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減重是很多人的需求,然而在體重管理中,營養、運動、睡眠如何相互配合,才能發揮“三駕馬車”的協同效應?
上海市運動促進健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朱嫻表示,均衡營養(控制熱量缺口)、適量運動(加速熱量消耗)、優質睡眠(調節中樞神經,提高代謝),三種方式深度結合,產生協同效應,減脂最高效。朱嫻指出,壓力過大不利于減重,暴飲暴食會使減重走向反面;節食、大強度運動、休息失衡,這些都會對身體造成額外壓力。
對于久坐人群,如何通過運動來減重?
朱嫻指出,久坐人群要學會把握好利用碎片化時間,單次運動時間超過7分鐘,強度適合,就能對身體機能產生改善效果。碎片化運動疊加起來和整段時間運動的效果相差無幾。同時,久坐人群要精確把握熱量需求。她提供了一個“通用模板”:每餐主食1個拳頭大小、蔬菜2個拳頭大小、肉蛋魚蝦1個手掌心大小,基本符合每日減脂的熱量需求。她希望人們最好在23:00前入睡,保證7小時睡眠;平時可多吃一些富含鎂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南瓜子等),并注意放松身體。
吃得少就可以控制體重嗎?“輕斷食”是否真能減肥?
“減重不僅需要吃得少,還要吃得好、吃得飽。”上海市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品謺敝魅挝瘑T、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吳江直言,極端節食方式,例如每日僅攝入極低熱量,只喝水或只吃水果,雖可在短期內減重,但身體流失的主要是水分和肌肉,一旦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往往會劇烈反彈。這種現象被稱為“溜溜球效應”。
專家表示,近年流行的“輕斷食”提供一種新思路,肥胖癥診療指南中也有推薦,即常用的“5+2”模式:每周5天正常飲食(不暴飲暴食),非連續的2天熱量控制在500千卡或600千卡(女性500千卡、男性600千卡)。據介紹,斷食日的熱量限制可激活細胞自噬(清理老化細胞),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并促進脂肪分解。研究發現,“輕斷食”可有效減少體脂,調節血糖、血脂。但是,孕婦、哺乳期女性、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有低血糖、胃腸疾病史的人群應避免嘗試“輕斷食”。
對于網絡平臺常見的“減肥菌”,吳江解釋,其中包含了具有減肥作用的益生菌和其他流行的減肥保健品。她介紹,從機制來看其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可溶性膳食纖維(如低聚果糖、菊粉)等有助于增加飽腹感,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可通過調節激素影響食欲。但這些制劑單獨應用效果并不顯著,需要配合飲食和運動管理。
據悉,第二類產品通過干擾淀粉、脂肪等營養素的吸收減少熱量攝入。例如,白蕓豆提取物可抑制淀粉分解,對減重有一定作用,但無法阻斷單糖、雙糖、蛋白質和脂肪等的吸收,效果有限。
第三類如咖啡因、左旋肉堿等促進代謝的產品,人群補充效果不顯著,容易產生耐受且長期使用效果有限。
關于網絡流傳的“碳水循環減肥法”“液斷”飲食法,吳江指出,這兩種方法都非常極端、能量很低,身體在極端飲食下啟動“應急模式”,通過糖原儲備消耗、能量不足促使肌肉分解實現體重下降。“這些減重方式,將直接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形成‘易胖體質’的惡性循環?!彼f,持續此類飲食可引發多重健康風險,導致各種營養素攝入不足,干擾正常身體機能,引起營養不良。極端飲食實踐者在恢復正常飲食后,非常容易出現報復性體重反彈。
睡眠如何影響體重?
上海市醫學會科普專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喬穎表示,睡眠不僅是恢復精力的過程,也是調節代謝、科學減重的重要環節。睡眠不足會使“饑餓素”分泌增加,同時抑制“飽腹激素”(“瘦素”)生成,往往導致每日多攝入約385千卡熱量,相當于多吃一碗米飯。深度睡眠階段是生長激素分泌高峰,可促進脂肪分解。長期睡眠不足者,內臟脂肪的堆積速度比正常睡眠者快30%。研究顯示,缺覺者面對甜食時,大腦獎賞中樞激活強度增加60%。因此,缺覺者會更傾向于選擇高糖高脂食物。
她建議,18~65歲的成年人每天睡7~9小時,65歲以上人群每天睡7~8小時。白天補覺就可以抵消透支的睡眠嗎?喬穎回答,睡眠沒有疊加作用。“最佳睡眠時間如果錯過了,便再也補不回來?!彼f,與生物鐘背道而馳的狂歡,需用余生的健康“分期償還”。
小鏈接:
管理體重小妙招
1.三餐規律吃:按時吃飯能避免饑餓感堆積,防止暴飲暴食。
2.每餐七分飽:吃到“不餓但還能再吃幾口”時就???,給胃留點空間有助于管理體重。
3.替換高熱量食物:把奶茶換成無糖茶,油炸零食換成堅果或水果,熱量減半,營養翻倍。
4.細嚼慢咽:吃飯時專注食物,每口嚼15~20次,大腦更容易接收到“飽”的信號。
5.先喝湯再吃飯:飯前喝一碗清淡的湯(如紫菜蛋花湯),減少正餐食量。
6.少吃“隱形糖”:沙拉醬、果汁、蜜餞等看似健康,實則含糖量高,易轉化為脂肪。
7.避開誤區:不吃主食減肥,短期可能瘦,但會導致脫發、閉經、情緒暴躁;迷信減肥產品(減肥茶、酵素)可能損傷腸胃,反彈風險高;追求快速瘦身,體重易反彈,每周減重0.5~1千克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