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卓宏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認知科學與心理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主任;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公職人員心理健康管理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譯有《正念生活,減壓之道》《正念養育》《正念小孩》《青少年正念》。
萇雪
博士、副研究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首批注冊心理咨詢師。與祝卓宏合著《來自星星的你:送給孤獨癥家庭的禮物》,聯合開發孤獨癥兒童家庭賦能課程GIFTS。
愛在付出中蔓延,卻常因邊界模糊而滋生疲憊。我們該如何在愛與界限之間尋找平衡呢?
孩子出生伊始,相信父母都曾體驗過對他們的強烈愛意。然而,僅僅幾年過去,我們對待孩子的情感就變得很復雜。有些家長很失望,認為孩子總是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有些家長則陷入憤怒,哀嘆怎么有這樣一個難養的孩子。
其實,我們終究要面對一個現實:孩子與我們是不同的個體,朝夕相處自然會產生矛盾。而慈悲與接納是應對差異的良藥。很多時候,情緒是痛苦的,身體是疼痛的。慈悲之心能夠幫助我們承受這樣的真實體驗,幫助我們在艱難的時刻安撫自己,接納自己和孩子的真實面貌。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界限的設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讓我們在規范孩子行為的同時,也能夠照顧好自己。很多家長在設置界限時感到困難,正念教養則能夠幫助家長覺察自己對界限設置的反應,對界限設置過程中自己和孩子的強烈情感保持寬容和接納,并有意識地作出更好的回應。
慈愛冥想練習,幫助我們培育開放的、無條件友好的意愿和態度。
舒適地坐下或躺下,閉上眼睛,覺察自己的身體,輕柔地呼吸。將注意力轉向自己,專注于一個事實:自己是一個人,有著鮮活的生命,會呼吸,會有痛苦。讓我們祝福自己:祝我幸福、祝我平安、祝我更有力量。自然地說出這些詞語,覺察所有的反應。可以重復這些字句或其他類似的字句。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聚焦于一個事實:他是一個人,是活生生的生命,會呼吸,也會受苦。讓我們祝福孩子:祝你幸福、祝你平安、祝你更有力量。重復這幾句話,覺察出現的一切。接下來,可以把上面這樣的祝福送給一個很難相處的人。
設置界限的意象練習,幫助我們在壓力意象中體驗身體和心理的界限,覺察我們對界限設置的反應,進而獲得空間去確認自己的價值觀,自己想要教給孩子什么,以及選擇何時、如何來設置界限。
想象一個自己與孩子之間互動困難的情境,你感覺自己的界限被侵犯了,或是孩子的特定行為讓你覺得有必要加以規范。你能否生動地回想當時的場景?發生了什么?誰說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你能否回憶起當時的身體感受、情緒和想法?你能否覺察到自己內在的教養模式被激發出來?是憤怒的孩童還是脆弱的孩童?是懲罰式的家長模式還是苛刻的家長模式?與此同時,覺察當下的體驗,現在的身體感受、情緒或是想法。
現在,讓這些情景全部消失,進行三分鐘呼吸,嘗試對自己的痛苦給予自憫,可以想象對自己說些什么,給自己一個擁抱。你能否辨識出自己的界限?在遇到設置界限的困難時,是在逃避什么?你現在想做什么?怎么樣做更合適?
還在等什么,趕緊練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