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2013年5月24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
體學習時的講話
2015年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2015年11月30日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
上的講話
2016年
要促進要素在區域之間流動,增強發展統籌度和整體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產業發展要體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要求。
2016年1月26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
會議上的講話
面向未來,中國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國家碳排放交易市場,等等,不斷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
2016年6月1日致第七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
和“創新使命”部長級會議的賀信
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參與者。中國已經向世界承諾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中國將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2016年9月3日在中美氣候變化《巴黎協定》
批準文書交存儀式上的講話
2017年
我們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巴黎協定》的達成是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們不能讓這一成果付諸東流。各方要共同推動協定實施。中國將繼續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擔自己的義務。
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
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18年
“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
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環境治理是系統工程,需要綜合運用行政、市場、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要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進程,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要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要采取多種方式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
2018年5月18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
講話
2019年
當前,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為人類共同目標,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與新能源發電、電動汽車等深度融合發展,迫切需要制定和應用相關領域國際標準,加強標準領域國際合作。
2019年10月21日致第83屆國際電工委員會大
會的賀信
2020年
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
辯論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中國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們也愿承擔與中國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力量。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作出艱苦卓絕努力,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2020年9月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
講話
要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2020年11月14日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
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的講話
要抓緊制定2023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2020年12月16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21年
要圍繞推動全面綠色轉型深化改革,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法律法規,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統籌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
八次會議
雙輪驅動,就是要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構建新型舉國體制,強化科技和制度創新,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要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打破利益藩籬,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讓排放成本越來越高、減碳收益越來越大。
2021年3月15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
上的講話
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十四五”時期,要基本建立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制度框架。要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加快建立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形成剛性約束。要建立碳排放監測和統計核算體系,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購等政策。要研究建立碳定價機制,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研究碳稅和碳關稅問題,健全企業碳排放報告和信息披露制度。要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支持傳統產業和資源富集地區綠色轉型。
2021年3月15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
上的講話
提升生態碳匯能力。目前,我國生態系統碳匯超過十二億噸,其中約百分之八十為森林碳匯。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有效發揮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凍土的固碳作用。要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高森林質量,開展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要建立健全能夠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2021年3月15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
上的講話
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中方付出艱苦努力。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正在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此外,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還將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
要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要抓住產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要解決好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科技支撐不足問題,加強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等科技攻關,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要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
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
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建立健全風險管控機制。
2021年4月30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
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將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國將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第一期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的項目已于近期有序開工。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
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
2022年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中國將踐信守諾、堅定推進,已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還將陸續發布能源、工業、建筑等領域具體實施方案。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超10億千瓦,1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已有序開工建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中國將破立并舉、穩扎穩打,在推進新能源可靠替代過程中逐步有序減少傳統能源,確保經濟社會平穩發展。中國將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共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022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
會議的演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啟動全國碳市場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加快構建“雙碳”政策體系,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實現“雙碳”目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雙碳”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動擔當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性,增強推進“雙碳”工作的信心。
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
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我們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注重處理好4對關系:……四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堅持兩手發力,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建立健全“雙碳”工作激勵約束機制。
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
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要進一步完善能耗“雙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要健全“雙碳”標準,構建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要健全法律法規,完善財稅、價格、投資、金融政策。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碳定價機制,加強碳排放權交易、用能權交易、電力交易銜接協調。
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
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
大會上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
2023年
要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強化財政支持、稅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價格政策支持。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將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等資源環境要素一體納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總盤子,支持出讓、轉讓、抵押、入股等市場交易行為,加快構建環保信用監管體系,規范環境治理市場,促進環保產業和環境服務業健康發展。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
大會上的講話
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支持服務業在綠色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2023年9月2日向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
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發表的視頻致辭
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加強三省一市生態保護紅線無縫銜接,推進重要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共同保護,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防治,深入開展跨界水體共保聯治,加強節能減排降碳區域政策協同,建設區域綠色制造體系。要全面推進清潔生產,促進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增效,做強做優綠色低碳產業,建立健全綠色產業體系,加快形成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要建立跨區域排污權交易制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要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協同推進省市間電力互濟。要持續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加強聯合執法。要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路徑。
2023年11月30日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
體化發展座談會時的講話
八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2023年12月11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注:
本文原標題為“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收錄內容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3月31日前的講話、演講、賀信、報告等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