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老伴兒歡天喜地出門,卻一臉不快地回家。他傷感地對我說:“你看人家趙姐的兒子又回來看她了。咱那兒子,總說忙,就知道大包小包往家里發快遞,也不回來看看咱們,陪咱們說說話。”
原來老伴兒的一臉不快,是和趙姐攀比惹回來的。這讓我猛然明白,昨天我為什么是哼著小曲回來的,是因為我孫子的成績比劉大姐孫子的成績好啊!
我不禁聯想到發小馬同學。他早年下海,經濟條件上是我們同學中的佼佼者,可他總是煩惱重重,而我們卻過得樂呵呵的。因為我們這些工薪族容易滿足,而他總是和圈里比他還要有錢的人攀比,比得他欲望不停地往上升騰。最終,欲望逼得他心臟病突發,險些丟掉性命。大難不死后,他把公司轉讓給了別人,和老伴回到鄉下,過起了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
“你舍得放下嗎?”有一回我問馬同學。他說:“我再也不會自尋煩惱了,我要一心一意地為自己活一回!”
很多經驗告訴我們,人攀比所激發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而機會稍縱即逝。貪欲不僅讓你我難以得到更多,甚至連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將會失去,更何況健康呢?
前不久我買了輛山地車兜風,結果一不小心,連人帶車撞到樹上,車燈撞碎,手也撞破了,我生氣得不得了。可是當我發現自己身體無大礙時,便又覺得喜從天降。
這個經歷讓我恍然大悟,我以往的煩惱是自找的,其實一個人快樂與否,并不在于客觀環境,而是取決于你的心態。事情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而在于我們如何去看。如果學會遇事換個角度看,我們不僅能換來愉悅的心情,更擁有了快樂的人生。
生活再一次告訴我們,人老了,年齡無法改變,可心態完全可以由自己做主。選擇了陽光,你就燦爛;選擇了蜂蜜,你就甘甜;選擇了鮮花,你就綻放;選擇了歌聲,你就歡唱;選擇了孤獨,你就苦悶。所以我的體驗是,只有不攀比、放寬心才養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