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風拂過山崗,又一年教師節到來。在貴州大山深處,黃俊瓊的辦公室里依然亮著那盞熟悉的燈—33年來,這盞燈照亮了無數孩子的未來,也點亮了整個山村的明天。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江古鎮山背村,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黃俊瓊是第一個考出大山的師范生,卻選擇回村任教。她不忘父親的諄諄教誨:“讀書是走出大山最好的出路?!?3年里,黃俊瓊不辭辛勞地家訪,讓一個個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無數留守兒童在她的呵護下重展笑顏,親切地喚她“黃媽媽”。
2017年,黃俊瓊把學生們寫的感謝信帶到人民大會堂,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鄉村教育的點滴進步。她動情地說:“選擇做一名鄉村教師,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睆淖畛醯淖饭庹叩饺缃竦那鏌羧?,這種幸福感不僅溫暖了自己,還照亮了大山深處無數孩子的人生。
從大山女兒到鄉村教師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瑯瑯書聲已從江古鎮中心小學的教室里傳出。學生們手里捧的不是教科書,而是課外書—這是副校長黃俊瓊倡導的特色晨讀。
“農村孩子需要開闊眼界,僅靠課本知識遠遠不夠,我一直堅持培養學生們讀課外書的習慣。”讓每個農村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是黃俊瓊從父親身上繼承的教育信念。
1973年,黃俊瓊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在這個思想保守的山村,上有哥哥下有弟弟的她,原本沒有上學的機會,但幸運的是,她的父親—一位鄉村民辦教師打破了陳規:“我的女兒一定要讀書!”得益于父親的遠見,黃俊瓊是當時全村僅有的兩個能上學的女孩之一。
隨著家里的三個孩子陸續入學,開銷僅靠父親每月30多元的工資已難以為繼。最終,父親不得不離開心愛的講臺,去做小本生意賺錢。
回憶起這一幕,黃俊瓊無比心酸:“爸爸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繼續教書育人,每次路過學校,他都會駐足良久?!彼蛋蛋l誓:“我一定要替爸爸圓教師夢?!?/p>
為了實現承諾,黃俊瓊格外用功。清晨,她邊放牛邊看書;夜深了,她還在埋頭學習。1989年,黃俊瓊如愿考上了天柱民族師范學校,鄭重地對父親說:“我想走您未走完的路,讓更多的農村孩子上學,改變命運?!备赣H欣慰地點了點頭。
1992年,黃俊瓊在山背小學開啟了她的教師生涯。那時的山背村是全縣最貧困的村落之一,學校只有2名民辦教師和3名代課老師。
身為唯一的正式教師,黃俊瓊每周要上6天課,一共33節。不到兩年,這位愛唱歌的侗族姑娘就因過度用嗓導致聲帶受損,再也唱不出動聽的山歌。
盡管工作繁重,但黃俊瓊的教育熱情從未減退。每接手一個新班級,她都會第一時間開展家訪,給村民們宣傳讀書的好處。然而,每到開學季,大多數家長只帶男孩來報名,這深深刺痛了黃俊瓊的心。她毫不猶豫地說:“把女兒也送來吧,學費由我來墊。”當時月薪僅125元的她,多次為貧困學生墊付學費。雖然她的聲音沙啞了,山里的讀書聲卻越來越響亮。
1999年8月,黃俊瓊來到江古鎮中心小學任教,在這里,她是學生們最貼心的守護者。這所寄宿制學校當時沒有午餐供應,住校生每周從家里帶的菜吃到周三就見了底。黃俊瓊心疼不已,自己炒好菜,帶到學校分給學生們,還把生病的學生接到家中,為他們改善伙食。
當時,學校每年都會為留守兒童舉辦集體生日會,但黃俊瓊認為這樣的關懷還不夠,她自掏腰包,堅持每個學期為班上的留守兒童過一次集體生日?!耙尯⒆觽冇X得學校就是家,老師就是媽媽?!?/p>
新時代“四有”教師的答卷
事業穩步前行的同時,黃俊瓊也組建了家庭。丈夫也是一位教師,把心思都撲在學生身上。有了志同道合的伴侶,黃俊瓊在工作上愈發充滿干勁。
黃俊瓊始終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夠用心的老師”,本著這樣的信念,她用心對待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
2010年,原本任教二年級的黃俊瓊,因師資緊張被調往六年級3班任教。六年級的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對突然換老師比較抵觸,黃俊瓊不憂反喜,“孩子們想要一位好老師,我要證明自己可以勝任”。
接下來的兩周里,黃俊瓊利用課余時間挨個家訪,摸清了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狀況。清晨陪讀、午休輔導、夜間查寢,每一項她都做到了極致?;氐郊液?,她還要繼續備課至深夜。
一個月后,在“老師我想對你說”的作文中,學生們紛紛寫道:“黃老師,剛開始對您態度不好,我們要向您道歉,您是一位好老師!”“遇到您是我們的幸運,我們要以最好的成績來報答您?!弊x著這些發自肺腑的告白,黃俊瓊的眼眶濕潤了。
2012年,黃俊瓊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學生們深陷知識面狹窄的困境,特別是寫作時常常感到無話可寫。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她帶領老師們研究了一個省級課題—“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致力于讓每個孩子“手中有書,心中有光”。
黃俊瓊創新性地采取多項措施:打造班級圖書角、組織師生共讀活動、倡導親子共讀,并積極爭取社會力量為孩子們募集優質圖書。
2014年9月,黃俊瓊在北京師范大學“國培計劃”研修期間,觀摩了樓梓莊小學的一堂習作課,孩子們因廣泛閱讀而迸發的寫作靈感,讓她深受啟發。更讓她備受鼓舞的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研修班,語重心長地囑托教師們:“要做一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把學到的知識帶回去,不能讓一個孩子流失,也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落伍掉隊。”
回到學校后,黃俊瓊立即著手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當時,班上有一個叫楊慧蘭的女學生,父母不在身邊,一直跟著爺爺生活,寡言內向。黃俊瓊很關注她,經常帶課外書給她,并耐心指導閱讀方法。
書籍像一束光,照亮了女孩的內心世界。楊慧蘭在一次作文中寫道:我不再孤獨了,因為黃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愛我,她教會我閱讀,讓我在書籍中找到了快樂。閱讀改變了楊慧蘭的人生軌跡,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重點高中。
2015年8月,黃俊瓊和研修班的其他教師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詳細匯報了一年來的成長和變化。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勉勵他們繼續做“三者”教師—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帶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黃俊瓊進一步深化校園閱讀,通過講故事比賽、好書推薦和閱讀之星評比等活動,使書香浸潤校園的每個角落。
課外閱讀為這所鄉村小學烙下了獨特的文化印記,每天清晨,校園里都會響起瑯瑯的讀書聲。30分鐘的晨讀時光,像一首悠揚的晨歌,喚醒了山間的朝氣,也唱響了孩子們對知識的向往。
在這些被書香滋養的孩子中,謝雪雷的蛻變尤為動人。曾經一碰到看圖寫話就害怕的她,因為愛上了閱讀,學業突飛猛進,2022年以667分的高考成績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這樣的教育成果激勵著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課外閱讀計劃,共同書寫鄉村教育的新篇章。
薪火相傳詮釋師者大愛
扎根鄉村教育一線33年,黃俊瓊不斷探索如何做一個好教師。她撰寫的《努力地做一個“四有”“三者”好教師》曾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征文,字里行間都體現著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深刻領悟。也正因如此,她將終身學習視為全體教師的本分。
在黃俊瓊看來,一位好教師的堅守,只能改變一校孩子的命運;唯有一群好教師的成長,才能托起鄉村的未來。
2016年11月,在貴州省教育廳的支持下,黃俊瓊成立了全省首個鄉村名師工作室,開展教師培訓和送教下鄉。
2017年10月18日,是黃俊瓊終生難忘的日子。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她帶著學校里42名學生寫給“習爺爺”的心里話,踏進了人民大會堂。
有幸被習近平總書記點名發言的她,詳細匯報了鄉村教育的巨變,并呼吁要加大對鄉村教師的培養力度,讓更多青年教師樂意來、留得下、教得好。
說到動情處,黃俊瓊讀出了學生向梅花的心聲:“習爺爺,感謝您對貧困地區教育的重視,讓我們受到良好的教育,吃上豐富的營養餐,住進溫馨的宿舍……”
習近平總書記當即指示:“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培訓工作要加大力度,讓更多鄉村和基層教師受到專業培訓?!睍h結束當晚,黃俊瓊通過視頻與學生們分享喜訊。孩子們歡呼雀躍:“黃老師太棒了,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去見習爺爺!”
為了給鄉村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2019年,黃俊瓊通過自考取得了本科學歷。這個舉動得到同事們的肯定?!包S老師這么大年紀還這么拼,我們年輕人更要加把勁。”老師們互相激勵著。在黃俊瓊的名師工作室里,學習研討蔚然成風。到目前為止,工作室已培養105名鄉村教師,開展教研活動40余次,惠及學生超過5000人。
在江古鎮中心小學,有200多名留守兒童面臨著成長的煩惱。這些孩子敏感、孤獨,有的甚至因思念父母而厭學。黃俊瓊深知,好的教育是心與心的對話,好的教師不僅要解決“上學難”問題,還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每當有留守的孩子仰著小臉問黃俊瓊:“為什么我爸爸媽媽不能陪在我身邊?”黃俊瓊總會溫柔地解釋:“爸爸媽媽比任何人都愛你,他們離開是為了給你創造更好的未來。而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努力提升,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p>
作為教師,黃俊瓊把滿腔的愛傾注在了學生們身上;作為母親,她卻不得不虧欠自己的孩子。記得兒子剛上一年級時,學校旁有一條小溝,每逢大雨,水流湍急,十分危險。一個雷雨交加的下午,黃俊瓊忙著護送學生們過溝,卻把兒子忘在了教室。當她最終在辦公室的角落找到哭泣的兒子時,愧疚不已。
讓黃俊瓊欣慰的是,兒子從小就理解媽媽的付出,還和她一樣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從未讓母親操心。如今,兒子在黔東南州教育局工作,和母親共同守護著大山里的讀書聲。
黃俊瓊曾獲得“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省級骨干教師”等榮譽。2025年7月28日,她入選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站在領獎臺上,黃俊瓊在內心告慰已去世多年的父親:“爸爸,女兒沒有辜負您的期望?!?/p>
轉眼間,黃俊瓊已年過半百,她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鄉村教育。當一批批學生走出大山,奔向更廣闊的世界時,她仍站在原地,像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
猶記得在“優師計劃”拜師儀式上,黃俊瓊帶著新教師們承諾:“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莊嚴宣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履行教師神圣職責……”這些話,她說了半輩子,也做了半輩子。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她走的每一步,都詮釋著“師者”二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