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ID名為“天天小哥哥”的視頻賬號,就像推開一扇隨時會抖落笑料的家門,這些看似精心編排,實際上與天天一家的真實生活密切相連。原來,家庭里可以笑料不斷,有趣的父母才能養出活潑的娃。
很多人最初認識天天小朋友,是6年前他模仿帶貨主播李佳琦的語氣向大家推薦文具的名場面:“鴨屎綠”尺子、“失血白”橡皮、“限定版”新華字典……如今,天天已經長成青澀少年,但逗趣搞笑的性格一直沒有變。這讓人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樣的父母,才能養出如此活潑的娃?
甘做群演的“戲精”爸媽
天天出生在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媽媽陳麗宇是福建省芳華越劇團的越劇演員。作為尹派小生第六代傳人,陳麗宇憑借精湛的舞臺表演獲得過中國戲劇表演領域的最高獎—梅花獎,是名副其實的“國家級戲精”。
天天爸更是藝術領域的多面手,不僅唱念做打樣樣精通,語言天賦也令人稱道。他曾模仿泰劇、美劇、英劇、TVB口音吐槽“孩子考了60分”,令人捧腹大笑。
一個是唱跳兼備的老媽,一個是多才多藝的老爸,二者相逢,表演的基因自然在家庭教育中落地生根。
一次,天天爸媽面對孩子考試不及格,上演了這樣一場戲:伴隨鏗鏘的鑼鼓聲,爸爸手持掃把,以京劇武生亮相的架勢跨步登場,甩了個漂亮的槍花動作,用越劇的唱調唱出:“你可知他考了60?”
只見媽媽手拿鍋鏟,踩著戲曲臺步緊跟其后,身姿一轉,用《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曲調唱道:“天天考了個60分,似一口苦水肚里吞,只道他腹內草莽人輕浮,卻原來骨骼清奇是毒瘤……”爸爸緊隨其后:“知道是毒瘤還護著他?”媽媽手腕翻轉,笑唱道:“夫君你聽我說,天天的優點數不清……”
看似拿腔拿調、一板一眼的表演對唱,卻把正面鼓勵孩子的教育智慧用更為風趣輕松的方式展現出來。這些出現在短視頻中的搞笑段子,實際上并沒有經過精心編排與刻意設計,它們都取材于天天一家的日常生活。畢竟,用表演“發泄”完,再看孩子的卷子,好像沒那么生氣了。
除了爸爸媽媽,天天的奶奶也是閩劇表演藝術家,這份來自藝術世家的潛移默化,讓天天在面對鏡頭時,變得格外自然松弛,媽媽形容他“無論是語言節奏還是表情管理都很有靈氣”。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心愿,天天爸媽也不例外。但比起“強推”,夫婦二人更愿意用鼓勵的方式和天天溝通。
陳麗宇和丈夫達成共識,在面對孩子成績時要懂得換位思考,“爸爸像你這么大時成績不一定有你好”“媽媽的英語口語也沒有你這么流利”。不能只盯住孩子的短板不放,施壓或許能換來短暫的成績提升,鼓勵式教育種下的是內驅力的種子。
生活中的天天是一個落落大方、活潑開朗的少年。平日里,天天爸媽以好朋友的角色陪伴在他身邊,他們尊重天天的想法,陪著他自由探索。即使拍攝短視頻,也充分給予兒子表達空間。
有一次在拍攝主題為“猜成績”的視頻時,天天覺得爸爸原本設定的動作太過浮夸,建議改為打響指的方式呈現,天天爸采納了天天的建議,并不斷贊美他的創意想法。
原件正確,復印件就不會錯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家庭教育中,夫婦二人從來不會以說教的口吻和天天對話,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以躬身踐行的方式,保持飽滿昂揚的精神狀態,讓天天在不知不覺間也感受到了愛與專注帶來的能量。
陳麗宇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天天出生后,她繼續攻讀本科,今年又完成了研究生學業。從天天記事開始,印象里就是“媽媽一直在學習”。
2019年,陳麗宇榮獲梅花獎后,天天錄制了一條短視頻,向粉絲介紹媽媽的來時路:“我媽是福建的越劇演員,剛開始她不會說浙江話,學戲特別困難,但是媽媽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陳麗宇的事業之路,同樣貫穿著天天的成長歷程,也是母子間特殊的情感聯結。
如今的天天,主動涉足舞蹈、羽毛球、鋼琴等。面對這些看似與課本學習無關的興趣,天天爸媽積極支持兒子,為他創造學習機會。
在2023年福州市網絡文明大會上,天天作為“福州好市民”青少年代表上臺發言。在表彰大會中,天天表現得從容自信。下臺后,天天主動告訴媽媽,之所以面對舞臺能夠淡定自若,是在和戲精爸媽的日常互動、面對鏡頭表演中,不斷學習的結果。
在陳麗宇遺憾無法陪伴天天時,丈夫是為她托底的人。他鼓勵妻子勇敢追求夢想,把照顧孩子的事情放心交給他。“你給予了孩子生命,又努力在學習中綻放自我,這本身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天天爸常常會和兒子分享陳麗宇的學習工作動態,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天天:愛的方式不僅僅是貼身的陪伴,媽媽在事業道路上散發的光芒,一樣會成為家庭中愛的接力棒。
當然,戲精爸爸的深厚功力也不是一天練成的。天天爸自學拍攝、剪輯、創作腳本,一個人承擔起一個團隊的工作。這份全身心投入創作的專注態度,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天天。
保持一顆好奇心去面對萬物,生活中處處都是學問,是天天爸媽共同的育兒心得。天天在學習之余時常和爸爸熱烈討論,從網絡熱梗誕生的原因到校園里興起的新潮流,父子倆無話不談。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天天爸常常與天天互換角色,完全沒有做父母的“架子”,主動向天天請教問題,兩人亦師亦友。
雖然夫妻倆都是戲精,但他們從不在孩子面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面對教育孩子的問題,他們始終保持相互尊重與步調一致,一方提出觀點,另一方都會默契支持。在他們看來,父母之間的互敬互愛,本身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示范。用一致的態度 “演” 好父母的角色,父母自然可以成為孩子最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