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一起吃飯,我家二寶也在。談起孩子的學習,我欣慰地說,二寶學習很努力,不用大人操心。同事也贊同,不拿成績衡量孩子是對的,只要孩子盡力學了,就該表揚。沒想到,回家后二寶就跟我翻臉了,讓我以后不許在外人面前說這話,不然人家會笑話她——那么認真學還學不好,肯定是腦子不靈光。她覺得,盡力了還學不好,這哪是夸,分明是傷她自尊。
我無奈地笑笑,我這個當媽的,連夸孩子都夸不到點子上。第二天,二寶心血來潮下廚,做了碗西紅柿雞蛋面,把廚房里的調味品各加了一點。我嘗了一口,忙說味道不錯,沒想到又惹了孩子。二寶小臉一拉:“別尬夸了,我自己吃了幾口,難吃死了。明顯失敗了,你還夸。”我的賞識教育在二寶這兒,碰了好幾次釘子。
我跟同事吐槽:“我大女兒這么大時,我也是以夸為主,每次夸她,她都抿嘴笑,挺受用的,成績從中游一路進步,高考還考上了211大學。同樣的方式,到二寶這兒完全行不通。”
同事提醒我:“每個孩子性格不同。你家老大文靜,不愛說話,就算覺得你夸得不合適、有水分,也不會點明;老二心直口快,有啥說啥,直接把不滿說出來,反倒是好事,能讓你這個當媽的及時調整。”
轉機出現在不久后的校運動會上。二寶參加班級接力賽,最后一棒沖刺時意外摔倒,膝蓋擦破滲了血,卻掙扎著爬起來,咬著牙、跛著腳挪過了終點線。孩子回家后很懊惱,覺得自己拖了班級后腿。換作平時,我肯定會夸她意志力堅定、有不服輸的勁兒,但這次我換了方式:打開手機搜“接力最后一棒意外摔倒的原因”,讀給孩子聽,讓她自己分析是交接棒沒接好,還是肌肉疲勞、跑道濕滑,或是受了外部干擾。二寶說,是交接棒沒接好,自己著急追趕才摔了。我跟著嘆氣,也替孩子惋惜,提議出去吃頓火鍋,安慰一下受傷的心靈。
真是沒什么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二寶去時還噘著嘴,吃到一半就眉開眼笑了。我趁機說:“我在家長群看到班主任發的視頻了,好多家長見你流血還堅持跑到終點,都給你點贊。我轉給同事們看,他們也說你爬起來沖刺的那一刻,又颯又帥。”這次終于夸到了二寶心坎里。我意識到,對二寶這樣的孩子,不能盲目夸獎,得實事求是幫她分析問題,即便要夸,也得是有效夸獎。
幾天后,二寶拿回數學試卷,我見成績比上次好,剛想夸幾句,注意到孩子臉色不好,就問她怎么了。二寶抱怨自己粗心,白白丟了5分,不然考得更好。
幸虧我沒急著開口,不然又要碰壁。我趕緊改口:“那真是太可惜了,我都替你覺得遺憾。”吃完飯,我陪二寶重做試卷上的錯題,看到最后一道題時說:“這道題的解題思路挺特別啊,怎么想出來的?”二寶頓時來了精神,給我講了一遍。我終于學會夸孩子不露痕跡了。
原來夸獎的真諦,不是一味認可與鼓勵,有時需要先在情緒上與孩子同頻,再幫孩子分析問題,提出有效意見,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重視和用心。我終于琢磨明白:夸孩子這事兒,不能照本宣科,得先摸準孩子的脾氣,夸到點子上才行。
編輯 喬可可 187224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