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將“提升思維品質”確定為教學總目標之一。基于此,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學情,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深入分析文本,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有效提升他們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與創造性,進而為他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意義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意義深遠[]。從學生個體當下學習成效的層面來看,思維品質的提升能夠使學生更高效地理解英語知識,在學習詞匯、句型、語法等內容時迅速總結其中的規律,確保英語學習的有效性。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分析,良好的思維品質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基礎。英語是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在全球化背景下,學生學會用英文準確表達個人觀點,能更好地適應多元文化環境。
二、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篇教學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文將從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階段展開闡述,分析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具體策略。
(一)閱讀前:依托語篇,提升思維靈活性
興趣是驅動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若要有效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應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利用和語篇內容有關的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從多個視角出發,預測語篇主題和故事情節。下文以人教版(PEP)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5Thereisabigbed中Readandwrite板塊的教學為例,探討提升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具體策略。
1.重視導入環節,激活認知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而忽略了導入環節的重要性,直接帶領學生分析文本中的重點詞匯和關鍵信息。此種方式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學生會因缺乏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難以提升思維品質。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認識到傳統授課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高對導入環節的重視程度。教學伊始,教師應先利用和語篇內容相關的話題與學生展開積極互動,幫助他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隨后,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標題,鼓勵他們大膽預測文章內容,并結合生活經驗和學過的語言知識嘗試概括語篇核心內容。這樣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已有認知,促使他們積極思考,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
以人教版(PEP)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5Thereisabigbed中Readandwrite板塊的教學為例,教師先鼓勵學生用“Thereis/are...”這一句式描述教室內的物品。學生踴躍發言,有的說:“There isablackboard.”,有的說:“Therearebooksonthetable.”,還有的說:“There are two windows.”。教師讓學生自由表達,有效活躍了課堂氣氛。隨后,教師引導他們分析語篇標題“AnemailtoRobin”,鼓勵他們猜測語篇內容。有的學生表示:“‘email'的意思是郵件,‘Robin’是一個人名,顯然這是一封寫給Robin的郵件。再結合本單元前幾個板塊所學的知識,可以推斷出郵件的主要內容應該是介紹某個地方的物品的擺放位置。”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文章標題,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推測出了語篇主要內容,提升了思維的靈活性[2]
2.巧用教材插圖,觀察預測
觀察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的認知活動。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指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并從中獲取關鍵信息,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基于此,當學生完成對文章標題的分析任務后,教師要帶領他們觀察教材中的插圖,思考插圖與文章標題之間的內在關聯,鼓勵他們從多個視角挖掘插圖中隱藏的信息,從而為后續深入解讀文本做好準備。在該環節,學生需要細致地觀察插圖中的每一個細節,同時結合單元內其他板塊所學的知識,對文本的具體內容進行合理預測,進而準確把握語篇的中心思想。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探尋不同插圖之間的差異,通過對比分析,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細節部分。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并推測文章內容,教師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預測能力,有效提高其思維的靈活性。
“AnemailtoRobin”這一語篇配有兩幅插圖,在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觀察時間,引導他們自主分析兩幅插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學生回答:“這兩幅插圖直觀展示了房間的整體布局以及物品的具體擺放位置。它們的相同點在于,房間里都有床、桌子、電腦;而不同點在于,兩幅插圖中鉛筆、蠟筆、書籍等物品的擺放位置存在明顯差異。”其他學生也分享了不同的答案,活躍了班級氛圍。基于這樣的觀察和分析,學生能夠較為準確地推斷出這份郵件是發件人對自己房間布局的介紹。接著,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將語篇標題和插圖結合起來,鼓勵他們大膽預測文本的具體內容。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前導入活動中,初步了解語篇主題,并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思維的靈活性。
(二)閱讀中:深入理解語篇,提升思維邏輯性
邏輯思維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默契配合[3]。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通過提問、繪制思維導圖等方式幫助學生梳理文本脈絡,助力學生提升自身思維的邏輯性。下文以人教版(PEP)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5Whosedogisit?中Readandwrite板塊的教學為例,探討提升學生思維邏輯性的具體策略。
1.搭建問題支架,多元解讀文本
教師可以采用搭建問題支架的方式,引領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從而在保證學生閱讀效果的同時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為其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具體而言,在深入閱讀文本環節,教師要結合語篇內容和學生學情,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互動問題,引領學生從詞匯、句型、語法等知識入手,深入解讀文本。此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各不相同,教師搭建問題支架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合理把控問題的難度,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深入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人教版(PEP)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5Whosedogisit?中Readandwrite板塊的語篇的標題為“Robinatthezoo”。該語篇以Robin在動物園觀察動物為故事主線,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了不同動物的不同行為。基于此,教師設計了以下具有層次性的問題。
【基礎性問題】
(1)Where are Robin and Sarah? (2)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綜合性問題】
(1)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 in the story? (2)What is Robin doing?
【拓展性問題】
(1)DoesRobinwant to beabird?Why? (2)Does Robin want to bea fish?Why?
其中,基礎性問題旨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語篇,明確語篇的核心內容。綜合性問題則需要學生分析文本內容,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拓展性問題需要學生在充分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這對于提升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具有重要作用。
2.繪制思維導圖,梳理語篇脈絡
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工具,思維導圖具備思維可視化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在多元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對語篇內容有了全新的認識,此時,教師便可組織他們繪制流程圖、樹狀圖等,以整合知識,構建一個清晰、系統的知識網絡。當學生完成繪制后,教師可安排他們互相分析彼此的思維導圖,讓他們發現自身所繪制的思維導圖存在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篇內容,還能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終提高教學效果[4]。以下為“Robin at the zoo”語篇的思維導圖。
圖1“Robinatthezoo”思維導圖

(三)閱讀后:拓展教學,提升思維創造性
在完成課內語篇教學任務后,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其提供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并組織各類實踐活動,以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助力他們實現從記憶、理解等低階思維向批判、創造等高階思維的轉變。下文以人教版(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1HowcanIget there?中Read and write板塊的教學為例,探討提升學生思維創造性的具體策略。
1.提供課外學習資源,拓寬學習視野
新課標明確提出,小學英語教師應著重關注學生思維創造性的提升。基于此,教師在完成課內語篇教學任務后,需為學生精心篩選與語篇主題緊密相關的課外資源(涵蓋圖片資源、微課視頻、英文繪本等多種類型)。同時,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課外資源的分析解讀中,進而逐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切實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人教版(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1HowcanIgetthere?中Readandwrite板塊的語篇主要講述了Robin借助BDS,與WuBinbin、Mike一同尋找餐館的故事。完成該語篇的教學后,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系列與BDS或問路相關的英文繪本,引導學生依托繪本中豐富的插圖和生動的情節,深入思考BDS的工作原理、在不同情境下運用BDS的方法,以及沒有BDS輔助時應如何尋路等問題。通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不僅能理解語篇的主題意義,還能實現創造性思維的提升。由此可見,課外學習資源對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重要影響[5]
2.組織實踐活動,發展核心素養
傳統的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往往側重于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雖然這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掌握語篇的主要內容,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學生難以對語篇主題形成創新性認知,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教師應積極革新授課模式,緊密結合語篇內容,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如開展讀后續寫、角色扮演、辯論比賽等活動,以拓寬學生的學習路徑,為他們搭建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踐的平臺,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產生新穎的觀點和創意,進而有效提升其思維的創造性。
例如,當學生全面掌握人教版(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1HowcanIget there?中Read and write板塊的語篇的內容與主題后,教師組織開展了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先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組內成員自行分配問路人與指路人的角色。隨后,設定了商場、公園、火車站等不同的問路場景,要求各小組依據具體情境創編相應的對話。其中,有小組以公園為問路場景創編了如下對話。
A:Excuse me,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Zhongshan Park? B:Of course.Go straight ahead and turn right at
thesecond crossing.Youwill seea bigsign.Thereis
the park. A:Thank you. B:You arewelcome.Havea good time.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閱讀前可引導其從文章標題和教材插圖切入,對文本內容進行合理預測;在學生閱讀中,可以搭建問題支架并指導其繪制思維導圖,助力其深入理解語篇內容;在學生閱讀后,可為其提供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并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通過這一系列舉措,教師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與創造性,進而促進其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燕.促進思維品質發展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校園英語,2024(50):76-78.
[2]張倩.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設計[J].教育界,2024(34):68-70.
[3」仲曉慶.小學英語單元任務中的思維品質培養路徑探索[J」.讀寫算,2024(36):166-168.
[4]張薇.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J].小學生(上旬刊),2024(12):136-138.
[5]廖秋香,林愛玉.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苑教育,2024(3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