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吉衣,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三四年內竟然出演了一百多部短劇,一躍成為微短劇界的“頂流”,可謂當之無愧的“短劇之王”。然而,與一般演員不同,袁吉衣并非科班出身,甚至直到退休后才真正踏入演藝圈,這無疑打破了人們對演員的慣常認知。
退休前,袁吉衣曾是一家塑料化工廠的工程師,工作與表演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但他從小就對文藝表演感興趣,也展現出這方面的天賦。年輕時,欣賞完湖北大鼓,他立馬就能模仿得有模有樣;只要廠里有文藝匯演,他就積極參與,幾乎一次不落。然而,由于肩負著家庭的責任,演藝的種子只能在他心中默默休眠,等待破土而出的時機。
2009年,退休后的袁吉衣隨兒子定居河南鄭州。當時,他們所在的社區開辦了老年大學,他積極學習學校開設的書法、太極拳等課程,也主動參加各種表演活動,逐漸成為社區老年大學的骨干。后來,河南省老干部藝術團找到袁吉衣,邀請他填補舞蹈隊的空缺,他欣然同意。盡管沒有舞蹈基礎,但袁吉衣勤學苦練,每次排練都準時參加。他表示,既然進了團,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就得努力,不能丟臉。不久,袁吉衣得到團中專業演員的推薦,拍攝了人生第一支公益廣告,自此開啟了演藝生涯。因為肯吃苦,態度認真,袁吉衣逐漸得到業內認可,獲得了很多試鏡的機會,開始經常在影視劇、微電影、網劇里客串。2020年,他參演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形象代言片《在鄭州遇見百花》;2022年,河南衛視《2022元宵奇妙游》里也出現了他的身影。
隨著豎屏微短劇的大熱,已經積累了十多年演藝經驗的袁吉衣迎來事業的黃金期。爺爺、族長、大學教授…他飾演的各種角色受到觀眾的廣泛歡迎。“短劇之王”的走紅,看似機緣巧合,實則源于袁吉衣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努力。袁吉衣極具職業精神:普通話不標準,他就找到準確的發音,對著鏡子一遍遍練習;拍戲需要候場,有時一等就是十幾個小時,他也從不抱怨。他說:“人家來找我演,那對我就是一份信任?!庇幸淮危瑸榱伺暮脠隼呛さ沟膽?,袁吉衣提前準備,在泥地中不停地來回打滾,還將泥巴涂抹在臉上,全然不顧自己已然年逾古稀。正是這種敬業精神,讓袁吉衣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機會。在一次次磨煉中,他不斷提升演技,有時候甚至比年輕人入戲更快,演得更從容。
袁吉衣還有個特別的習慣一一用毛筆將臺詞一字一句抄寫在宣紙上。由于拍攝時鏡片容易反光,袁吉衣在片場很少佩戴眼鏡,但這樣一來,對于患老花眼的他來說,看劇本就成了不小的挑戰。為此,袁吉衣自創了一套“毛筆記憶法”:開拍前,他會用毛筆將飾演角色的臺詞全部譽抄下來,并逐字推敲。這樣不僅字大,還練了書法、熟悉了劇情。“毛筆寫字慢,我正好一邊抄一邊琢磨角色。”袁吉衣解釋道,“等抄完,臺詞也記得差不多了。”正是靠著這種“笨”方法,他才得以在拍攝時一氣呵成地講完一長串臺詞。
從0到1再到100,從前的袁吉衣夢想著能在文藝界“闖一闖”,而今天的他不僅希望塑造出更多更好的角色,演好故事,還想用自己的經歷給廣大老年人一些鼓勵。他說:“別瞧不起自己,自信點,咱們好好地活,活出自己的精彩來!\"
素材運用
1.銀發族融入時代浪潮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因為與外界接觸變少,往往會感到跟不上潮流。七十多歲的袁吉衣則向大眾展現出老年人積極擁抱時代浪潮的可能,他用自己的行動演繹老年人的新傳奇,讓人生“再開機”。他懷揣年輕時無緣追尋的夢想,積極參與各類表演活動,最終走上專業演員的道路。從退休工程師到“短劇之王”,袁吉衣用實際行動證明,年齡從來不是擁抱新事物的障礙,無論社會怎樣變化,只要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極融入時代的發展潮流,銀發族就能擁有更加精彩的晚年。
2.職業精神
袁吉衣對表演事業的認真與執著令人動容,他的演藝生涯就是職業精神的絕佳注解。為了拍戲苦練普通話,為了追求逼真效果而在泥地里打滾,用毛筆抄寫臺詞加強記憶袁吉衣憑借吃苦耐勞、認真勤奮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導演的青睞,也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熱愛為袁吉衣敲開了演藝事業的大門,職業精神則讓他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袁吉衣專注于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用最質樸的方式詮釋著對演員這個職業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