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作為現代工業的集成與縮影,因其資本、技術、人力等投入規模巨大,天然具有高度國際化的特點。以民用航空工業為例,據統計,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現有的各型在冊民航飛機中,波音和空客飛機的數量占比超過 90% 。同時,我國自主研發的飛機,如C919、ARJ21等,其系統部件的供應商也來自不同國家。這些現狀均體現了航空工業的國際化特征,要求從業人員具備相應的國際素養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因此,熟練掌握英語尤其是專業英語已成為航空從業人員不可或缺的職業技能之一。
目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各航空類專業均開設有專業英語課程。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導致當前教學效果欠佳。本研究基于OBE理念,依托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專業英語課程,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實施改革,在提高課程教學成效的同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航空專業英語課程基本情況和學情分析
以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為例,專業英語課程開設于大四上學期。該課程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知識及閱讀英文科技文獻,促使其英語能力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為后續學習深造和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結合2016至2022屆近800名學生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情況,總結出以下主要問題。第一,學生重視程度不足。課程開設于大四上學期,此階段多數學生精力分散,同時部分學生因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存在畏難與厭學情緒。第二,課程內容針對性不強。當前,課程教學以基礎詞匯為核心,圍繞專業基礎知識展開,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材內容與學生未來工作涉及的英語文獻、手冊等存在較大差異,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第三,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不高。專業英語教學往往以教師主導的通篇翻譯與閱讀為主,學生課堂學習任務多為段落閱讀和句子翻譯,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四,對翻譯技術過度依賴。隨著翻譯軟件和AI技術的發展,學生在翻譯英語文章時過度依賴新技術,導致知識掌握與能力培養失衡,嚴重制約了專業英語能力的提升。
二、航空專業英語課程改革探索
(一)基于OBE理念的教學內容改革
以OBE理念為指導,從學生畢業能力要求人手,進行逆向教學設計?;贠BE理念構建的教學內容,更契合行業人才培養需求,對大四學生也更具實用性和吸引力。通過梳理課程組所在院校航空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數據和考研數據,以及采用走訪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課題組采集了各方對航空專業英語教學的需求。課程組在現有課程內容聚焦飛機結構部件的基礎上,從英文原版教材、科技論文、維修手冊、規章條例及航空英文報道中精選典型案例,構建航空專業英語資料庫,補充特色教學內容。同時,教學內容將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更新完善。
經過課程組篩選重構,現有課程內容以“ 3+1+ X”文章精讀模式進行三大主題學習。主題一:航空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跨域團隊共融+項目競賽共進’研究性雙創教育模式改革實踐”(編號:2024SJGLX0407);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立足空天特色·聚焦科研素養:科教雙向螺旋進化的研究性課程教學模式探索”(編號:2024SJGLX0405);河南省教育廳2022年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學系列項目“‘四維驅動聚合,雙向范式耦合’空天特色研究性教學模式改革實踐”(編號:2022SYJXLX070);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教改項目“新工科背景下飛設專業力學類核心專業課程質量提升探索與實踐”(編號:zhjy24-62)
作者簡介:王菁(1991—),女,講師,研究方向為飛行器設計;田秋麗(1980—),女,講師,研究方向為航空經濟;劉戰合(1978—),男,教授,研究方向為飛行器設計。
專業英語基礎,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航空英語詞匯及語法特點。該主題涵蓋《Aircraft Structure》《PrincipleofFlight》《AircraftSystem》三篇文章。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學生已在前序專業課中深入學習,熟悉的專業語境有助于其快速掌握專業英語詞匯及行文的語法特點。主題二:航空科技文獻閱讀與寫作。該主題以最新航空科技文獻為例,引導學生學習分析英文文獻,并在閱讀后撰寫英文文獻小結。同時,依托學校外文文獻資源庫,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完成一篇英文科技文獻閱讀并形成英文小結。主題三:航空科技英語交流,旨在增強學生的專業英語表達與交流能力。該主題采用“X”開放式模式,由學生自行選擇航空產品、技術、維修、產業、運營等主題進行自主學習,完成英文口頭報告并進行課堂展示,其他學生4人一組,玲聽報告內容,開展互動交流。
(二)基于參與式教學的課堂設計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知識傳授的主體轉變為學習引導者。這種模式對提升專業英語學習效果和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顯著效果?;谡n程教學目標與內容,課程組通過引入網絡教學平臺、任務驅動式教學、問題引導式教學、分組討論與作業、翻轉課堂等形式,構建了全過程參與式教學模式。
在主題一“航空專業英語基礎”部分,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構建課程資源,提前發布文章和視頻,要求學生預習并提交相關作業。課堂上,教師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方式,提出學生熟悉的專業基礎問題,引導學生找出其中關鍵專業詞匯對應的英文單詞,并運用英文對問題進行闡述。之后,將學生的英文表述與文章原文語句進行對比分析,以此強化學生對專業英語行文語法特點的掌握。
在主題二“航空科技文獻閱讀與寫作”部分,教師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完成航空科技文獻的檢索和閱讀任務,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標出專業詞匯,并查找其對應的中文釋義。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運用翻譯軟件、專業網站及AI等新技術、新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對專業詞匯的翻譯做到有來源、有依據。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將其與翻譯軟件等翻譯結果進行對比分析,以此促使學生認識到新技術雖然有助于快速閱讀,但不能完全依賴,讀懂科技文獻更有賴于詞匯的積累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最后,要求學生撰寫文獻總結報告。
在主題三“航空科技英語交流”部分,教師采用翻轉課堂和分組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求學生針對自選主題完成資料收集任務,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總結提煉后形成英文報告,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同時,其他學生分組討論,形成關于報告內容的總結,且至少提出一個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開口、勇于提出問題。
(三)基于過程性考核的評價方式設計
傳統的考核模式重考試結果、輕過程評價,往往導致學生平時學習松懈,考前快速突擊、考后很快遺忘,對學生的能力提升效果非常有限。在本門課程中,課程組采用過程性考核評價方式,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作業和課堂互動等功能,以及翻轉課堂中教師評價和同輩評價等方式,實現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即時性、過程性評價,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主題一部分,課題組以線上預習作業、課堂互動和隨堂練習為主,構建對學生參與度和知識掌握度的過程性評價體系。在主題二部分,學生通過作業形式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逐份批改并打分,同時及時反饋給學生。在主題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展示匯報與交流,教師給出明確的評分標準,并與其他學生一起對匯報者進行打分。此外,其他學生分組對匯報者所匯報的內容進行總結,并提出問題與匯報者進行交流,教師和匯報者共同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打分。這種多重打分模式不僅能促使學生認真準備匯報內容并仔細玲聽他人匯報,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三、結語
航空專業英語課程能夠培養在校生的專業英語技能,滿足航空企業對人才英語能力的基本需求,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本研究基于OBE理念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參與式教學模式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根據課程內容特點、課堂教學設計和課程培養目標,設計過程性考核的評價方式,更有針對性地促進了學生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朱炫.關于航空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方案的探討:以南昌理工學院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4(6).
[2]王曉璐,王菁,路玲.航空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況及對策分析[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17(4).
[3]徐信,陳聰,貢益明.CCAR-66-R3背景下對《航空專業英語》教學要求的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4(3).
[4]張洋,吳鵬.專業英語教學改革路徑探析:以高職院校飛機維修專業為例[J].科教導刊,2024(17).
[5]陳娟,王軍,吳圣智,等.基于超星學習通的巖土工程專業英語參與式教學設計[J].高教學刊,2024(27).
責編: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