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零……”電話鈴聲急促響起,“喂,心內科嗎?我是骨科值班醫生,我們有個患者胸悶、胸痛,剛才突然暈過去了,伴有大汗淋漓,能過來看看嗎?”電話那頭傳來焦急的聲音。
“你先在床邊做個心電圖,我馬上來……”心內科醫生到達骨科病區,發現患者心電圖顯示前壁導聯ST段改變。難道是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是位65歲的女性,因意外受傷導致股骨頸骨折而入院。她否認有冠心病病史,平時也沒有明顯的胸悶、胸痛癥狀。此次發病非常突然,但既然心電圖已經顯示出急性缺血性損傷的改變,那就必須按照胸痛流程來處理。
在行急診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后,結果出乎意料。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顯示“溜光水滑”,并沒有發現閉塞甚至明顯的狹窄病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隨著造影劑的高壓注入,我們從左心室造影的影像上看到,患者左心室整體呈現出一個“氣球”形狀。答案終于找到了:心碎綜合征。
什么是心碎綜合征?
心碎綜合征,又叫應激性心肌病、心尖球囊樣綜合征。這是一種由強烈情緒或身體壓力引發的暫時性心臟疾病。它的典型表現是心臟左心室突然像氣球一樣變形,導致心肌收縮功能驟然下降。雖然它的癥狀類似心臟病發作,但它并非由血管堵塞引起,也不是真的心臟碎裂,而是心臟對壓力的過激反應,感覺就像心碎了一樣。
什么樣的人容易患心碎綜合征?
心碎綜合征的發生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軀體或情緒應激。近期生活中經歷了重大變故的人,如親人意外離世、與他人發生激烈爭吵、受到過度驚嚇、遭受巨大財產損失、突然失業、遭遇天災人禍或急性疾病等,容易誘發心碎綜合征。
另外,天生性格敏感、情緒容易波動的人,長期焦慮或抑郁的人,也是該疾病偏愛的對象。從性格上分析,性情急躁、容易沖動的人,易患心碎綜合征。
研究發現,女性發病較為常見,尤其是絕經后女性。這提示該疾病可能與雌激素水平變化有關,也能解釋為何同樣遭遇打擊,女性更易出現心臟的“情緒化反應”。
心碎綜合征有哪些癥狀?
心碎綜合征最常見的癥狀是突發胸悶、胸痛,持續不緩解,可伴有極度的疲乏、頭暈、心悸、呼吸困難、氣短、冒冷汗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眼前發黑、短暫意識喪失,更有甚者直接出現心臟驟停、心源性休克。
癥狀通常在壓力事件后幾分鐘至幾小時出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發現身邊人在經歷情緒或身體應激事件后,突然出現上述癥狀時,就應該警惕心碎綜合征的可能。
心碎綜合征發作時如何緊急救助?
首先應保持冷靜。過度恐慌和焦慮只會加重心臟負擔,適得其反。其次,應立即停止當前的一切活動,靜坐或平躺休息,以減少心臟耗氧。松開緊身衣物保證呼吸通暢,可以嘗試深呼吸以緩解緊張情緒、減輕心臟壓力。最重要的是,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準確告知患者位置及目前表現,將其及時轉送醫院以使其得到專業的醫療救助。
急救時間至關重要。盡早干預能夠最大限度減輕心臟損傷程度,防止病情惡化。相反,延誤治療時間將加重心肌損傷,增加并發癥甚至死亡的風險。
心碎綜合征該如何治療?
一旦確診心碎綜合征,維持生命體征穩定、去除誘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治療的關鍵原則。通過藥物對癥支持、心理干預、消除誘因、減輕應激以及臥床靜養后,多數患者可以快速緩解癥狀。一般來說,95%的患者能完全康復。
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極少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可能出現急性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真正的心室破裂等危險情況,導致猝死的不良后果。因此,患者必須住院觀察。經過治療后,如果癥狀明顯緩解、心臟功能指標改善、生命體征平穩,則表明患者脫離了急性危險期。
心碎綜合征患者后期康復需要注意什么?
心碎綜合征通常為一過性,發病初期比較兇險。大多數患者2~4周后心臟形態可恢復正常,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復發,或者出現一些后遺癥,如反復出現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因此,后期的康復治療同樣重要。
首先,保證充分的休息、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勞累。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自我調節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對心臟的負面影響。其次,堅持體育鍛煉。出院后可以從床邊緩慢坐起、站立、床邊走動開始,隨著身體狀態的逐漸恢復,可慢慢提高運動強度,從室外散步到戶外慢跑,再到游泳、瑜伽等有氧運動,這些運動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另外,飲食要營養均衡。增加魚類、豆類等優質蛋白和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膳食纖維的攝入,減少鈉鹽以及油脂油炸類富含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的食品攝入。具體康復方案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且根據個體恢復情況還需要及時調整。
心碎綜合征應如何預防?
相比急救及康復,預防更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及時識別壓力信號。如出現失眠、持續性焦慮等情況要及時干預。可以通過冥想、深呼吸等簡單易學的訓練來鍛煉“心理韌性”。定期與親朋好友交流減壓,學會找人傾訴,不要讓自己長時間停留在負面情緒里,盡量避免情緒過于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