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如今的少年兒童既是中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建設者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學習百年少年兒童運動史(以下簡稱“少運史”),有助于少先隊員進一步牢記聽黨話、跟黨走的初心和使命,不斷加深對“黨創立少先隊的初衷”的感悟,把少先隊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使之代代相傳。
一、研究背景與理論基礎
(一)新時代祖國的殷切期望
新一代的少年兒童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對少先隊員進行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是少先隊的首要任務。2022年是黨創建共青團和領導少年兒童組織運動100周年,意義重大。學習中國少年兒童組織的光榮歷史是少先隊政治啟蒙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二)教育部的明確指示
教育部明確要求黨史學習教育覆蓋教師和學生群體。“少運史”是中國共產黨光榮歷史的組成部分。向少先隊員講述“少運史”,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之一。輔導員幫助少年兒童學史明理,能讓他們明白中國共產黨是少年兒童運動的領導者、組織者,從而發自內心地熱愛黨,聽黨話、跟黨走。
(三)少先隊教育的歷史責任
“有組織的實踐活動”是少先隊的重要教育形式和獨特優勢。在當前“雙減”背景下,輔導員應該在“時”和“空”之間找接點,在“校內”和“校外”找落點,采用全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沉浸式等生動活潑的形式來學習“少運史”,把少先隊的優良傳統扎根于每個少先隊員的心中,這是少先隊教育的歷史責任[1]
二、以“少運史”為載體開展少先隊活動的特點與框架
(一)特點
在新時代,輔導員要引領廣大少先隊員傳承紅色基因,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進行正確的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學習百年“少運史”,開展多種少先隊活動,有助于實現這一育人目標[2]。
1.政治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少運史”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政治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征。
2.傳承性
少先隊員是祖國的未來,其學習“少運史”,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可以深刻體會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是黨給予的,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黨的恩情[3]
3.系統性
百年“少運史”猶如一本厚重的書。小學低年級少先隊員年紀小、閱歷淺,需要輔導員設計適合他們年齡的活動,有系統、有計劃地引導他們學習,使其自覺了解少年幾童在各個時期做出的貢獻,向英雄人物學習,立志向、修品行、練本領,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
4.延續性
基于“少運史”開展少先隊活動是一個持續研究、學習、實踐的過程。“少運史”是少先隊員健康成長的營養劑、必讀的教科書,如同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照耀著他們前行的路。輔導員要引領少先隊員久久為功,從小樹立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二)活動
本研究秉承“知行合一”的少先隊育人理念,構建了以“少運史”為載體開展少先隊活動的框架,如圖1所示。
圖1以“少運史”為載體開展少先隊活動的實施框架圖

三、實踐路徑與活動設計
筆者長期從事小學低段教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從中隊活動、多彩研學、小隊活動等方面著手,積極開展百年“少運史”教學。
(一)中隊活動巧安排
“少運史”年代久遠,在新時代幸福成長的少先隊員無法感同身受。因此,在中隊活動中傳授“少運史”知識時,要在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對此,筆者實施了中隊活動“三步走”策略。
1.敘百年歷史:從安源兒童團到新時代少先隊2022年,黨領導的中國少年兒童組織運動已經走過百年的歷程。利用中隊活動回顧這百年歲月,意義重大。
(1)百年歷史脈絡梳理
1922年4月成立的安源兒童團是黨領導的第一個少年兒童革命組織,在支援礦工罷工斗爭中貢獻了力量,王耀南、劉玉漢是這一時期的少年英雄代表;大革命時期的勞動童子團以反對軍閥為使命,朱長林、羅志群等少年英雄在這一過程中展現出英勇無畏的精神;土地革命時期的共產兒童團積極擁護紅軍,為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貢獻力量,張錦輝、歐陽立安等少年用行動詮釋了擔當;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兒童團與日寇展開殊死斗爭,姜墨林、王樸等少年英雄的事跡感人至深;解放戰爭時期的兒童團組織(地下少先隊)為解放全中國貢獻了力量,劉胡蘭、宋振中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國少年先鋒隊積極投身社會改革和思想道德建設,開展了“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紅領巾心向黨”“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做新時代好隊員”等一系列活動,龍梅、玉榮、賴寧、王博、林浩等眾多少年在不同領域展現了新時代少先隊員的風采。
這樣的梳理能讓學生系統了解中國少年兒童組織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狀況、所做貢獻以及涌現出的少年英雄,深刻感悟百年“少運史”的厚重與力量。
(2)黨的恩情體驗活動
在黨成立的第二年,第一個少年兒童革命組織一—安源兒童團在黨的領導下誕生了。在各個歷史階段,黨始終高度重視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如何讓低年級學生切實感受到黨的偉大和恩情呢?筆者引導他們開展了以下兩個中隊活動。
① “祖孫三代比童年”:對比祖孫三代生活變遷,感悟黨的恩情。
② “我把幸福告訴你”:輔導員通過圖片展示等方式,引導學生走進家門找變化,采訪長輩問變化,走上社會看變化,回到中隊講變化。通過活動幫助他們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帶領人民創造出來的,培養他們崇敬黨、熱愛黨的樸素感情。
(3)“聽黨話、跟黨走”主題對話
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當代少年兒童會真切地感悟到:祖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歸根結底來源于黨的正確領導、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人民群眾的艱苦奮斗。他們會發自內心地聽黨話、跟黨走,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盼,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
2.講英雄故事:紅色基因代際傳遞各個時期的少年英雄展現出不怕困難、不畏強敵、英勇斗爭、機智堅毅、勤勞勇敢等優秀品質,講英雄故事,可以形象地再現他們的崇高理想和高尚品質,有助于少先隊員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英雄,以他們為榜樣,將學習與實踐有機結合,從而促進紅色基因代際傳遞。
3.觀紅色電影:沉浸式學習
觀看紅色電影能幫助少先隊員以更直觀的形式了解紅色歷史。為此,筆者根據少先隊員的年齡特點,挑選了適合他們觀看的紅色經典影片,如《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雞毛信》等,引導他們觀看、交流,并分享觀影心得,共同學習“少運史”知識,傳承紅色基因。
(二)多彩研學尋紅色
輔導員要用好紅色資源,積極開展紅色研學活動。輔導員引導少先隊員制訂尋訪活動計劃、選擇紅色教育基地,開展走訪老紅軍等活動,可以讓他們了解家鄉的英雄人物和紅色歷史故事,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哪里來,感悟黨的恩情。
1.打卡紅色地標
筆者帶領少先隊員用腳步丈量家鄉的土地,用雙眼追尋紅色的印記,打卡蕭山革命歷史紀念館、蕭山青年運動紀念館、衙前農民運動紀念館等紅色地標。
2.尋訪紅色人物
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學習榜樣精神,了解家鄉的紅色人物,中隊開展了“跨越百年‘少運史’,尋訪家鄉紅色人物”活動。少先隊員利用假期結對組成“紅色尋訪小組”,開展革命老兵、抗美援朝老兵的尋訪活動,滋養初心,學史崇德。
(三)雛鷹小隊學創造
輔導員要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的要求,以“爭做新時代好隊員”主題實踐活動為統攬,按照不同年齡和學段特點,系統開展學工、學農、學軍、生產一線崗位體驗、夏冬令營、文化體育、科學普及、志愿服務等豐富生動的實踐活動。雛鷹小隊自主性很強,活動內容貼近少先隊員的生活實際,教育效果明顯。筆者引導少先隊員在各種各樣的雛鷹小隊活動中學會創造,在實踐中立志向、修品行、練本領。
1.我們愛科學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筆者倡導少先隊員“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鼓勵各個小隊走進科技館、企業的科技展覽館,了解前沿科技信息。
2.我們在環保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保護自然資源、善待地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為進一步引導少先隊員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筆者鼓勵各個小隊在生活中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家園,保護地球。
3.我們愛生活
筆者開展了自理、愛牙、護眼、安全、學法懂法、理財等雛鷹小隊活動。例如,為了增強學生的自理能力,筆者開展了自理能力大賽,讓學生在競賽中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的道理,促進其形成自立、自強的好品質。
四、研究成效與創新價值
(一)中隊層面:豐富了中隊活動內容
1.加強了三方聯動
本研究凝聚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加強了三方的溝通與合作,構建了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為學生挖掘紅色資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豐富了少先隊活動內容
將“少運史”融入專業課程,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陣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少先隊活動由原先的“專業性”“單一化”變成了“整合性”和“多元化”。
3.增強了中隊的凝聚力
通過“少運史”的學習,少先隊員以少年英雄為榜樣,刻苦學習、團結合作,增強了中隊的凝聚力。
(二)學生層面:根植了紅色基因
1.增加了“少運史”知識儲備
在未開展研究之前,小學低段學生對“少運史”知之甚少。經過學習,學生的知識儲備變得更加豐富,能夠理清少先隊組織的發展脈絡,了解“少運史”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根植紅色基因。
2.加深了愛國愛黨的民族情結
通過“少運史”的學習,少先隊員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光輝歷程,并培養了對少先隊的情感,加深了愛國愛黨的民族情結[4]。少先隊員紛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黨、對祖國的熱愛。
3.樹立了奉獻祖國的遠大志向
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不僅要學習“少運史”,更應該行動起來,盡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很多少先隊員在家里主動做家務,孝敬長輩;走出家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去福利院獻愛心…把“黨在我心,我盡我力”的紅色理念通過實際行動展現出來,從小好好學習,掌握本領,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5]。
結語
本研究以“少運史”為載體,通過構建“中隊活動一多彩研學一雛鷹小隊”三位一體的少先隊活動體系,探索了新時代少先隊政治啟蒙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發現,依托百年“少運史”資源,以情境化、體驗式活動為載體,能夠有效增強少先隊員的歷史認同感和組織歸屬感;通過家校社協同共育,可顯著提升少先隊活動的效果。未來將展開進一步研究,開發智能化“少運史”教育資源,推動少先隊活動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華耀國,“雙減”,打開少先隊實踐教育的新天地[J].少先隊活動,2022(2):4-5.
[2]《少先隊活動》編輯部.學習少先隊光榮歷史,創造性地開展少先隊活動[J].少先隊活動,2022(1):4.
[3]張先翱,沿著革命先輩的道路前行,為紅領巾增添新時代的光榮[J].少先隊活動,2022(1):4-5.
[4]戴雅娟,楊慧麗.教育引導少年兒童感恩中國共產黨[J].少先隊活動,2021(12):12-15.
[5]張曉華,繼承優良傳統爭當新時代好少年[J]少先隊活動,202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