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減輕了孩子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讓教育回歸本真。作為家長,我們也在調整家庭教育方式,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長。
優秀的孩子是“陪”出來的,幸福的孩子是“伴”出來的。過去,陪伴孩子大多是在往返各種輔導班的路上,一路的奔波錯過了與孩子交流的時光。“雙減”政策實施之后,陪伴孩子的時間增多。每天晚飯后,我們一起散步、聊天,了解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引導他學會處理遇到的問題。
親子共讀總能帶給我們很多快樂。記得讀《讓我陪你重返狼群》這本書時,原計劃和孩子一起讀,沒想到他利用課余時間很快讀完全書,還繪聲繪色地和我分享書中的精彩情節,有時我們還會分角色閱讀,家里一片歡聲笑語。這些溫暖的共讀時光不僅豐富了孩子的生活,還帶給他心靈的成長。在書籍的滋養下,孩子越來越懂事。
為了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節假日,我們會堅持帶孩子晨跑、打籃球。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只要有中國運動員的比賽,我們大多會陪孩子觀看,想讓孩子通過奧運比賽,了解運動員背后的付出,明白什么是奧運精神,什么是中國精神,同時也希望孩子能以奧運健兒為榜樣,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愛上了運動,積極參加學校各項體育賽事,還成為學校籃球隊主力隊員。
訓練時,兒子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10月,在全國花樣跳繩比賽中,他和隊友一舉奪得團體比賽一等獎,個人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2019年暑假,他參加江蘇省第二屆小籃球聯賽,和隊友獲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參加淮安市淮陰區中小學生四球聯賽,分別榮獲小學組一等獎、二等獎;2023年9月,參加學校田徑運動會獲得多項個人單項獎。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前年國慶假期,我們陪孩子來到蘇州穹窿山,在滿是草木清香的山間穿行,陪他聽流水潺潺,看層林盡染;去年五一假期,又一同攀登泰山,親情在并肩前行中更加深厚。一次次遠行,讓孩子把書本與實踐聯系起來,他在探尋世界的過程中拓寬了視野,豐富了心靈。
進入青春期后,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悄悄變成滿身是刺的小刺猬。看似叛逆的背后,蘊含的卻是成長的力量,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了,他們急于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作為父母,我們應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相處,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像朋友般傾聽、理解他。
和孩子溝通時,我們嘗試做冷靜的觀察者、建議者,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決定者,保持與孩子的邊界感,允許孩子擁有獨立的思想。只有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和孩子是獨立的兩個人時,真正的溝通才可能發生。
孩子的成長是一條很長的路,家庭教育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會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育方式,為孩子提供充滿愛和希望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