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數字素養與技能”是數字社會人們學習和生活應具備的數字獲取、制作、使用、評價、交互、分享、創新、安全保障以及倫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質與能力的集合。數智時代,缺乏數字素養意味著個體將難以適應時代變化,甚至可能在數字鴻溝中被邊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極大地推動了社交媒體的發展,某博、某信、某音和某站等社交媒體平臺憑借其便捷性、互動性和信息傳播的即時性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成為信息獲取、社交互動及娛樂休閑的主要平臺。
目前,許多圖書館借助社交媒體延伸了服務半徑,并擴大了社會影響力。對于數字素養教育而言,社交媒體同樣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而本文嘗試探索社交媒體助力數字素養教育的可行路徑,并就如何規避風險、優化路徑提出建議,以期為我國高校圖書館推動數字素養教育的創新與實踐提供新的思路。
一、研究回顧
社交媒體是具有參與、公開、交流、對話、社區化以及連通性特點的在線媒體統稱,可以為個體創造及傳播內容賦能。社交媒體給予用戶極大的空間用以參與及互動,用戶擁有發布和傳播內容的主動權,使得社交媒體擁有了可供挖掘和研究的價值與潛力。
目前,我國圖書館行業越來越重視社交媒體的作用,許多學者也對圖書館視域下的社交媒體應用展開了研究。例如,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項目營銷案例中,某博、某信等社交媒體平臺已經成為圖書館信息發布的主要渠道以及連接和服務讀者的重要媒介。都平平等討論了如何通過社交媒體對圖書館的信息知識資源展開推廣、存儲、交流及共享;張笑瑋通過參與式文化視角分析圖書館社交媒體運營的邏輯及策略,提出社交媒體平臺可以拓寬線上服務空間,豐富服務內容及模式,激發用戶參與活力;傅軍民針對我國圖書館通過短視頻類的社交媒體開展閱讀推廣研究。
二、理論依據
AISAS模型是由消費者行為理論模型優化而來的一種網絡時代用戶行為分析模型。該模型可以用以分析數智時代用戶如何通過社交媒體與信息交互,并指出用戶從初次接觸信息到最后產生行動會經歷的5個階段。本研究選擇該模型作為理論框架,探索解決各階段對應問題的可行路徑(見表1),以期為我國高校圖書館提供參考。
表1基于AISAS模型的社交媒體助力數字素養教育的可行路徑

三、社交媒體助力高校圖書館數字素養教育路徑探索
1.構建情境學習環境
情境學習理論指出學習是獲得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和知識的過程。傳統的數字素養教育往往是講座與培訓的形式,并側重講解理論知識。而社交媒體則可以為數字素養教育提供高度情境化的學習環境,通過模擬不同的應用場景吸引用戶參與。例如,四川大學圖書館通過某信公眾號推出“AI研習社”專題,每期聚焦一個具體的學術場景,推薦實用的AI工具和方法助力師生科研。
另外,高校圖書館可以收集師生在學習科研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并通過社交媒體以用戶的角度提出問題,以此吸引有同樣需求的師生關注。例如,清華大學圖書館某信公眾號中的“Qamp;A專欄”,在暑假期間發布推文《在校外,登陸清華VPN了,為什么不能下載論文》,閱讀量達4600余人次;浙江工商大學圖書館于某站發布視頻《如何用AI做出高質量PPT》播放量達千余人次。
2.發揮同伴教育作用
同伴教育是一種通過年齡相仿,生活與成長環境、文化程度及社會地位相近,或具有共同語言的人一起分享信息、觀念及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形式。對于圖書館而言,同伴教育能夠提升服務質量、推動服務創新、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改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創造良好的學習研究環境等。由于社交媒體的背后交織著人際網絡,具有良好的互聯與互動性,高校圖書館可以充分發揮同伴教育作用,進一步激發用戶對數字素養學習的興趣。
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創建交互式學習社區,以此鼓勵用戶分享在數字素養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經驗、遇到的難題以及解決方法等,并在互動答疑的氛圍中學習與掌握數字素養知識與技能。例如,高校圖書館可以創建數字素養學習群組,用戶可以在線發布或互相解答求助信息。高校圖書館應當利用社交媒體的協作功能,如共享文檔等,組織用戶合作完成與數字素養相關的項目,如共同制作識別網絡虛假信息的短視頻、策劃數字安全知識競賽等。
3.整合資源,打通鏈接
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選擇多個社交媒體助力數字素養教育,可以拓寬教育的普及范圍,但需要注意,如果各類社交媒體平臺與圖書館的資源服務無法實現互聯互通,就會大幅降低用戶的搜索效率,甚至會導致數字囤積行為(過度囤積數字內容,但無法發揮真正的價值,從而損害個人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心理健康)。
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高校圖書館應當充分整合數字資源,打通各社交媒體平臺與圖書館資源之間的鏈接,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用戶的搜索效率??梢钥紤]多平臺整合,開發統一的資源入口或嵌套已有的平臺功能。以中國民航大學圖書館某信公眾號為例,用戶可以通過菜單欄檢索館藏、觀看視頻課程、訪問數據庫以及參加線上活動等。因技術、權限等無法對接的平臺,則可以通過二維碼、鏈接及關鍵詞觸發等方式指向數字資源,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4.鼓勵數字內容創作
社交媒體平臺既是數字內容,如視頻、圖文資訊等創作的工具,也是其展示的平臺,高校圖書館應鼓勵師生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創建及分享其數字內容作品,以此培養師生的數字內容創作能力。
高校圖書館也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征集數字內容創作作品、舉辦數字內容創作大賽等方式,鼓勵用戶創作。例如,天津各高校圖書館于某信公眾號推廣“AI賦能視界,科普點亮中國”為主題的微視瀕大賽活動,在“AI新視界”板塊鼓勵參賽者用AI技術制作關于人工智能的科普視頻。
5.借力分享傳播機制
社交媒體的傳播性是其核心優勢,集合了速度與廣度,使信息得以迅速流動和擴散,這種特質為數字素養教育的傳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一方面,社交媒體的傳播具有即時性,有利于高校圖書館利用社交媒體快速應對數字技術變革。例如,清華大學圖書館利用某信公眾平臺發布“信息素養微課堂”的AI系列微課,助力師生利用AI工具提高科研、教學和學習的效率。另一方面,社交媒體平臺內置的“分享”“轉發”“點贊”等功能可以進一步提升傳播的影響力。高校圖書館可以鼓勵用戶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與數字素養相關的知識與內容。例如,深圳技術大學圖書館通過某信公眾平臺宣傳推廣“數字資源檢索大賽”,鼓勵用戶將宣傳推文分享至朋友圈,積極集贊,以此獲得參與抽獎的機會作為獎勵。
四、風險與路徑優化
社交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帶來機遇也會帶來諸多挑戰。例如,信息、交流和社交超載會引起疲憊、壓力等負面情緒;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如個人信息被泄露、輿論操縱、虛假信息泛濫以及數據濫用等;網絡空間圈層化增加了信息的不對稱性和“信息繭房”的可能性;點贊的濫用會制造“同意”的虛假表現,不利于溝通與文化共享。因而高校圖書館必須正視其潛在風險,并對上述路徑展開優化。
1.強化用戶風險意識,提高信息辨別能力
高校圖書館可以在各平臺展開社交媒體風險提示。例如,定期發布社交媒體潛在風險相關的內容;搜集高校領域的風險警示案例,引導用戶展開討論和剖析;借助批判性閱讀工作坊,鍛煉用戶的社交媒體風險識別、數字內容甄別能力。
2.提升數字素養教育的包容性和可訪問性
由于社會地位、經濟水平以及地理差異帶來的數字鴻溝問題仍然存在,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明確并非所有用戶都能平等地使用移動設備訪問社交媒體,或具備有效使用這些平臺的數字素養技能。高校圖書館應當降低數字素養教育的門檻,為數字訪問受限的師生提供替代參與選項和補充支持,如提供紙質版學習指南、共享移動設備以及建立互助小組等。
3.提升高校圖書館館員的數字素養及專業水平
為了有效地利用社交媒體開展數字素養教育,高校圖書館館員需要在社交媒體管理、數字內容創作以及數字營銷等方面開展工作。高校圖書館應支持圖書館館員獲得相關能力并提高專業水平,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圖書館館員培訓、同行交流研討會以及邀請專家指導等。例如,吉林大學圖書館開展綜合素質培訓會,優化館員的新聞寫作和應急處置能力。
五、結語
社交媒體作為數智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逐漸從一種娛樂媒介發展成為重要的教育工具與平臺,其在數字素養教育中蘊含著巨大潛力,為高校圖書館提供了吸引用戶、豐富學習體驗、提升關鍵數字技能以及培養學術社區的新機會。高校圖書館應當積極擁抱技術變革的必然性,并對潛在風險保持清醒認識,從而更好地推動數字素養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EB/OL].[2025-06-20].https://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754305.htm.
[2]MayfieldA.whatisSocial Medial[J].Journal onElectronicMarkets,2007:23.
[3]周昊旻,葉丁菱,鄧璐薌.社交媒體視域下公共文化機構服務數智化現狀與發展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4.68(22):16-25.
[4]龔曉婷,肖錚,周紹彬,等.圖書館營銷品牌升級實施策略——以廈門大學圖書館“LibraryGo”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9,37(02):29-33.
[5]都平平,郭琪,李雨珂,等.基于社交媒體的網絡學科信息交互推廣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02):84-90.
[6]張笑瑋.參與式文化視角下圖書館社交媒體平臺運營研究——以B站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5(02):97-102.
[7]傅軍民.基于SIPS模型的圖書館短視頻閱讀推廣優化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04):108-114.
[8]周榮.AISAS模型下公共圖書館社交媒體營銷策略研究——以“Cityread”閱讀路線征集大賽為例[J].傳播與版權,2025(07):56-59.
[9]Herrera SPM.situated Learning Theory[EB/OL].[2023-11-301.https://opentext.wsu.edu/theoreticalmodelsforteaching andresearch/chapter/situated-learning-theory/.
[10]四川大學圖書館.AI研習社IVol.01論文不再禿頭從文獻搜索到綜述,告別繁瑣![EB/OL].2025-05-01[2025-06-19].https://mp.weixin.qq.com/s/9u2Mf6Qfa0qAIX36-qWapw.
[11]清華大學圖書館.在校外,登陸清華VPN了,為什么不能下載論文[EB/OL].[2025-06-20].htps://mp.weixin.qq.com/s/BMUw7jbGh3L64WnL4Yg89g.
[12]姚玲杰.同伴教育:高校圖書館服務新模式[J].圖書館建設,2012(12):57-59.
[13]漆亞林,余霽元,龔蘭淇.論社交媒體用戶數字囤積意向的影響因素[J].現代出版,2025(04):81-92.
[14]清華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微課堂lAI系列1:DeepSeek的使用[EB/OL].2025-05-13[2025-06-20].https://mp.weixin.qq.com/s/zTL_ntxO2--6Nebziz6MGA.
[15]深圳技術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喊你集贊抽獎,一起答題贏大禮啦![EB/OL].2025-05-07[2025-06-20].https://mp.weixin.qq.com/s/mq949u3voQ3BTXzYH4V4RQ.
[16]林家寶,林順芝,郭金沅.社交媒體超載對用戶不持續使用意愿的雙刃劍效應[J].管理學報,2019,16(04):587-594.
[17]姚雪瑞.社交媒體環境下網絡信息安全與治理策略[J].山西檔案,2025(05):22-24+28.
[18]董晶,白芳睿,吳丹.網絡圈層化背景下社交媒體用戶信息繭房滯留行為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5,48(01):140-149+167.
[19]蔣建國.制造同意:隨意點贊、惰性消費與社群文化的消解[J].南京社會科學,2019(02):126-133.
[20]閆慧,張鑫燦,殷憲斌.數字包容研究進展:內涵、影響因素與公共政策[J].圖書與情報,2018(03):80-89.
[21]吉林大學圖書館.圖強論壇I圖書館成功舉辦“新聞執筆急救護航”綜合素養培訓會[EB/OL].[2025-06-20].https://mp.weixin.qq.com/s/-_VckIQNU8i6YtzTc770Zg.
作者單位:中國民航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