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以來,從泰山上執行垃圾清運任務的“機器狗”,到春晚舞臺上扭秧歌的人形機器人“福兮”;從實驗室里助力前沿探索,到進工廠“打工”,再到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賽道上你追我趕的各色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火熱“出圈”,人工智能產業頻現新氣象,大步邁向“人機共融”智能新時代。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正極大改變著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我國對機器人產業高度重視并積極培育。早在10年前,我國已將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10多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工業機器人產量由2015年的3.3萬套增長至2024年的55.6萬套。2025年上半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8%,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6%和25.5%,連續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當前,人形機器人技術加速演進,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圍繞“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進行部署,提出到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24年以來,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等熱門概念加速向新產品、新場景邁進。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已明確了推進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發展“路線圖”,既注重感知決策、運動控制等關鍵技術攻關,也面向民生和公共服務等場景加速機器人和具身智能應用賦能。
本期雜志推出《解碼機器人領域的“中國加速度”》《搶占未來 中國人形機器人“新長征”》《國產機器人“出海”》一組文章,全面報道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成就并解碼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原因,面對新的發展階段,深度報道我國搶占人形機器人、打造國際競爭力的“新長征”。
《中國新時代》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