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線護衛(wèi)戰(zhàn)士到培育安保人才的“園丁”,王洪偉傾注20年光陰,在師資建設的沃土上播撒無數種子,澆灌出一支既擅長教學又精于實戰(zhàn)的“雙師型”隊伍,讓安保育人的枝芽在時代土壤里深深扎根。
初秋的陽光透過訓練場的白楊樹葉,在地面織就一張斑駁的光影網。30名學員屏息凝神,目光緊緊跟隨教員手中緊握的模擬防暴盾牌,只見教員將“遇襲格擋+快速反擊”的動作演繹得行云流水——這是首都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所屬北京振遠護衛(wèi)職業(yè)技能培訓學校(簡稱“振遠護衛(wèi)培訓學校”)的日常一幕。場邊,王洪偉如松般佇立,目光像探照燈似的掃過每個學員的動作細節(jié):盾牌格擋的角度差了5度,反擊出拳的速度稍顯遲疑,這些細微偏差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那眼神里,既有對技藝精進的極致苛求,更藏著對安保事業(yè)滾燙的熱忱。
從一線護衛(wèi)戰(zhàn)士到培育安保人才的“園丁”,王洪偉傾注20年光陰,在師資建設的沃土上播撒無數種子,澆灌出一支既擅長教學又精于實戰(zhàn)的“雙師型”隊伍,讓安保育人的枝芽在時代土壤里深深扎根。
一線淬煉:從護衛(wèi)尖兵到全能管理者
2002年的春天,19歲的王洪偉背著洗得發(fā)白的帆布包,從河北邯鄲老家踏上開往北京的列車。成為北京市公安局經濟民警總隊(北京振遠護衛(wèi)有限公司前身)一名護衛(wèi)戰(zhàn)士的那天,他還不懂“責任”二字的千鈞重量,只知道每天的訓練強度堪比軍營——清晨的隊列操練要踢到腳掌發(fā)麻,烈日下的體能打磨能曬脫一層皮,每天的生活都是被高強度訓練填滿。
改變發(fā)生在日常勤務的點滴之間,無論是每一次押運勤務的執(zhí)行,還是與客戶之間的頻繁溝通,抑或是應對突發(fā)情況的果斷處理,這樣日復一日對細節(jié)的極致追求,如同一把重錘將“嚴謹”二字深深砸進了他的職業(yè)信念里。他漸漸領悟:安保工作的根基,不在于轟轟烈烈的行動中,而藏在這些腳踏實地的堅守里,藏在對每一個微小異常的警覺與核查中。
由于工作表現卓越,不久后,王洪偉便晉升至基層管理崗位。面對來自五湖四海、性格各異的隊員——有人年輕氣盛,有人沉穩(wěn)持重,他思考如何將這支隊伍緊密團結在一起。他搬來小馬扎,與隊員們圍坐一圈,傾心交談,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從帶領小隊到管理數百人的大隊伍,他總能洞察隊員的所思所想,憑借真誠與專業(yè)素養(yǎng)凝聚人心。當發(fā)現隊員技能有所欠缺時,他利用休息時間指導練習;遇到有人對流程不熟悉,他手繪詳細的示意圖,耐心講解,直到對方完全理解。漸漸地,大家愿意跟隨這位“懂行又貼心”的隊長,隊伍的凝聚力不斷增強。
王洪偉出色的管理才華得以真正展現,源自在基地指揮室工作期間取得的一次關鍵突破。
2007年,王洪偉被任命為基地指揮室指揮長。當時,基地百余輛車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調度工作主要依賴經驗和電臺溝通。由于車載定位系統(tǒng)尚未普及,車輛狀態(tài)、實時位置、到達時間及下一站目的地的信息獲取存在局限。面對調度室墻上密集的服務網點地圖,王洪偉深入思考:如何讓每輛車的行駛軌跡清晰可見、調度決策更加精準高效?
他花了兩個多月時間,詳細掌握各服務網點的接送順序、時間節(jié)點、路線狀況等信息,記下每個網點的人流量、途經路段的高峰時段,細化到車輛停靠的位置。回到辦公室后,他反復計算,精心規(guī)劃,逐一確定每輛車的出發(fā)時間、網點順序、接送時間、路況和聯系方式,最終制定出一套詳盡清晰的調度方案。憑借這套方案,調度人員無須實時通信詢問,就能大致知曉每輛車的實時位置和狀態(tài),極大提升了調度效率。“當時還沒有‘大數據’的概念,就是憑著不能出一點錯的較真勁兒,把每輛車的行駛軌跡、停靠時間都詳細記錄下來并運用起來。”此后,指揮室人員只需查看調度圖表便能大致掌握每輛車的動態(tài),這套方法后來被推廣到振遠護衛(wèi)各基地,成為企業(yè)內部廣泛應用的實用經驗。
2009年擔任基地辦公室主任后,王洪偉深知這一職責的復雜性與多面性。他注重學習,并且主動承擔起基地文化建設的重任,精心策劃并組織各類活動,豐富員工的業(yè)余生活,使每位員工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顯著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此外,他特別重視新員工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多次舉辦培訓課程,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鼓勵年輕員工勇于擔當、大膽創(chuàng)新。
在他的影響下,辦公室逐漸成為一個充滿朝氣、高效協作的團隊,為基地的穩(wěn)健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既要寫得了高質量匯報材料,又要善于協調各方關系,為領導預判風險、出謀劃策。”王洪偉笑談道。那段時間,他主導起草的匯報材料因邏輯清晰、數據詳實,被振遠護衛(wèi)內部作為范本推廣。這種“超前思考、踏實做事”的工作作風,也為他后來的培訓管理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破局革新:讓培訓學校“活”起來
2015年,王洪偉調任振遠護衛(wèi)培訓學校副校長。當時的振遠護衛(wèi)培訓學校仍深陷于“對內培訓為主、對外業(yè)務寥寥”的困境之中。2023年,王洪偉接任校長重任,他并未將此視為難題,反而將其看作全新的挑戰(zhàn)舞臺。“要讓學校煥發(fā)生機,就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束縛。”他在首次全校會議上堅定地宣告。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拆墻”——打破單一培訓模式,帶領團隊跑遍北京30多家民營培訓機構調研,回來后砍掉低效課程,新增保安二級技師、保衛(wèi)管理員培訓、消防器材使用、隨衛(wèi)、警戒等職業(yè)培訓和實戰(zhàn)課目。為了讓學員“練一次就懂”,他把X光機搬進教室,用視頻分配技術新增7臺顯示器,學員站在任何角度都能看清操作細節(jié)。這一改變,效果立竿見影,效率大幅提升:2023年,振遠護衛(wèi)培訓學校總收入較上年增長78.9%,外部考試人數較疫情前增長3倍,安檢培訓人數實現多倍增長。
王洪偉更關鍵的變革在思路上。他引領學校實現了從“被動等業(yè)務”到“主動尋市場”的轉變:不僅與職工大學合作開展補貼性培訓,還承接了保安協會關于校園保安、醫(yī)院保安的專項培訓,更創(chuàng)新地將課堂延伸至企業(yè),為公司傳授安全防衛(wèi)知識,全年累計送教達20余次。“企業(yè)抽不出人,我們就帶著器材上門,不能讓距離擋住安全培訓的路。”
師資隊伍是培訓學校的“根”。王洪偉發(fā)現,學校教員實戰(zhàn)經驗豐富,但在系統(tǒng)教學方法上卻捉襟見肘,大多“會做不會講”,有些教員演示動作行云流水,一開口就變成“就這樣”“那樣”。“安保培訓不是‘師傅帶徒弟’,得有標準化體系,更得有能把實戰(zhàn)經驗轉化成課堂知識的老師。”他在教研會上拍了板,改革從一堂課開始。
他帶頭示范“情景教學法”,將押運崗位遇到的突發(fā)事件改編成教學案例,讓學員在模擬場景中學習處置技巧。他還加大了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專業(yè)培訓和交流活動,請公安大學、黨校、消防學院和業(yè)內資深教官來校交流,不斷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教員們從“光會做”變成“能講清”,課堂也從“單向灌輸”變成“互動演練”。
2025年,他又把目光投向智能安保新賽道,與深圳企業(yè)合作開展無人機培訓和生源就業(yè);推動應急救援員培訓落地,首期就吸引50多名學員報名。“以前教隊列、練格斗,現在得教應急、無人機操作、智能安防系統(tǒng)。”他站在應急心肺復蘇培訓場邊,看著學員進行急救訓練,眼里閃著光,“安保培訓得跟著科技跑,不然就跟不上時代了。”
他還對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整優(yōu)化。根據市場需求與安保行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融入了大量前沿技術和實際案例,保證學員所學知識既貼合實際應用,又能緊跟時代步伐。同時,他積極推動學校與多家知名企業(yè)達成長期合作,為學員爭取到更多實習和就業(yè)的渠道,進一步提高了學校在業(yè)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他帶領下,振遠護衛(wèi)培訓學校漸漸褪去舊貌:對外業(yè)務量翻了幾番,學員就業(yè)率穩(wěn)步提升,更成了業(yè)內認可的安保人才培養(yǎng)基地。但王洪偉沒停下腳步,他知道,真正的革新永遠在路上。
深耕育人:把標準刻進行業(yè)基因
在王洪偉的辦公室里,放著一摞泛黃的教材手稿,這是他2016年至2021年間編寫的保安員初、中、高級培訓教材,17萬字的字跡里,有被咖啡漬暈染的痕跡,有反復修改的劃痕。“那時候白天忙管理,晚上就趴在桌上寫,經常寫到凌晨兩三點。”他摩挲著紙頁,像是在觸碰那些與文字較勁的夜晚。
這些教材后來成為全國通用范本,而他參與起草的《保安武裝守護押運服務安全操作指南(試行)》,于2018年10月正式頒布,成為行業(yè)首部國家級操作規(guī)范。“杭州評審會上,專家贊嘆道,‘這指南把我們沒預見的風險都堵截了’。”那一刻,他深感所有熬夜的辛勞都化為了甘甜。
作為國家保安員二級技師,王洪偉太懂“實戰(zhàn)”的分量了。他創(chuàng)建“情景沉浸式教學法”,在課堂上還原搶劫、火災等突發(fā)事件場景,讓學員在煙霧彌漫中練逃生,在模擬對抗中練處置。2020年,他帶隊參加北京市職業(yè)技能大賽,從安檢、隨衛(wèi)、武裝守押、安全技術防范到風險評估、項目管理和應急管理,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斬獲決賽第二名,被授予“北京市職工高級技術能手”稱號。
在他的推動下,振遠護衛(wèi)培訓學校師資隊伍已成長為行業(yè)標桿:4人獲評國家二級技師,2人入選中國保安協會專家?guī)欤帉懙?本教材被全國采用。2025年上半年,學校新增的21家合作單位中,有19家是沖著重金求購“振遠護衛(wèi)培訓學校教學方案”而來。“我們的老師既要會講課,更要會實操,能教隊列,也能修設備,這才是‘雙師型’隊伍。”王洪偉的語氣里藏著驕傲。
“榮譽是昨天的句號,更是明天的問號。”王洪偉常對教員們說。2025年,他帶領的團隊又添新榮譽——振遠護衛(wèi)培訓學校獲評“北京市民辦職業(yè)技能培訓機構等級A級”,而他個人也入選了中國保安協會專家?guī)欤本┦新殬I(yè)比賽組委會成員。這些榮譽背后,是他推動的“雙師型”師資建設結出的碩果。但這些榮譽,遠不及他看到學員走上崗位時感到欣慰——20年來,他親手培育的7萬余名安保人才,如今遍布金融押運、校園安保、醫(yī)院安保及重大活動現場,個個成了行業(yè)骨干。
如今,42歲的王洪偉依然保持著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的習慣。在晨會上,他常言:“安保是良心活,培訓是育人活,我們必須讓每一位從這里走出去的人,都帶著責任和本領。”他的辦公桌上,新的課程研發(fā)方案已經寫滿了字:無人機操作、熱成像技術、智能安防系統(tǒng)……“新時代的安保培訓,要讓學員手中不僅握有盾牌,還要掌握科技的鑰匙。”
墻上的榮譽獎章在燈光下熠熠生輝,而他早已踏上新的征程。因為他深知,至高無上的榮譽,永遠鐫刻在學員走上崗位,自豪地說出“我是振遠護衛(wèi)培訓學校教出來的”那一刻。
從一線護衛(wèi)到培訓學校校長,20余載光陰流轉,王洪偉用行動詮釋著:真正的勛章,從來不是金屬鑄就的,而是用責任、專業(yè)與堅守,在行業(yè)基因里刻下的標準與傳承。這,正是他留給安保事業(yè)最動人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