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教育家精神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精神引領,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檔案工作者應積極探索名人檔案資源助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新途徑,彰顯名人檔案的獨特價值,為建設教育強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名人檔案資源助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優勢
中國傳統社會傳承下來的以典范人物、經典著述等為代表的師德文化資源,成為孕育新時代中國特有教育家精神的精神寶庫。我國各級各類檔案館擁有豐富的名人檔案資源,名人檔案真實性、生動性和示范性等特點使其在弘揚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發揮名人示范引領作用,促進教育家精神的傳承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更是體現了榜樣在弘揚教育家精神、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時代楷模”張玉滾在2023年中國教育報推出的“我心中的教育家精神”系列訪談中表示,踐行教育家精神,把榜樣教師的精神和力量代代傳承下去。名人檔案資源蘊藏著巨大的精神力量,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可以為廣大人民教師樹立奮斗的榜樣,提供方向和目標的引領,可以用榜樣的力量感染、鼓舞和帶動在校師范生和年輕教師的成長,從而有利于教育家精神的傳承。
2.名人檔案的真實性是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基礎
發揮名人示范引領作用必須確保其先進事跡的真實性,唯有真實才是最可信的,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力量。榜樣人物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依賴于榜樣形象的真實性與親和性。《中國大百科全書》對名人檔案的定義為:國際或國內著名的人物在其個人、家庭和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歷史記錄。名人檔案資源具有原始記錄性,是無可替代的真實記錄,決定了其社會價值和功能具有可靠性。
“七一勛章”獲得者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他們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一份份教案、試卷、信札等珍貴的名人檔案材料,還原和再現了教育家及榜樣教師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展現了最真實、親切的教育家形象,體現了教育家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是具有可學性和可效仿性的特點。教育家精神就在我們身邊,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是可以在每個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
3.名人檔案資源的生動性特點可以更好地弘揚教育家精神
發揮名人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廣大教師向教育家型教師、教學名師學習,學習形式和效果尤其重要。教育名人檔案資料是教育家精神的物質載體,是教育家精神的真實體現,是弘揚教育家精神的生動素材,其特點在于形象性、直觀性和生動性,較之于空洞的宣教式說教更加具有感染力、說服力和實效性。教育家精神是活在教師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精神,是活在教學現場的精神。人們在實地參觀名人主題展覽的過程中,能沉浸式地感受教育家的風范,真切感受教育家精神的力量,從而更深刻地領悟教育家精神的內涵,更好地踐行教育家精神
二、名人檔案助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內在機理
1.為教育家精神的起源、歷史演變研究提供可靠依據和憑證
檔案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經驗得以總結,規律得以認識,歷史得以延續,各項事業得以發展,都離不開檔案。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有著鮮明的傳承脈絡,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師道文化。教育名人檔案見證了教育家精神在不同時期的傳承與發展,突出了教育家精神的統一性和連續性,是研究教育家精神發展脈絡的重要依據,為教育家精神的溯源、歷史脈絡的梳理提供史料支撐,可以極大地豐富人們對教育家精神的認識,對于教育家精神的弘揚和傳承,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例如,孔子博物館中“孔子的一生”展廳的文物史料,記錄了孔子的生平事跡,為大家展示了孔子投身教育事業并為之付出努力的一生。他關于教育的理念、思想和主張充分印證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源自千百年來師道精神的優良傳承。
2.研究和總結古今教育家及教育家型教師的群體特質及成長規律等
在名人檔案資料的系統整理和深度挖掘過程中,可以發現不同教育家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教育家群體也具有一些共同特質。這些共同特質是由教育家精神的內涵決定的。教育家身上所展現的“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風貌,是教育家精神的共同基因。1982年“人民教育家”黃大年在本科畢業留言冊上給同學留言:“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他用一生來踐行振興中華的錚錚誓言,始終胸懷強國之志,致力于我國的教育事業。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給母親的家書中寫道:“兒從母親壽辰立志,決定要在這一年當中,于中國教育上做一件不可磨滅的事業,為吾母慶祝并慰父親在天之靈。”通過這封家書表達了他對中國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他立志要在鄉村教育上做出一番事業,不僅是為了紀念母親的壽辰,還是為了實現報國之志。這些生動鮮活的史料是對教育家精神的生動詮釋,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每位教師都應以教育家為榜樣,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自己的執教理念和追求,逐步成長為具有教育家特質的教育者。另外,通過對教育家履歷材料及傳記資料的分析,還可以總結發現教育家在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共同規律,提煉教育家成長的影響因素,這些研究發現有利于國家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和教師隊伍的建設,以更好地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3.教育名人檔案中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思想及育人思想對當代教師有啟示和借鑒意義
向先進典型學習,可學者多矣!最關鍵的是要學精神、學品質、學方法。教育名人檔案資源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國歷代教育家、優秀教師以及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在長期教育教學實踐和育人實踐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和優秀教學成果,承載著他們的思想、知識和經驗,對當代教育實踐和教師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例如,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他的教育思想對后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提倡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理念,為我國教育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廣大教師在古籍和史料的學習中可以汲取古人智慧,并與自身教學實際相結合,通過不斷反思與總結,從而形成獨特的教育風格。當代人民教育家于漪對于語文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她的教學日記、教學視頻以及教育著作等,在助力年輕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方面,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4.用檔案講好教育家的故事,有助于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名人檔案資源將抽象的精神具象化,使人們對教育家精神有更直觀的感受和認知,從而增進對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認同。深度挖掘教育名人檔案背后的故事,用情節、細節講好教育家的故事,塑造立體生動的教育家形象,使教育家精神更加深人人心。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教育部聯合推出的《大先生一一中國教育名家列傳》系列紀錄片,以大量真實的檔案文獻為依據,講述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衛興華、高銘暄和教育名家顧明遠、潘懋元、龔全珍的感人事跡,紀錄片的熱播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熱議,不僅拉近了教育家與大家的距離,還推動了全社會對教育的關心和重視。
三、名人檔案助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路徑
1.強化名人檔案資源征集,構建教育家精神的立體傳承體系
一是增強收藏意識,創新征集方式。通過征集實物、口述訪談等方式,為“人民教育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等建立名人全宗檔案,并不斷補充完善,實現動態更新,保持其完整性和成套性。例如,華坪縣檔案館將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同志歷年榮獲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十佳師德標兵”“時代楷模”等榮譽證書、獎牌、獎狀、照片以及相關事跡報告共301件檔案材料征集進館,作為名人檔案,設置一個獨立的全宗檔案重點保管;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向中國教師博物館捐出自己佩戴了幾十年的手表、一直使用的筆筒和筆墨以及僅有的一套《于漪全集》等珍貴教書育人見證物。
二是充分發揮檔案的存史和傳承弘揚作用。梳理不同時期教育家與時代的關聯性,不僅要充分挖掘檔案中蘊含的中華傳統師道文化價值,還要積極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價值,構建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育家精神傳承體系。
2.深刻領會教育家精神內涵,為弘揚教育家精神提供針對性素材
一是增強名人檔案工作理論武裝和知識儲備,確保教育名人檔案資料信息的全面性、真實性和典型性。
二是加強教育名人檔案思想和精神內涵的深度挖掘,不斷打造檔案編研精品。教育家精神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和弘道追求這六個方面共同構成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內涵,其內容是系統全面、邏輯嚴密的有機整體。檔案工作者在明確名人檔案收集歸檔范圍的基礎上,針對這六個方面整理相關材料并做好分類,以提高這些材料利用的精準性,為不同的教育宣傳及時高效提供素材。比如,中央廣播電視臺與教育部共同制作的紀錄片《教育家精神》一共分為六集,分別圍繞這六個方面來呈現和講述,以我國近現代教育家和優秀教師的真實事件為表現對象。
3.多方協作,拓寬教育家精神的覆蓋面
一是充分依托豐富的名人檔案資源,加強教育家精神實踐基地的建設,在師范生培養、新教工人職教育、教師培訓和教師節等活動中發揮教育家的強大引領力,為廣大教師開展經常性學習提供永久課堂。2024年9月,長沙師范學院獲批湖南省教育家精神實踐基地,作為湖南省教育強省建設教師教育的主陣地,下階段將立足豐富的紅色資源,以之前取得的系列成果為基礎,進一步傳承、傳播、發展與踐行教育家精神,提高教育家精神傳播的水平與影響力,為實現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目標貢獻智慧與力量。
二是探索構建多方協作、共建共享的工作機制,加強與思政教育部門、中國教師博物館、教育家紀念館和文化館等部門的合作。例如,教師節來臨之際,組織廣大教師前往山東省教師實踐教育基地——曲阜孔子博物館、認定為國家級師德教育基地的中國教師博物館參觀學習。
4.深化技術賦能,增強教育名人檔案的吸引力
一是通過建立教育名人數據庫和教育名人信息資源服務平臺,構建教育家名人檔案的知識服務體系。
二是以新技術、新手段激活名人檔案資源。通過新媒體技術、大數據、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多種技術手段呈現教育家精神,以數字化賦能教育家精神的傳播,提升參與性和互動性,增強名人檔案資源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例如,孔子博物館將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展覽中,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全新體驗。通過“夫子問答”的屏幕,游客可以給孔子“發微信”提出問題,聆聽孔子的解答。
四、結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為廣大教師自覺追求的任務目標。為此,檔案工作者要充分發揮教育名人檔案資源的優勢,深刻領會教育家精神的內涵,通過深挖厚掘檔案資源、創新征集方式、加強多方協作以及深化技術賦能等方式,立體呈現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將教育家、優秀教師的榜樣力量轉化為廣大教師的實際行動,為教育強國建設賦能助力。
參考文獻:
[1]劉丁鑫.探尋中國特有教育家精神的源流[N].北京:中國教育報,2024-6-13(06).
[2]黨的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232.
[3]梅萍,吳佳珍.新時代榜樣教育的“變”與“不變”[J].中國德育,2023(21):32-37.
[4]李政濤.讓教育家精神“活”在教師日常教育生活中[J].人民教育,2023(24):38-39.
[5]周安忠.弘揚教育家精神做新時代“大先生”[N].北京:光明日報,2024-9-26(11).
[6]高陽.省檔案局對武定縣、寧蒗縣、劍川縣等9個縣開展檔案館業務建設評價[J].云南檔案,2021(04):12.
[7]李陳鋒,宋東霞.以教育家精神引領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N].北京:光明日報,2024-2-20(06).
[8]長沙師范學院.我校獲批湖南省教育家精神實踐基地[EB/OL].(2024-09-14)[2025-01-20].http://xww.cssf.cn/m92/zhxw/20240914/184748.html.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