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換景”是隨著游覽位置的變化,不斷變換觀察點,依次描寫所見到的景物。張恨水采用這種寫作方法,敘寫了游覽陶然亭的經過
先寫遠望公園,再寫漫步沿湖大道、游覽公園的所見,重點介紹了半島、陶然亭、云繪樓等景點,最后以“其樂陶陶”作結,一語雙關,表達出作者的快樂之情
隨著作者的腳步移動,風光不斷變換,清晰的游蹤簡練而生動的景色描寫,令讀者如臨其境,如賞其景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劉羿萱
位于山西省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之間,一座玲瓏寶寺如飛燕凌空,這便是令世人驚嘆的懸空寺。朱檐斗拱與青灰崖壁相映成趣,遠望如仙人遺落在凡間的瓊閣,教人不禁要問:“這巧奪天工的奇構,究竟是天工造化,還是匠心神作?”
‘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懸空寺主體建筑由木棍支撐,懸掛在石壁上,被譽為“天下一絕”。這座始建于北魏的千年古寺,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它利用自身奇特的地理位置,逃過了不計其數的戰爭和地震。
我們踏著青階石梯攀至山半腰,就到了古寺人口。這時,我的目光落在一塊書有“壯觀”二字的巨石上,這兩個大字筆力遒勁,氣勢磅礴。相傳這是詩仙李白揮毫潑墨所留,據說他寫完這兩個字仍覺得不足以表達內心的激情,便在“壯\"字旁又添加了一點。這神來之筆,好似在說懸空寺比尋常的壯觀還要壯觀。
懸空寺的山門非常窄,只能容一人進出。順著古色古香的廊道往里走,是一列陡直的木梯,也狹窄得只能容一人上下。臺階跨度極大,我不得不手腳并用地爬上去。上了樓梯,眼前的景物忽地明亮起來。峭壁如刀削般鋒利,直劃天空;飛鳥盤旋高飛,盡情翱翔。看到此景,我不禁感到心曠神怡。
再向前走幾步,便是幾米長的懸空棧道。我走到低矮的欄桿邊,戰戰兢兢地往下看,腳下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四周是被白雪覆蓋的蒼茫的山林,耳邊傳來陣陣風聲,仿佛在述說著千年的故事。遠眺結冰的河流,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陣敬畏與感動。
這時,一處閃閃發光的地方吸引了我,只見大雄寶殿的黃色琉璃屋脊在太陽的照射下發出金光。突然,我發現在那屋脊之上,立著好幾只可愛的小獸。有的張開大嘴,露出銳齒的小龍;有的昂首挺胸,像守衛寶殿的黃犬;竟有一匹馱著道士的駿馬,正在揚蹄奔騰!望著這些生動有趣的藝術品,我不禁暗自思索:古代工匠們是怎樣在懸崖上打造出如此精巧的建筑呢?
懸空寺靜靜矗立在險壁之上,仿佛一位睿智的老人,見證著歲月的流轉。真希望這座古寺能留存萬年,讓這份匠心獨運的智慧永遠閃耀在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