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布置了一篇《長大后我最想做什么》的作文,女兒竟然寫她將來想要不勞而獲……
女兒妄想不勞而獲
我在懷孕時出了點兒意外,讓女兒曉曉提前來到這個世界。由于早產(chǎn)體弱,又是個女孩,家人把她寵得沒了邊兒。我有時也隱隱覺得不妥,但女兒一直乖巧聽話,沒有出現(xiàn)“熊孩子”常見的毛病,因此也沒有強加干預。直到她上小學,老師布置了一篇《長大后我最想做什么》的作文,女兒竟然寫道:“長大后,我想每天坐在公園里,等著別人給錢,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
那天放學,老師把女兒留下,特意請我到校長談了一番。老師哭笑不得地對我說:“曉曉這孩子哪兒都好,就是想法有些特別。雖然一篇作文代表不了什么,但是你們家長可不能不重視,孩子的思想一定要及早扭轉(zhuǎn)過來,不然大了就不好改了……”我羞得滿臉通紅,連聲應是,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怎么糾正她這個想法。
一進家門,我試探地問女兒:“你為什么想不勞而獲呢?你的同學都想當科學家、醫(yī)生或者是畫家,有遠大的理想,為什么你沒有?”
女兒理直氣壯地說:“之前你帶我逛公園,不是給了好幾個人零錢嘛。我看他們每天都坐在那里,還有錢拿,哪有比這個還要輕松的事兒。”
原來如此,我看到那些流浪漢,覺得他們挺可憐的,沒想到女兒竟然有樣學樣,想著不勞而獲。為了糾正她這個想法,我制訂了一個計劃。
首先,我決定讓女兒多運動。俗話說得好,“懶漢”都是懶出來的。因為寵溺的關系,女兒在家什么都不干,整個人看起來病懨懨的。就算我?guī)ス珗@玩兒,走幾步路之后,她就拉拉我的手,示意要我抱她。她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總讓我不忍拒絕……不過想讓她改掉懶惰的毛病,不狠心是不行了。
女兒的學校離我們家有20多分鐘路程,每天都是我開車接送她。為了讓女兒鍛煉身體,我決定放學時帶她一起走路回家。
那天,我沒開車就趕到了學校。女兒一到校門口,就像只小耗子似的來回轉(zhuǎn)圈:“媽,我們家的車呢?”
我故作輕松道:“沒開來。”
女兒瞪圓了眼睛:“啊,那我們怎么回家?”
“跟媽媽一起走回去啊!”我牽住她的小手,說,“正好,一路上你還可以跟媽媽說說學校里的事兒。”
女兒有些猶豫。不過她先前畢竟沒這么走過,新奇壓倒了一切,于是跟我走路回家。十來分鐘后,女兒不干了。她搖晃著我的手,像從前那樣撒嬌:“媽媽,我好累,你抱我啊!”
我一臉正色地說:“不行,媽媽先前到學校也是一路走來的,現(xiàn)在太累了,抱不動你。”
女兒嘟著嘴,委屈道:“可是我走不動了。”
“上次我?guī)闳ス涑校闩芰?0多分鐘。加油,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我為她打氣說。
女兒委屈巴巴,最終還是跟我一起走回了家。此后幾天,我故伎重施,天天都陪她走路。女兒漸漸意識到以后放學我都要帶她走路,在我這兒撒了好幾回嬌,我都沒松口。慢慢地,她習慣跟我一塊兒走路了。
兩個月下來,女兒的身體肉眼可見地好了起來,她不再走幾步就撒嬌喊累,原先略顯蒼白的臉頰也變得紅潤健康。有一天,我試探地問她以后想做什么。結果女兒猶豫了一下,說她還是想要不勞而獲。
自尊是勤勞的基石
這可把我氣到了!我試著向她解釋勞動可以讓人有成就感,但是她貌似并不理解。我想,也許是因為女兒沒有明白勞動的價值而導致的,如果她經(jīng)歷了從苦到甜,可能就會明白。我來到經(jīng)常帶女兒逛的小公園,看著人來人往有些發(fā)愁,該如何糾正女兒這個想法呢?
突然,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位擺攤的老奶奶,讓我有了一些想法。我走過去,與老奶奶攀談起來。第二天,我又帶著女兒來到這個公園,這一次我身上一點兒零錢都不帶。拒絕了兩個討錢的流浪漢后,女兒問:“媽媽,你今天怎么不給他們錢?”
我說:“我今天忘帶零錢了。”
女兒道:“不是有手機嗎?他們旁邊都有二維碼……”是的,如今流浪漢與時俱進,都弄上二維碼了。
我說:“他們都有能力弄二維碼,為什么沒能力去賺錢?有手有腳,干什么不好?”
女兒欲言又止,等我?guī)畠簛淼搅死夏棠痰臄偽磺埃樕线€是心事重重的。顯然,她還在想先前那幾個流浪漢。
“阿姨,這些絹花多少錢?”我問老奶奶。
老奶奶爽快地笑道:“小的2毛錢,大的5毛錢。”
我說:“來5個小的吧。”然后給了老奶奶一張10塊錢,讓她找零。
老奶奶低頭,在身前那個黑漆漆的小破包里翻了兩下,麻利地找了我一張5塊錢和幾枚硬幣。
我裝作不經(jīng)意地與女兒提起,這位老奶奶已經(jīng)80多歲了,為了養(yǎng)家糊口,天天在這里擺攤,一日不落,只可惜每天賺不了多少錢,還沒有流浪漢多。女兒吃驚地看著白發(fā)蒼蒼的老奶奶。她臉上的皺紋那么深,深得皮膚都已經(jīng)耷拉下來,可是她的神情卻那么陽光,絲毫沒有那些流浪漢向人討錢時的諂媚。
“你不是想給那些流浪漢錢嗎?”我把老奶奶找來的錢塞給女兒,說,“那邊還有一個,你去把錢給他吧。”
女兒攥著幾塊錢,望望遠處的流浪漢,又看看老奶奶,最終把老奶奶攤上的大絹花都買了下來。
回家的路上,我問女兒:“你覺得老奶奶和流浪漢有什么不同?”
女兒想了想:“老奶奶在努力賣東西,流浪漢只是伸手要錢。”
我趁熱打鐵:“對呀,老奶奶雖然辛苦,但她靠自己的勞動賺錢,心里是踏實的;那些流浪漢明明有手有腳,卻連勞動的勇氣都沒有。”
幾天后,我提議帶女兒幫老奶奶擺攤。女兒起初扭捏地說:“萬一賣不出去怎么辦?”我鼓勵她:“試試看,老奶奶會教你的。”
那個周末,女兒蹲在老奶奶身邊,學著給絹花分類、擦灰,怯生生地招呼路人。一位阿姨停下問價,女兒急得直拽我袖子,老奶奶笑瞇瞇地示范:“小的2毛錢,大的5毛錢,都是我親手扎的!”阿姨買走3朵,女兒捏著賺來的6毛錢,眼睛亮晶晶的。
收攤時,老奶奶硬塞給女兒一朵絹花:“閨女,這是你的工錢!”女兒攥著花,忽然小聲說:“媽媽,擺攤比走路還累……但我好像有點兒高興。”
晚飯時,我故意問老公:“你知道嗎?女兒今天工作了。”老公笑著說:“真棒!”他轉(zhuǎn)向女兒,“人總得干點兒有勁的事。就像爸爸修車,臟是臟,但每修好一輛車,就像治好一個人。”女兒若有所思。
一個月后,學校組織義賣活動。女兒主動報名,熬夜扎了幾十朵絹花。義賣當天,她站在攤位前大聲吆喝:“小的2毛錢,大的5毛錢,收入都捐給山區(qū)小朋友!”晚上,她摸著賣絹花賺到的10塊錢,忽然說:“媽媽,下次我還想賣。雖然累,但當別人喜歡我的花時,我像老奶奶一樣開心。”
此后,女兒再也沒說過要不勞而獲的事。原來,想讓孩子明白勞動的價值,不僅要讓她看見汗水,還要讓她嘗到汗水里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