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路徑。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遨游漢字王國”是綜合性學習單元,它以“漢字”為核心,整合閱讀、探究、表達、交流、展示等多種學習活動,為學生創設了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闊天地。本文通過該單元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準確把握單元目標的核心素養指向,科學設計教學路徑并有效實施教學,以及構建與之匹配的多元評價體系,從而切實提升綜合性學習的育人實效,促進學生語義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單元目標解讀:錨定核心素養的培育方向
“遨游漢字王國”綜合性學習單元目標的確定有機融合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為教學實施提供了明確方向。
1.文化自信的培養
《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2年出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路徑。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遨游漢字王國”是綜合性學習單元,它以“漢字”為核心,整合閱讀、探究、表達、交流、展示等多種學習活動,為學生創設了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闊天地。本文通過該單元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準確把握單元目標的核心素養指向,科學設計教學路徑并有效實施教學,以及構建與之匹配的多元評價體系,從而切實提升綜合性學習的育人實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感受漢字的趣味,了解漢字文化”“培養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同”等學習目標直接指向文化自信素養中“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本單元通過引導學生探究漢字的起源、演變、結構以及書法藝術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觸摸漢字承載的深厚歷史底蘊、先民智慧與民族精神。理解漢字“六書”構字規律、欣賞書法藝術之美、體會漢字在詩詞歌賦中的運用,這都是在學生心中播下文化認同的種子,奠定文化自信的根基。例如,了解“家\"字的構形,體會古人對安居樂業的樸素追求;通過歇后語、對聯等的學習,感受漢語文化的獨特魅力。
2.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本單元為學生提供了真實而有意義的語言運用情境,學生在這些情境中可鍛煉多個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信息處理能力:運用多種渠道(書籍、網絡、采訪)搜集、篩選、整理關于漢字的資料;
口語交際能力:在小組討論、策劃活動、成果展示中進行有效的傾聽與表達;
書面表達能力:撰寫活動計劃、研究報告、解說詞、倡議書、對聯、字謎等;
綜合呈現能力:通過手抄報、展板、微視頻、書法作品、情景劇等多種形式展示學習成果。
以上活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以“遨游漢字王國”為主題,構成完整的語言實踐體系,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發展。
3.思維能力的發展
探究漢字構字規律本身就是一個發現、歸納、推理的思維訓練過程。“策劃活動”“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等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思維發展提供了沃土。
邏輯思維的培養:在策劃活動時須考慮步驟的合理性,在研究漢字演變時須梳理時間線;在撰寫報告時須組織材料、論證觀點。
辯證思維的培養:在討論“漢字繁簡之爭”“網絡用語對漢字規范的影響”等問題時,需要搜集不同觀點,分析利弊,形成自己的初步判斷。
創新思維的培養:設計新穎的字謎、創作有趣的漢字故事、策劃獨特的展示形式(如漢字時裝秀、用身體擺漢字造型)、利用新技術呈現漢字演變過程等,這些活動都是鼓勵學生打破常規,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4.審美創造的培育
“欣賞漢字的形體美、結構美”“感受漢字書法藝術之美”“體會漢字在文學作品中的表達效果”,直接對應審美創造素養中“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具體體現
漢字是形、音、義結合的統一體。具體來說,感受美是指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字體(篆、隸、楷、行、草)的線條、結構之美,欣賞經典書法作品的章法、氣韻。發現美是指探究漢字象形、會意等構字法中的圖畫美、意象美,品味古詩文、對聯中漢字精練傳神的表達之美。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是指通過臨摹或創作書法作品、設計創意漢字、創作詩歌散文等,將自己的審美感受和理解轉化為具體的、個性化的表達形式。這種創造過程本身就是審美體驗的升華。
綜上所述,本單元的設計,以漢字文化為核心,將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維度的核心素養要求有機融合起來。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必須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
二、探索素養導向的實踐路徑
基于核心素養目標,本單元采用項目式學習模式,策劃主題實踐活動,通過以下環節實施
1.項目驅動,任務引領全程
確定核心項目:將整個單元學習設計成一個大型項目—“策劃并舉辦‘魅力漢字'校園文化周/班級成果博覽會”。這個項目為學生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實施過程中,將項目分解為一系列遞進、環環相扣的子任務。
任務一,組建“漢字探秘團”,制訂探秘計劃(啟動階段):學生自由組隊,確定小組研究內容(如“漢字起源傳說”“有趣的漢字字謎”“漢字字體演變\"“生活中的諧音妙用”“書法藝術欣賞”“漢字規范與挑戰”等),合作制訂詳細的活動計劃,包括時間、分工、方法、預期成果等。
任務二,深度“遨游”,搜集整理(探究階段):各小組根據計劃運用多種方法(圖書館查閱、網絡搜索、采訪書法家、實地參觀博物館、社會用字調查)搜集資料,并進行篩選、分類、整理(如制作資料卡、思維導圖、信息圖表)。
任務三,智慧碰撞,加工提煉(內化階段):小組內部及各小組之間交流討論搜集到的信息,分析現象,探討問題(如“為什么這個字這樣寫?”“這個諧音用得好在哪里?”“繁體字和簡化字各有什么優劣?”),形成小組的初步見解或研究報告提綱。
任務四,創意表達,成果孵化(創作階段):各小組將探究所得轉化為具體、有創意的展示成果。形式多元化,如撰寫研究報告、解說詞、倡議書,制作主題手抄報、展板、微視頻,創作字謎、對聯、漢字故事、詩歌,練習并展示書法作品,設計漢字創意畫、剪紙等。
任務五,魅力綻放,成果展示(展示評價階段):舉辦“魅力漢字”班級成果博覽會。各小組布置展位,運用多種形式(如講解、演示、互動游戲、作品陳列、表演)向全班、其他班級甚至家長展示學習成果,組織參觀、交流、互評活動。
2.情境浸潤,多維度激活文化感知
實體情境營造:將教室環境布置成“漢字王國”,張貼各種字體的書法作品、有趣的漢字畫、字謎墻、學生搜集的趣味漢字故事等。
數字資源整合:運用多媒體播放《漢字五千年》《\"字”從遇見你》等紀錄片片段,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利用在線博物館資源,欣賞珍貴字帖、甲骨文拓片,讓學生賞析不同字體書法風格,理解漢字美學內涵,觀察甲骨文的特點等。
鏈接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漢字,開展“啄木鳥行動”,在校園、社區尋找錯別字、不規范用字并記錄下來,對這些字進行分析,提出建議;采訪長輩,了解他們記憶深刻的漢字學習故事或有趣的方言用字;關注節日或重要場合中的漢字文化。
多維度的情境將抽象的漢字文化具象化,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加深對漢字的情感聯系和文化認同,同時也為語言運用和思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3.合作探究,深化理解與表達
小組合作常態化:從組建團隊、制訂計劃、搜集資料、分析討論到創作展示,小組合作學習貫穿全程;組內分工明確,確保人人都能參與。
思維工具支持:先用“資料整理卡”記錄信息來源、核心內容及疑問點,再通過表格梳理“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的演變脈絡,最后用思維導圖按“起源一演變一結構一趣味一應用一藝術\"分類整合漢字知識體系。
設計高階思維任務:首先,分析與比較。分析與比較不同字體(篆書、隸書、楷書等)的特征,分析與比較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優缺點,追蹤并比較同一漢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軌跡。其次,歸納與推理。從搜集的字謎中,歸納總結常見的設謎方法與破解技巧;通過觀察一系列形聲字(如“江”“河”“湖”等),總結形旁“”的表意功能和聲旁的表音規律。最后,應用與創造。應用漢字知識,設計富有創意且互動性強的“漢字魅力”展位方案;思考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如故事、圖畫、動作)向低年級同學解釋“家\"字的構意;撰寫一份有理有據的倡議書,倡導在校園和社區內規范使用漢字。
合作探究是綜合性學習的重要學習方式。在交流、討論、辯論以及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理解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得到了有效鍛煉。思維工具和系列具有進階性任務的引入,能引導學生思維走向深入,促進其深入理解漢字文化。
4.學科融合,拓寬認知視野
與歷史學科融合:探究漢字起源離不開對商周歷史的了解,漢字演變史與朝代更迭、書寫材料變革密切相關。
與美術學科融合:欣賞書法藝術,設計創意漢字、制作手抄報,進行漢字繪畫創作。
與信息技術學科融合:利用搜索引擎、數據庫搜集資料,運用視頻編輯軟件等制作展示成果,利用編程工具制作簡單的漢字游戲或動畫等。
與道德與法治學科融合:探討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討論規范使用漢字的社會責任,理解保護漢字文化遺產的意義。
跨學科學習構建了多維度認知網絡,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廣度,更促進了其思維方式的融會貫通,有效強化了文化認同,提升了審美素養。
三、多維度評價設計:聚焦核心素養發展的全過程
指向核心素養的綜合性學習,需要采用多元評價方式。
1.評價原則
評價指標和標準要緊密圍繞核心素養設定,不僅要關注最終成果的質量,還要重視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的參與度、合作精神、方法運用、思維表現、情感態度等。評價主體要多元,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小組互評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家長參加評價。評價目的在于診斷學生學習情況,發現其閃光點與不足,提供反饋,促進學生進行反思與調整。
2.設計多維度的評價體系
多維度評價體系的設計,旨在突破終結性評價的局限。針對“遨游漢字王國”綜合性學習單元實踐性強、成果多元的特點,教師可以構建涵蓋探究過程與能力、學習成果與表達、情感態度與文化認同三大維度的評價框架。(見表1)該體系力求通過多主體參與、多維度指標、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評價,真實反映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素養提升情況,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
3.評價實施與反饋
評價應貫穿單元學習的始終:啟動階段明確評價標準,探究階段和創作階段進行過程性評價,展示評價階段進行終結性評價。單元學習結束后,可組織學生進行個人和小組的全面反思,如學到了什么,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遇到了什么困難,是如何克服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升,對漢字有了什么新認識,有什么遺憾,如何改進等。反思是培養元認知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素養內化的關鍵環節。
“遨游漢字王國”綜合性學習單元,為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通過項目驅動、情境浸潤、合作探究、學科融合等多元化路徑,配合全過程評價體系,能夠使學生在漢字探究中獲得知識,實現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發展和審美創造等素養的提升。這種沉浸式學習使漢字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生素養的有效路徑。
實踐表明,核心素養導向下的綜合性學習是落實義教新課標、深化語文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教師需要持續更新理念,提升教學設計能力,在引領學生探索漢字世界的同時,實現自身專業的發展。
表1評價框架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