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班級管理工作應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為核心任務,既要約束學生的行為舉止,強化學生的班級紀律意識,又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學習態度。作為一種以鼓勵、激勵為主的評價方式,激勵性評價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引導學生學會積極地進行自我評價,能激發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探究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運用激勵性評價的價值、原則和策略,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激勵性評價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價值
(一)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各類行為進行評價具有重要意義。以班級勞動為例,當學生積極地參與勞動活動時,教師若適時給出如“你渾身充滿干勁兒,別的同學都被你帶動了”這類積極正向的評價話語,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而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一旦被激發,又會促使其主動遵守班級管理規則,這有助于提升班級管理的整體效果。
(二)避免情緒惡性循環
當學生面臨考試失利或者其他類似的挫折情況時,教師的積極評價尤為重要。教師充滿正能量且富有引導性的話語,能夠幫助學生盡快擺脫失落、沮喪等消極情緒,促使他們靜下心來,認真分析某件事失敗的具體原因,進而在這個過程中重拾自信心。如此一來,學生的情緒能長久地維持在自信、積極的狀態里,為后續的學習以及成長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1]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會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如“問題學生”便是典型代表。這些標簽的存在往往會產生諸多負面影響,比如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發展,甚至可能致使學生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困境。而教師對學生實施激勵性評價,能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地去探索未知,發現更多發展的可能性,助力學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長。
二、激勵性評價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原則
(一)生本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在運用激勵性評價時,務必要遵循生本原則,積極鼓勵學生爭做班級的主人,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營造出全班學生共同建設班級、共同管理班級的良好氛圍,打破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的局面。同時,還能充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有效提升班級管理工作的效果。
(二)差異原則,綜合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
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各不相同,其發展需求也存在差異。因此,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在運用激勵性評價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依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使班級管理工作能夠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切實有效的激勵。
(三)公平原則,引導學生公平競爭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秉持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待學生,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鑒于此,教師在運用激勵性評價時,要遵循公平原則,絕不偏袒任何一個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樹立公平觀念,逐步形成良性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從而使其在學習與生活中實現持續進步[2]。
三、激勵性評價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策略
(一)結合具體行為表現,增強評價的針對性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應依據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及其發展進步情況來做出判斷,而非簡單地夸贊學生聰明、優秀、努力等。這種寬泛、籠統的評價,激勵作用較為有限,難以切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首先,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激勵性評價對提升班級管理效果的重要作用。同時,要遵循生本原則、差異原則,肯定每個學生的獨特價值,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堅信每個學生都具備學習潛能。例如,在班級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針對參與積極性不高、未能達成學習目標的學生,教師不能只看到他們當下的不足,而應關注他們的學習潛能。針對學生有所提升的地方,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針對學生存在的不足,教師則要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建議。這樣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肯定、被認可,從而激發他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其次,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給予他們關愛。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應以包容、欣賞的態度對待他們,鼓勵他們大膽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例如,在某次班級自主管理活動中,學生為優化班級制度提出了建議,希望班長能夠每日輪換。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讓學生都有機會體驗當班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每日輪換這種方式缺乏可行性。此時,筆者沒有直接否定該生的建議,而是耐心詢問該生提出這一建議的理由,并在該生表達的過程中認真傾聽。在此基礎上,筆者進行評價,肯定該生的建議具有價值,并表明會采納這一建議,但會做出適當調整,比如適當地延長學生擔任班長的時間,確保學生真正進入班長角色,切實對班級管理發揮作用。教師耐心了解學生的想法后再做出評價,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體會到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價值。
最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評價自己在具體活動中的行為表現,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進而增強自信心。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提出新的學習方法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分析自己的方法與他人方法的不同之處,評價自己的方法的有效性,并鼓勵他們在班級內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激勵學生不斷創新[3]
(二)化解情緒危機,引導學生積極評價自我
在小學階段,緊張、焦慮、自卑、沮喪等負面情緒是學生經常面臨的危機,這些情緒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礙學生的發展。激勵性評價是幫助學生化解情緒危機的有效途徑。從當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情緒危機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發展性情緒危機,即負面情緒持續伴隨學生成長發展;另一種是境遇性情緒危機,即在不良環境與負面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學生無法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幫助學生化解情緒危機。
其一,精準識別情緒危機。在日常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防止其負面情緒持續累積,進而引發發展性情緒危機。同時,教師要遵循差異原則,針對學生在參與各種活動時所展現的優點,給予學生激勵性評價,以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例如,在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當學生因與組員配合不當而產生沮喪等負面情緒時,教師應及時與學生本人以及組員進行交流,深入了解情況,避免學生對合作探究學習產生恐懼、厭惡等負面情緒。在與學生本人談話時,教師要先肯定學生的優點,如思維靈活、創新能力強等,然后再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如想法較多、經常打斷組員探究思路等,讓學生明白合作探究需要集體的緊密配合,提出創新想法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這樣才能全面發揮多元想法的價值[4]
其二,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自我評價。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優點,學會積極地評價自我。例如,在體育活動中,有學生因肢體不協調而感到焦慮,擔心被他人嘲笑。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如雖然肢體不協調,難以完成體操活動,但自己具備努力、堅持等優秀品質。這有助于讓學生認識到:人無完人,對于每個人各方面的發展,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統一的客觀標準來衡量,只要努力、專注、投入,在自身能力范圍內將事情做到最好,就是優秀的。
小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通過激勵性評價化解學生的情緒危機,引導學生積極地評價自我,為自己的持續發展提供積極向上的動力。
(三)幫助學生撕掉負面標簽,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
在被貼上某種負面標簽后,學生可能會對自己產生錯誤認知。對此,教師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開展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一是幫助學生撕掉負面標簽,二是避免受到負面標簽的影響,以客觀的視角去看待學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激勵性評價。
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撕掉負面標簽,使其擺脫負面標簽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應細致觀察學生的日常表現,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況,并為學生創造認知自我的機會。例如,針對被貼上“學習自律性差”標簽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其日常排隊接水、專注做感興趣的事情等細節入手,給予其恰當評價,讓其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表現出不自律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沒有找到讓自己投入的點,進而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其找到興趣點,投入學習。同時,教師也要觀察學生在學習感興趣的知識時的專注狀態,以此幫助學生撕掉“學習自律性差”的標簽。此外,教師還要明確表達對學生的合理期望,鼓勵學生在其他學習活動中積極表現,努力跟上教學進度,認真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自身能力,展現自我價值,從而推動學生持續進步、向善向好。
另一方面,教師要避免受到標簽效應的影響。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屢教不改的學生,教師應以寬容、包容的心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始終堅信他們能夠朝著好的方向轉變。同時,教師要以積極的心態看待學生的行為,從不同角度審視學生的行為,盡可能多地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5]。例如,有學生因上課頻繁遲到,被貼上“不守紀律”的標簽,即便教師多次強調,該生仍有遲到現象。對此,筆者并沒有一味地指責該生的遲到行為,而是先深入了解該生遲到的原因。該生表示自己喜歡踢足球,哪怕短暫的下課時間也會到操場上練習,聽到上課鈴聲再匆忙跑回教室時,老師已經開始授課。筆者以積極的心態評價該生的這一行為,先肯定了該生對踢足球這一興趣的堅持與投入,但同時也指出該生無法平衡學習與踢球的時間,建議該生調整踢球時間,在上課鈴聲響前回到教室。這樣既沒有剝奪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能促使學生改正不良行為,強化學生的守時意識,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激勵性評價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運用激勵性評價時,教師需緊密結合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工作,確保評價切實發揮激勵與促進的作用;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準確識別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情緒危機,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化解危機,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積極、客觀地評價自己;還要幫助學生撕掉那些束縛其發展的標簽,推動學生不斷實現自我突破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婷婷,佟玉英.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新校園,2022(12):56-58.
[2]朱暉.有效表揚:從“心”出發的班級管理新路徑[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36):75-77.
[3]賴玲莉.構筑綜合評價引擎,優化班級管理[J].中小學班主任,2022(23):28-29.
[4]王淑嫻.淺析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構建與運用[J].華夏教師,2022(31):29-31.
[5]趙曉丹.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構建與運用[J].家長,2022(2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