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酷龍想看看動物都有哪些與背包類似,且能用來裝東西的獨特身體結構。于是,他發起了一個在線話題——“曬曬我的神奇口袋”。
不過,隨著在線話題的熱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動物參與留言并曬出自己的“神奇口袋”,小酷龍也不亦樂乎地對大家的“口袋”進行了測評。
話題留言
我們臉頰兩側各有一個“食品袋”——頰囊。這是我們獼猴亞科動物的標志性特征。它與口腔連通,我們找到食物后,會先把食物迅速塞進嘴里,藏進頰囊中,再找個安全的地方慢慢享用。這不僅能讓我們及時搶占更多食物,還縮短了在外停留的時間,降低了被天敵攻擊的風險。
就連孫悟空也有頰囊呢!《西游記》中提到他擁有長在腮邊的“素袋”,能將仙丹藏在其中。這“素袋”就是頰囊。
測評詳解
·頰囊的延展性很好,裝滿東西時能從臉頰兩側延伸到頸部。
·頰囊中的唾液具有一定的消化輔助功能。
狒狒
我和獼猴兄弟同屬獼猴亞科,都擁有頰囊。用手輕輕一推臉上的“口袋”,暫存在里面的美食就進口腔啦。
金絲猴
并不是所有的猴子都有頰囊。我們疣猴亞科動物獲取食物相對容易,且擁有高度特化的消化系統,能從嫩葉、樹芽等食物中獲取足夠的營養,因此不需要頰囊來儲存食物。
話題留言
大部分鳥類都不喜歡添加額外的重量,但我們不在乎。我們在捕獵時會張開大嘴,將水和魚蝦一同兜入下頜上的超大“捕食袋”——喉囊,再收縮喉囊擠出水分,留下食物。
測評詳解
·鵜鶘喉囊由下頜皮膚延伸形成,容積可達其胃容積的3 倍,最多可容納12 千克左右的食物或水。
·天氣炎熱時,鵜鶘會快速晃動喉囊,幫助身體散熱。
·鵜鶘寶寶能直接將腦袋伸進父母的喉囊中獲取食物,非常方便。
話題留言
我們的脖子上也有一個喉囊,它的主要作用是表明自己的身份,向同伴傳達信息。這有利于我們識別同類、求偶和維護關系。既然擁有喉囊,我們也會順便用它裝食物。
測評詳解
·雄鳥的喉囊為黃色,雌鳥的喉囊為藍色。
·雄鳥會將采集到的食物儲存在喉囊里,返回鳥巢投喂給雌鳥和幼鳥。
話題留言
我們花栗鼠也有頰囊,它們由松弛的肌肉和有彈性的皮膚構成,只有在儲存食物時才會明顯鼓起。它們彈性超棒,能裝下比我腦袋還大的東西!秋天,我用這個“購物袋”一趟趟地把松子、谷物、水果等食物運回我的地下糧倉,存夠過冬的口糧。
還有一些動物朋友自帶的“神奇口袋”也具有重要功能。聰明的“可可豆”,請你根據以下動物的留言,再搜集更多相關資料,給它們的“口袋”性能評分吧!(請將☆涂上顏色)
我們是螞蟻中特立獨行的存在,像蜜蜂一樣會采蜜。我們種群中個頭比較大的工蟻會成為供蜜蟻。其他工蟻將采集到的蜜儲存在供蜜蟻的腹部,使得供蜜蟻看上去就像掛了一個半透明的“水袋”。在食物匱乏的季節,整個種群都靠供蜜蟻儲存的蜜來維持生計。
測評詳解
·頰囊內側皮膚粗糙,有利于固定堅果、水果等食物。
·頰囊裝東西后可被撐開至原來的近三倍大。
·無唾液分泌,利于食物保存。
·偶爾也用來搬運筑巢材料或幼崽。
倉鼠
我們的頰囊也很能裝,不過需要定期清潔, 不然就容易因細菌感染而發炎腫脹。
囊鼠
我們的頰囊和口腔并不連通,像外掛的“購物袋”。
軍艦鳥的“口袋”
我們的喉囊在求偶的時候可好用了。在繁殖期,雄鳥的喉囊能像吹氣球一樣膨脹起來,變得更大,顏色也更鮮艷,以此來吸引雌鳥。
鴨嘴獸的“口袋”
我們以河底小蟲、螺類與貝類為食,捕獵的時候會將這些食物連同部分石礫一起藏進頰囊,進行臨時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