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收到一份貴重的禮物——一支勃朗寧M1906袖珍手槍。這支手槍先后的三位主人,都是黨史軍史上的知名人物:第一位主人是開國少將、原國家鐵道部部長郭維城。第二位主人是開國中將,抗美援朝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種兵司令員和炮兵司令員、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部長的萬毅。第三位主人是北京軍區原內蒙古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天津警備區原顧問劉锜。
好馬配好鞍,寶槍贈英雄。紀念館受贈的這把勃朗寧手槍,見證了兩位開國將軍生死之交的傳奇經歷,成就了黨史軍史上的一段佳話。
東北軍旅長萬毅被捕,郭維城智送手槍助其越獄
1941年1月6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狂風巨浪沖擊到了蘇魯戰區,并直接波及到國民黨東北軍111師。1月中旬,重慶國民黨政府來電,令111師攻打莒(縣)日(照縣)公路以南的八路軍,不打要停發軍餉。感染肺結核的111師師長常恩多嚴詞拒絕并因憂憤時局,病臥不起。
萬毅當時任東北軍111師333旅旅長。此時,東北軍中的頑固派軍官——331旅旅長孫煥彩乘機發動“二·一七”事件,勾結萬毅旅的劉晉武、張紹騫擺下鴻門宴,扣押萬毅,向革命力量發起了猖狂的進攻,東北軍111師內大量共產黨員被捕,進步人士被遣散。
中共中央書記處密切關注并電告山東分局,望設法調查萬毅及其他被扣同志下落并積極設法營救。山東分局當即派出分局秘書主任谷牧帶領一個連靠近111師駐地,因不得其門,營救未能成功。
身陷囹圄的萬毅,焦急等待常恩多師長的營救,一直未有消息。1941年12月,萬毅被轉入國民黨蘇魯戰區總部于學忠處扣押,蔣介石密電要將萬毅就地處決,愛國抗日將領于學忠考慮到萬毅在軍中的威信和他與張學良的關系,反對秘密處決,堅持明正典刑,這為萬毅的越獄創造了時間。
1942年6月間,時任蘇魯戰區政務處長的郭維城同于學忠親信米如云談話后,來到關押萬毅的監房,和萬毅講了他對目前東北軍被削弱的形勢和掌握軍隊的重要性,以及共產黨員只能用不能打的態度。此時雙方都不知道各自秘密黨員的身份。郭維城走時,讓米如云悄悄把他的勃朗寧袖珍手槍交給萬毅“自衛”使用。
該型袖珍手槍由著名槍械發明家約翰·勃朗寧1906年設計,比利時FN公司制造,口徑6.35毫米,全槍長114毫米,槍管長54毫米,全槍質量0.41千克,彈匣容量6發。該槍的出現引起了民用槍械市場的一次革命。該槍因小巧精致,握在手中十分隱蔽等特點,在解放前擁有“四寸勃朗寧小手槍”、“掌心雷”、“對面笑”等美名,深受當時上流社會喜愛。孫中山先生也曾將該型槍作為自衛手槍隨身攜帶。新中國成立后,繳獲的大量M1906手槍裝備于公安部門,或者由黨政軍高級領導人使用。
1942年8月2日上午,國民黨召開軍法會審,面對羅織的罪名,萬毅義正辭嚴,法庭最終只能草草收場,并未宣布具體罪狀。但此時,萬毅已經意識到所謂的“軍法會審”只不過是一個手續,審判與否都不會改變誣陷罪名的成立。只有想辦法越獄,才能逃脫虎口。
當日晚飯后,郭維城見形勢危急,忙探視萬毅并告知常恩多師長的病情嚴重,危在旦夕。常師長去世后要將部隊交給郭維城,郭接手部隊后要繼續執行張學良的“八大主張”。若得手后將派手槍隊來接萬毅協助郭掌握部隊,并向萬毅了解了一些111師的情況。郭維城走后,萬毅基于了解到的情況,考慮到郭的行動過于冒險,也不清楚中共中央和山東分局有沒有相關的指示,不能盲目參與,遂下定了立即越獄的決心。
當晚11點,萬毅帶好這支手槍,依據過去取藥時在營部看到的守備圖,向西逃去。幾乎體力不支,天亮后終于繞出國軍駐地,偶遇好心村民。他謊稱有秘密工作,需要找尋八路軍,被村民送至山東縱隊2旅6團3營9連駐地。萬毅越獄成功,并于8月4日與谷牧同志會見,分外激動。這把手槍為萬毅將軍越獄創造了條件,并伴隨萬毅見證了其“八·二”越獄的全過程。
8月2日當天,常恩多在病床上手書了一份命令:“本師官兵須知,務必要貫徹張漢卿主張,追隨郭維城,殺敵鋤奸。”郭維城拿到命令后說:“謝謝師長的信任,我將不辱使命,帶好隊伍。”
8月3日下午,副官按照常恩多的計劃,通知陶景奎等人說師長病危,要交代后事。這幾個人十分高興,原來頑固派陶景奎早就想當師長,他認為這下可以實現自己的師長夢了。等他們一進屋,就被埋伏在房內的士兵擒拿。接著,郭維城按照常恩多的指示,抓捕頑固分子,發布起義通電,印刷《東北挺進軍宣言》,宣布“八·三”起義。
由于常恩多病危,骨干人員缺乏,頑固派軍官對常恩多的起義不滿,于是煽動部分人員出走。眼看部隊有瓦解的趨勢,常恩多急忙下令向八路軍根據地開進。得知東北挺進軍起事后不順利的消息,朱瑞帶領幾人于9日趕到該師師部,常恩多已經去世。朱瑞對郭維城說:“情況危急,現在111師人心不齊,強行改名只會引起眾人反感。我建議放棄東北挺進軍的稱號,恢復111師番號,穩定部隊,團結抗戰最重要。”郭維城點頭說:“人心不是靠逼迫來的,部隊能一致抗日,我們就有共同的目標,就能穩定這支隊伍。”
他們商量后,認為師長常恩多去世的消息要暫時保密。中共山東分局研究決定,繼續使用常恩多印章,發布命令由萬毅、郭維城任副師長,重新商定旅、團長的提名人選,報山東分局批準。兩位東北軍著名將領從此回歸共產黨的懷抱,開啟了革命新篇章。這把手槍見證了兩位秘密共產黨員至后來兩位開國將軍革命情誼的開端。
萬毅率部起義后,將手槍轉贈曾經的警衛員
這把勃朗寧手槍的第二個故事,發生在萬毅將軍和下任槍主人劉锜同志之間。這要從兩人當初的相識相知說起。
1936年1月,29歲的萬毅任東北軍109師627團中校團長,成為東北軍中最年輕的團長。劉锜同志此段時間是該團軍士隊、歌詠隊隊員。兩位愛國青年自此相識并開始結下一生的革命友誼。同年3月,劉锜在東北軍抗日同盟會第一分會,開始接觸黨的思想,萬毅也在此時苦苦追尋救亡圖存的力量。
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苦諫蔣介石聯合抗日不成,舉行兵諫。東北軍萬毅團與周巖的國民黨第6軍形成對峙。劉锜在萬毅的部署下,與王文科、于克等歌詠隊隊員挖掩體接近敵軍,說明西安事變真相和東北軍的目的是爭取抗日,并通過唱歌、喊話等形式緩和敵對情緒,雙方言和停戰,最后還搞起了火線聯歡,直至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七七事變后,被扣押釋放后的萬毅先后任東北軍112師672團團長、667團團長等職,劉锜也在萬毅的支持下開展秘密工作,特別是1938年3月萬毅入黨后,共產主義的理想激勵著兩人不斷探索。中共112師地下工委成立后,劉锜在做好日常宣傳和做好萬毅的貼身警衛等工作外,在團部參與進步雜志《火線下》油印小報的制作,萬毅也為小報撰文。
這一時期,進步力量不斷進入,667團先后組建了三期新兵隊,經過訓練的隊員們分到團的各個部門,一部分分配到了667團歌詠隊,劉锜任隊長。歌詠隊為我黨的政治宣傳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部隊從政治素質上開始向革命軍隊轉變。此后,667團先后策應了徐州會戰,參加了連云港保衛戰等戰斗,劉锜作為萬毅的警衛員常伴左右。1939年3月,劉锜同志也光榮地成為了共產黨員。
1940年元旦前,萬毅被任命為111師333旅代理旅長,經中共112師地下工委批準,劉锜、劉子恒等也轉入該旅,為加強333旅旅部的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40年2月,劉锜受組織安排到山東抗大一分校學習。后在57軍獨立團(獨立旅)、八路軍海陵獨立團軍事教導隊任隊長,兩位朝夕相處的戰友短暫分離。
“八·三”起義后,郭維城帶領111師起義部隊進入濱海抗日根據地,建立新111師。為穩定部隊,常恩多師長逝世后秘不發喪,萬毅和郭維城擔任副師長,參加了三次甲子山反頑戰斗,新111師經受住了戰火的考驗,并在1943年7月被授予了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支隊的新番號。劉锜也在這段時間回到濱海支隊擔任連長、團作戰參謀等職。再次與劉锜見面的萬毅格外激動,回想起這段戰火紛飛歲月建立起來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堅定的革命友誼,萬毅當即將這把伴其越獄和起義的勃朗寧手槍贈與劉锜。將防身手槍轉交曾經的貼身警衛,表達了同志間無比的信任和深厚的感情。劉锜一直將這把手槍保留,時常擦拭,用以紀念這段純粹的戰友深情。
劉锜一生為黨奉獻,卻很少和家人談及戰爭年代出生入死的個人事跡。可當長子劉威看到這把造型別致的勃朗寧M1906,詢問父親時,這位戎馬一生的老將卻感慨萬分地說道:“這把槍跟隨我的時間,比我認識你母親的時間還要長,這是萬毅同志交給我的,一定要保存好!”劉锜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這把勃朗寧雖然已經做了去功能化處理,但是槍具本身在老人家的保養下煥然如新,訴說著這段難以忘記的革命故事。
2023年5月,劉锜的長子劉威將這把充滿傳奇色彩的勃朗寧手槍捐贈給了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這塊他父親和萬毅將軍共同戰斗過的紅色熱土,愿這段紅色故事傳揚開來,讓這種紅色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