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婦聯持續深化結對關愛志愿服務,不僅在過往工作中傾注心力,更在每一刻,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全方位守護。
童年,本應是美好的。然而,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作為弱勢群體,往往因家庭環境等因素,容易受到傷害和出現意外。山西省大同市愛心媽媽結對關愛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婦聯執委率先垂范,共有1694名愛心媽媽與799名兒童結對,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送上親人般的溫暖。同時,大同市婦聯創新成立專業協會,推動愛心媽媽工作從“零散化幫扶”向“系統化服務”升級。
推動關愛活動提質擴面
2024年7月,針對愛心媽媽隊伍數量不足等痛點,大同市婦聯專門成立大同市志愿幫扶協會(簡稱協會)用以開展關愛工作,在10個縣區分別設立聯絡點,方便日常的擴充與招募,并與大同市民政局等部門積極對接,掌握全市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數量等信息,并針對每名兒童情況甄選幫扶志愿者、制訂幫扶方案,確保每名兒童都能得到關愛。
愛心媽媽賀曉林曾以為“關愛”就是提供物質幫助和定期探望,但第一次深入接觸孩子時,她的內心受到了極大震撼。“當我們把助學金和生活用品送到孩子家中時,孩子的眼神是空洞的,對這一切毫無反應”。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每月能領取1200元左右的政府補助,加之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從未間斷,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超額滿足。“孩子需要的是情感上的依靠和生活上的引導。”賀曉林感慨道。
賀曉林幫扶的9歲女孩小惠身世坎坷,出生僅30天父親就離世了,母親因精神疾病被送回娘家。小惠的爺爺接連失去老伴和兒子,傷痛之下帶著孫女離開故土,租住在一棟廢棄老屋。走進他們的家,鍋碗瓢盆散落一地,環境臟亂不堪。
“想要幫助孩子,要先走進家長的心。”賀曉林和志愿者多次上門,一邊幫忙收拾屋子,一邊耐心與小惠的爺爺建立信任。小惠由于糟糕的個人衛生,成了同學避之不及的對象,一直獨自坐在最后一排。
去年冬天,賀曉林特意將小惠接到家中照料。小惠因長期缺乏照料而板結的發絲,在賀曉林的耐心梳理下漸漸舒展。
小惠的爺爺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動輒厲聲呵斥,久而久之,小惠變得沉默寡言,甚至對旁人的問話也置若罔聞。志愿者便以春風化雨般的耐心,循序漸進地引導小惠的爺爺轉變教育方法。在賀曉林的耐心陪伴下,小惠漸漸敞開了心扉,她們現在會依偎在沙發上唱歌。賀曉林還會手把手教小惠各項生活技能,比如把拖把擰得恰到好處。
“協會為每個孩子配備三位愛心媽媽,形成三對一的陪伴體系,主責媽媽擔任孩子穩定的情感支柱,另外兩位輔助媽媽則協同解決家庭等各類問題。”賀曉林始終將小惠的學習放在心上,她每天會撥打視頻電話,為小惠耐心講解每道題目。“從牽起孩子小手的那一刻起,我們要守護他們至少20年,而陪伴孩子需要有溝通智慧。”賀曉林語重心長地說道。
大同市婦聯以協會為“孵化器”,規范化管理、項目化運作愛心媽媽結對關愛工作,運用三級管理模式,形成市級統籌管、縣(區)重點督、村(社區)具體抓的“全覆蓋”工作格局,并通過舉辦“送教到基層”活動,以及開設“家庭教育巡講”等120余節課,提升愛心媽媽的服務能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幫助。
持續創新關愛服務載體
大同市愛心媽媽結對關愛活動以“情暖童心·相伴成長”為主題,積極發揮婦聯“聯”的優勢,鏈接文旅局等部門、紅十字會等單位、大同中信銀行等企業、協會和社會組織實施物質幫扶、精神關愛、家教指導三位一體全鏈條閉環關愛舉措。
2024年,大同市婦聯在“寒暑期”等時間節點,開展“家風家教宣傳月”“童心向黨慶‘六一’”等關愛服務活動268場次,幫扶困境兒童3325人次,關愛結對358對。其中,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以“少年兒童心向黨 真情相伴護成長”為主題,豐富兒童假期生活,舉辦暑期托管班8個,組織夏令營等社會實踐活動87場次;招募培訓一批“小小講解員”,在當地展廳為觀眾講述老一輩革命家、古代先賢的家風家教故事以及當地風俗文化;帶領孩子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穿越紅沙嶺隧道,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與偉大……
2025年2月7日,大同市婦聯開展“三晉愛心媽媽牽手計劃”暨大同無孤首屆冬令營活動(“5+X”冬令營活動)。“5+X”冬令營活動即5天營地教育,含紅色研學、經典誦讀、美術美學、聲樂學習、心理團輔等項目。它將研學嵌入關愛服務和走訪慰問活動中,帶領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5+X”冬令營活動開展活動34場,走訪慰問兒童611人,有791名志愿者參與其中,977名家長和兒童受益。
每一場關愛活動都是一次與孩子“心靈的對話”。冬令營活動注重培養孩子的品德與心性,引導孩子學會接納自身的處境,將眼前的困境轉化為成長的階梯,讓每段經歷都成為生命向上的力量。有個總是佝僂著背的男孩,初見時連與人目光相接的勇氣都沒有。當冬令營活動快結束時,他脊背挺直了不少,還能帶著別的孩子一起活動。小惠的爺爺也驚喜地告訴賀曉林:“孩子參加完冬令營,變得更加活潑開朗了。”
“就像治愈一棵長期扭曲生長的樹苗,偶爾的風吹雨打會讓它暫時彎折。孩子們參加完活動,回到家可能又會變得拘謹。”賀曉林認真地說道,“但持續的滋養,終能讓樹苗挺直脊梁自主生長,使改變真正內化為生命的一部分。”5月28日上午,大同市婦聯聯合相關單位組織蘇家寨中心學校的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參加云岡研究院開展的“慶‘六一’迎‘端午’”愛心媽媽結對關愛活動。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孩子們面對云岡石窟內精美的壁畫、形態各異的飛天雕像,眼中滿是驚嘆與好奇。隨后,孩子們在體驗北魏文物拓印與古建筑模型搭建中,增強了民族認同感與歸屬感。在層層選拔中脫穎而出后,7月16日,愛心媽媽帶領孩子們登上山東音樂節的舞臺。“孩子也能借此看看外面廣闊的世界了。”賀曉林笑道。
今后,大同市婦聯將持續發揮“聯”字優勢,深化愛心媽媽結對關愛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照亮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成長之路。
(感謝山西省大同市婦聯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