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趙女士是個愛美的上班族,最近被脾胃問題折騰得苦不堪言。她平時工作繁忙,經常來不及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又多是點外賣,重油重鹽的食物成了她飯桌上的常客。漸漸地,她開始頻繁出現胃脹的癥狀,稍微多吃一點,肚子就像個氣球一樣鼓起來,還時常伴有噯氣、反酸。更讓她苦惱的是,大便總是不成形,一天要跑幾趟廁所。而且,她的臉上也開始頻繁長痘,原本光滑細膩的皮膚變得粗糙暗沉,用了很多護膚品都不見效果。近日,趙女士來到了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中醫科就診。
姜玲醫師仔細問診,診斷趙女士為脾胃虛弱、濕濁內蘊。隨后,姜玲為她制訂了個性化的中醫治療方案。采用中藥內服,以健脾益氣、化濕和胃為原則,旨在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同時配合針灸治療,選取中脘、天樞、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增強脾胃功能。
第一次針灸治療后,趙女士就感覺胃脘部輕松了不少,腹脹的癥狀有所緩解。經過1周的中藥調理和針灸治療,她的大便逐漸成形,每天排便次數也恢復了正常。臉上的痘痘開始慢慢消退,皮膚也變得有光澤了。看到效果這么好,趙女士信心大增,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調整飲食,堅持治療。
1個療程結束后,趙女士的脾胃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腹脹、腹瀉的癥狀完全消失,臉上的痘痘也不見了,整個人容光煥發。
除藥物治療外,姜玲還介紹了日常疏通脾胃經的方法:
1.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每天按壓足三里穴3分鐘,能有效調節脾胃功能。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將四指并攏,食指上端對準膝蓋外下凹陷處,小指第二指關節處即為本穴。
中脘穴:手掌心順時針揉按肚臍與胸骨下端之間的中脘穴5分鐘,可健脾助運。
三陰交穴:睡前用艾灸罐溫灸內踝上4指的三陰交穴,可以祛除體內寒濕。
2.適度運動
八段錦之調理脾胃須單舉: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一手翻掌上托,一手下按,維持3個呼吸后換邊。通過拉伸刺激脾胃經,促進脾胃氣機運行。
3.食療調養
晨起食用黃金米糊:以小米、南瓜、山藥熬制米糊,晨起食用,可滋養脾胃。
周末食用健脾湯:用蓮子、芡實、茯苓、陳皮等煲湯食用,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滲濕、養心安神之效。
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可取生姜、紅棗、紅糖煮水飲用。生姜可驅散寒濕,紅棗與紅糖能補益氣血,適合在空調環境中飲用,以助力脾胃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