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學一評”一致性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運用多元化、綜合性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進行全面評估,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選擇貼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高效引領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采取有效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從而為教學改進提供依據,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一、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的價值
(一)有助于達成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有助于達成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在“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下,教師可以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確立教學目標,組織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還可以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手段,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根據評價結果,教師可以采用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優化教學方式和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在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這五個維度上實現全面發展,進而有效達成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二)有助于充分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強調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有助于充分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這是因為教、學、評三個環節都圍繞學生而展開: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而確定,學習活動基于學生的親身參與而開展,教學評價圍繞學生的具體表現而進行。在“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下,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展現課堂“主人翁”精神[1]
(三)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開展初中歷史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一方面,基于“教一學—評”一致性理念開展初中歷史教學,需要教師制訂系統、全面的教學計劃。這有助于教師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的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能夠積極學習并踐行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過程。這有助于教師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更加關注自己的專業成長。
二、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立足學生學情,確定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教師需緊密結合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充分考量學生的實際學情,同時以診斷性評價的結果作為重要依據。如此,才能確保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適配,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清晰的方向,也為評價活動提供具體的標準,讓“學”與“評”的過程均有章可循,切實彰顯“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的價值[2]
以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2課“大一統王朝的鞏固”的教學為例。本課的主要內容為漢武帝在思想、政治、軍事和經濟領域推行的一系列鞏固大一統王朝的舉措。在制訂本課的教學目標時,教師需充分意識到七年級學生歷史知識儲備相對不足,他們尚未形成全面的歷史素養。為此,教師可通過問卷調查等多樣化方式開展學前診斷性評價,設置諸如“你是否看過《漢武大帝》這部電視劇?”“在你心中,漢武帝是一位怎樣的皇帝?”“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匈奴指的是什么?”等問題,從而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興趣傾向。基于此,教師可以合理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目標一:使學生能夠了解“推恩令”“鹽鐵專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北擊匈奴”等措施的具體內容,培養其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素養。
目標二:使學生能夠結合相關材料,分析西漢初期中央政權與各個諸侯國的力量對比情況,以及漢武帝為鞏固統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其歷史解釋及史料實證素養。
目標三: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永恒的使命與責任,培育其家國情懷。
以上教學目標不僅有助于保障整個教學過程有序推進,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邏輯性與實效性,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還能為教學評價提供明確清晰的標準,有效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
(二)設計教學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緊密結合教學目標與評價標準,規劃具體的教學活動,促使“教”“學”“評”三者形成緊密且有效的關聯。為切實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積極運用史料研讀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以此為依據有效開展評價活動。基于評價結果,教師能夠更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制訂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計劃[3]。
以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2課“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的繁榮”的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引領學生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情況,以及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組織一系列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遼宋夏金元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狀況的紀錄片或影視劇片段,以情境化導入的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態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豐富多樣的歷史圖文資料,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素養。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并鼓勵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內容。這樣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特點,為教學評價提供有力依據。再次,教師可提出具有引導性和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資料、分析地圖和合作討論等方式探尋問題答案,并積極進行匯報、交流與分享。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素養。最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開展評價,并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明確教學目標后,教師需精心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且在教學中充分預留評價空間,確保能夠依據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學習結果,開展全面、細致的評價與反饋工作,以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全面達成,及時發現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切實保障教學的有效性。
(三)實施科學評價,檢驗學習效果
在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以既定的教學目標為根本遵循,緊密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靈活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開展評價工作。此外,教師需細致分析評價結果,深入探究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存在差異的原因,進而為調整教學策略和內容提供依據,切實達成“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標,充分彰顯“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的價值[4]。
以2017年教育部審定的統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的教學為例。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我國近代社會在各個領域的發展狀況,全面感知社會發展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變化,進而培養學生科學的社會觀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進行綜合評估。一方面,教師可通過讓學生分析史料、進行合作討論等方式來評價學生。比如,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史料,引導學生分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及其成因,以此評估學生能否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列舉具體事例,引導學生對比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前后變化,檢驗學生是否具備嚴謹的歷史思維以及填密的歸納與概括能力;鼓勵學生以合作討論的形式,分析中國近代發展落后的根本原因,考查學生是否具備辯證思維,能否客觀看待近代西方科技的傳入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可通過隨堂測試的形式,評價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促使學生發現自身在學習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學習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針對評價結果中反映出的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深入分析,找準問題根源,進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措施。
(四)依據評價結果,優化教學策略
在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依據評價結果,科學且合理地調整教學方式與內容,以此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教學過程緊密貼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5]
以統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古代埃及”的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引領學生深入了解古埃及文明。在完成教學評價后,教師應依據評價結果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例如,若通過評價發現學生對古埃及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缺乏科學認知,教師便可開展補充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仔細分析教材中的“古代埃及示意圖”,同時講解同一時期下古中國發生的重要事件,使學生對古埃及所處的時代和地理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若發現學生對古埃及文明的了解僅局限于金字塔,教師則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豐富的史料和多媒體資源,全面了解古代埃及在文字、科學、藝術等多方面的成就,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古埃及文明的豐富性。總之,評價結果對于優化教學策略、鞏固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科學合理地調整教學策略,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助于切實達成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還有助于充分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同時,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不斷反思與改進教學方式。在基于“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學生學情,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清晰的方向。在此基礎上,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教師還需實施全面、科學的教學評價,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依據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李曰雷.“教、學、評”一致性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思路[J].中學課程輔導,2023(31):39-41.
[2]魏華,新課標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28):150-152.
[3]張雪娟.“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以初中歷史與社會《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課堂教學為例[J].讀寫算,2022(23):144-146.
[4]吳華.對初中歷史“教學評一致性”的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2(12):57-58.
[5]黃逸云.基于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評一致性教學[J],上海教育,2021(合刊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