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許已經懷孕4個多月了,這不,前兩天又去醫(yī)院做了產檢。醫(yī)生說一切正常,并交代小許說下次要做“tɑng”(糖)篩。小許和她愛人十分納悶:“不是已經做過‘tɑng’(唐)篩了嗎,怎么又要做一遍?難道是上次結果有問題?”醫(yī)生看著他們著急的樣子,連忙解釋道:“下次是葡萄糖篩查,要喝糖水的。”小許和愛人這才放下心來。
唐篩?糖篩?只差一個字,兩者卻大相徑庭
“唐篩”和“糖篩”雖同音但意義不同。唐篩(唐氏篩查)用于檢測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主要通過血清學或超聲評估風險,高齡孕婦(35歲以上)建議直接做染色體核型分析。糖篩(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則是通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檢查孕婦血糖代謝情況,避免因高血糖導致流產、胎兒畸形或母體并發(fā)癥(如早產、感染等)。兩者均為重要產檢項目,但檢測目標不同:唐篩針對胎兒染色體異常,糖篩關注孕婦血糖健康。孕婦應按時檢查,確保母嬰安全。
唐篩怎么做以及結果異常怎么辦呢?
唐篩通過B超(檢測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鼻骨等)和血液檢查(分析甲胎蛋白、游離雌三醇等指標)聯合評估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建議空腹抽血以提高準確性。結果以風險值表示(如1/270為臨界值),但需注意:即使高風險也不代表胎兒一定有異常,因唐篩準確率僅60%~70%,需進一步檢查確診。
若結果異常,可選擇無創(chuàng)DNA檢測(通過母血分析胎兒DNA,安全但僅限篩查)或羊水穿刺/絨毛取樣(能確診染色體異常,但有輕微流產風險)。
糖篩怎么做以及結果異常怎么辦呢?
糖篩一般在孕24~28周進行,常用兩步法[先50克糖篩查,異常者再做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或一步法(直接OGTT)。OGTT可以全面評估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即口服75克葡萄糖,分別測空腹、服糖后1小時和2小時血糖,任一值超標(空腹≥5.1毫摩/升、1小時≥10毫摩/升、2小時≥8.5毫摩/升)即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兩步法更經濟,但高危(如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孕婦可能會直接做OGTT。
確診后需嚴格控糖:飲食管理(低血糖生成指數飲食、少食多餐)是基礎,必要時輔以胰島素或二甲雙胍,目標為餐前血糖≤5.6毫摩/升、餐后2小時血糖≤6.7毫摩/升。
唐篩和糖篩大不相同,但這兩項篩查都是孕期產檢的重要項目。要認真對待每一次篩查,千萬不要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