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說安奇奇找到了稱心如意的減負護脊書包,一群菜菜驕傲地宣稱自己天生就帶有減負或緩沖的保護結構。它們有的表皮堅硬結實,有的表皮柔韌耐摔,但都具有輕巧的結構。它們是如何做到輕而不弱的呢?
椰子:疏松的減震結構
別名:可可椰子、越王頭
分類:棕櫚科椰子屬
椰子是生長在潮濕熱帶地區的多年生常綠喬木,主要分布在南緯20 度至北緯20 度之間的沿海地帶。
椰子果實近球形,包含果皮、種皮、椰肉、椰水和胚。
果皮分為三層,是一個“三明治”結構。青色的外果皮薄而光滑,質地緊密,能抵擋水的侵入。木質的內果皮非常堅硬,不易變形。
而最為關鍵的是中果皮,它是棕色、疏松的纖維層,具有緩沖和減震的作用,即使椰子從高空墜落,也能完好無損。
在果皮和種皮的保護下,椰肉(固體胚乳)和椰水(液體胚乳)在椰子授粉6 ~ 7 個月后逐漸形成。
椰子是“全能型選手”:在食品領域,椰肉和椰水可制成椰汁、椰漿等;在醫療領域,椰肉和椰水是某些藥品的天然原料之一;在工業領域,椰殼可制成活性炭。
山竹:“皮革外殼”的輕量化結構
別名:山竹子、鳳果
分類:藤黃科藤黃屬
山竹是一種常綠喬木,葉對生,枝條有明顯的節,形似竹子,且山竹多生長于山地,因而得名“山竹子”。
山竹果實初生時呈嫩綠色或白色,果皮薄而堅硬。
待果實完全成熟,外果皮呈紫紅色,且逐漸變軟、變厚,形成一層約1 厘米厚、質地類似皮革的外殼。
果肉被巧妙地分割成4 ~ 8 瓣,僅占果實總重量的30% ~ 40%。
山竹的外殼具有豐富的孔隙結構,既減輕了果實整體的重量,又起到了保護果肉的作用,能有效抵御昆蟲與病菌的侵害。
山竹的果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水分、糖分和有機酸,口感柔嫩多汁,酸甜可口,享有“水果皇后”的美譽。
西葫蘆:疏松的海綿結構
別名:番瓜、白瓜
分類:葫蘆科南瓜屬
別看到西葫蘆的名字里有“葫蘆”二字,就以為它是葫蘆,其實它是南瓜的一種,早在7 000 多年前的美洲就有種植。
西葫蘆果肉細胞的細胞壁薄、體積大,細胞之間的間隙多,使得果肉形成宛如海綿的疏松結構。
隨著果實生長,部分薄壁組織逐漸膨大,形成不規則的空腔,果實密度隨之降低。這不僅降低了因自身重量超標而折斷藤蔓的風險,還節省了能量消耗。
西葫蘆營養豐富,味道清爽甘甜。不過,在食用時須留意,如果西葫蘆帶有苦味,極有可能是有毒的葫蘆素在“作怪”,應立即停止進食,避免引發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
茭白:縱向通氣的輕量化結構
別名:水筍、茭筍
分類:禾本科菰屬
茭白與水稻“沾親帶故”,作為我國第二大水生蔬菜(第一是蓮藕),被廣泛種植在中國南方的水田與湖泊。
茭白裹著一層青綠色的葉鞘,這層葉鞘由表皮、基本組織和維管束組成。
葉鞘結構輕巧,既能輸送養分,又能保護內部的肉質莖。
茭白肉質莖的細胞在黑粉菌的刺激下不斷膨大并吸收水分,同時,細胞間隙形成縱向通氣道,使茭白在含有豐富水分的同時保持相對較輕的重量。
茭白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礦物質等。但是,茭白不能生吃,因為其草酸含量較高,食用前最好進行焯水處理。
除了以上菜菜,還有一些菜菜也具有獨特的結構。
菜薊(jì)
菜薊的可食用部分被層層疊疊的外層苞片包裹得嚴嚴實實。外層苞片含木質化纖維素,內層苞片有孔隙,像瓦楞紙一般。可食用部分組織松軟,口感略帶一絲清甜。
冬瓜
冬瓜成熟之際,表皮變得堅硬厚實,同時表面還覆蓋著一層硬毛和白霜(蠟質層),能有效阻擋病蟲害的入侵。果肉內部含有空腔,組織結構疏松,有效降低了果實的密度。
核桃
核桃果實由內而外分別由種仁、種皮、分心木、果殼和青皮五大部分組成。其中青皮和果殼是核桃的雙層防護結構,分心木呈薄片狀,質輕且脆,用來分隔種仁以形成孔隙,降低果實密度。
柚子
柚子的果皮主要成分包括半纖維素、可溶性單糖和天然芳香聚合物等,它們共同構建起類似海綿的結構,使得柚子皮既堅韌厚實有彈性,又具有相對較低的整體密度。
百香果
百香果的果皮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外果皮呈紫紅色或淺黃色,質地堅硬,表面覆有蠟質,形成天然護盾。而中果皮則是白色海綿狀結構,既能為果實減重,又能在果實遭受外力時發揮緩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