術設計.文旅夜游場景中霓虹燈藝術的表達路徑研究——以武漢曇華林光影節為例[D].華中科技大學,2023.
[12]佘汶洛.繪畫藝術中光影的表現特征與審美價值[J].文化月刊,2023,(11):183-185.
(責任編輯:薛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