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2025中國汽車論壇之動力電池主題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本場論壇以“識變,應變,鞏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優勢”為主題,匯聚了來自主流電池企業、整車廠、材料供應商及行業機構的企業代表與專家。各方圍繞技術創新、應用拓展、標準化建設、國際合規、電池出海等當前業內關注的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動力電池產業的“破局與進階”提供了多元視角。
本次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楊中平主持,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執行秘書長王建新為論壇致辭。歐盟駐華標準化專家組總監徐斌,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梁銳,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電池總成設計高級主管工程師楊潔,時代電服科技有限公司產品規劃總經理崔碩,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研發院院長姜蔚然,中汽新能總經理助理陳超,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戰略規劃總經理孫彩亮,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雄輝和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田如輝等業內知名企業代表及專家發表精彩演講。
楊中平表示,動力電池是實現綠色交通轉型的重要技術支撐。2024年,我國鋰電池產銷量進入TWh時代,行業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動力電池行業如何主動識別政策法規環境、技術路徑、生產工藝等情況變化,積極應對變化帶來的挑戰,鞏固產業發展的優勢,為動力電池市場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是本論壇舉辦的出發點。
在當前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標準化與合規”已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路徑之一。在本次論壇上,嘉賓們圍繞動力電池標準化、歐盟電池法規、電池護照等議題,探討了如何應對“規則博弈”中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動力電池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其結構和材料路線也更加多元化。
楊潔認為,如將不同車型的動力電池規格進行統一,好處顯而易見,其中最顯著就是規?;瘞淼慕洕謹偟闹圃斐杀疽哺汀Mㄐ艆f議、接口標準化可以進一步推動相關行業發展,助力動力、儲能全域的平臺化,還可以大大方便退役電池的大規模應用,投入更少的資源執行政策法規和電池護照等。
構建動力電池標準化體系包括四大部分,即設計端標準化、制造端標準化、應用端標準化和回收端標準化。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仍面臨很多困難,于電池廠而言,主要面臨產線損失、不同企業的標準難達共識、由技術保密導致標準化工作缺乏一些必要參數等問題;于整車企業而言,“電池標準化是一個成本最優解,未必是性能上的最優解?!闭囆枨蟛町悺a品快速迭代、通用化管理不足等情況都會導致標準化難以推進。
考慮現階段電芯本征結構優劣勢和工業成熟度,楊潔認為,圓柱和方形在標準化上具有優勢。46毫米的大圓柱電池成為行業在大圓柱電池開發中的尺寸標準共識。
楊潔表示,未來還將進一步推進模塊化策略,希望基于電芯和PACK跨平臺兼容,在2027年之后將電芯控制在4種以內,PACK規格種類控制在7種以內,讓電芯和PACK復用率能夠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楊潔希望以標準化促進相關國際貿易便利化,增強供應鏈的穩定性,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立足產業發展新常態,通過標準化協調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助力構建以國內市場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近年來,以電動汽車、鋰電池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技術正在加速出海進程,成為全球綠色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海外不僅要突破市場與品牌的瓶頸,還要應對政策和法規的壁壘。
號稱嚴苛程度前所未有的《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下稱《新電池法》)就是其中一項重要挑戰。
徐斌詳解了歐盟《新電池法》等法規的核心要求與影響,并提示了法規實施的關鍵時間點,包括2025年8月,碳足跡強制聲明開始實施,在歐盟市場銷售的動力電池必須提供碳足跡聲明。到2027年,動力電池出口到歐洲必須持有符合要求的“電池護照”,記錄電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跡、供應鏈等信息。電池護照對行業的影響非常大。

梁銳對此則認為,很多人將歐盟電池法規僅視為綠色壁壘。但正像過去幾十年證明的一樣,我們如果不把它當障礙而當上升階梯,就能提升水平,這是企業不斷提高競爭力,不斷從跟跑、并跑到領跑要經歷的必然過程。
在梁銳看來,電池護照可助力企業競爭力升維。企業要走出去,就要滿足歐盟的電池法規、電池護照要求,就要制定好全球化ESG戰略,做好碳足跡數據庫,標準盡快達到互認,價值鏈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立數字化平臺、電池護照平臺和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平臺等。國內對這些工作的要求也十分迫切。
電池護照可以助力企業提升持續出口的業務能力,在研發方面可以用全生命周期數據來加速電池技術迭代和協同創新,并促進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據梁銳介紹,我們現在開發的電池護照涉及15個領域、78個指標,濃縮成五大核心服務:全生命周期電池護照的數據采集,供應鏈溯源+產品碳核算+企業盡職評估,終端數據的采集與狀態評估,型號開發、數據合規評價和電池護照運營。計劃2026年在國內先做電池護照運營,積累經驗之后再出海。
動力電池的技術迭代是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在本次論壇上,未來電池技術演進、半固態電池與全固態電池等成為熱議焦點,多家企業代表分享了技術路徑與實踐經驗。
當前,新能源汽車不斷加速市場化普及,補能效率及續航里程成為消費者購車的決定性因素。
孫彩亮觀察到,當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已滿足大多數出行場景需求,提升能量密度的價值轉向降低能耗、減小電池體積、改善駕乘空間。同時,低空經濟興起也需要高能量密度的電池,無負極/全固態技術是高能量密度的重要解決方案。而疊片是實現超充和高能量密度的最佳解決方案。
據孫彩亮介紹,疊片電池具有內阻小、溫度分布及電場分布更均勻的獨有優勢,天然更適合超充;在飛疊熱復合支撐下,隨著無負極/全固態技術加速落地,電池可實現能量密度500Wh/kg以上。
被行業視為解決安全問題終極方案的固態電池,近兩年來備受關注。目前,半固態電池已在特定領域實現商業化落地,而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時間表正逐漸清晰。
姜蔚然表示,對企業而言,當前要“兩條腿走路”,一是專注做好現有產品,二是前瞻固態電池未來?!拔覀冋J為,行業最終會基于不同應用場景,形成液態、半固態、全固態等多元并存的格局?!?/p>
據姜蔚然介紹,孚能科技采取全固態與半固態并行策略,半固態已于2022年量產,對頭部企業而言,其成本控制與應用場景選擇已非難題。
他預計,全固態電池裝車示范將在2026年底至2027年實現,電芯能量密度目標為400Wh/kg以上,但更關鍵的是實現電池的實用性:其倍率性能、充電能力、循環壽命至少需達到當前液態電池的水平,同時成本可控。預計2027年后,整個行業將更關注如何進一步提升電池性能、降低成本。
針對當前全固態電池面臨的技術難點,姜蔚然認為,軟包是固態電池的最優封裝方式,具有適配性更高、封裝更靈活、能量密度更高、壽命更長和成本領先等一系列優勢。
相比全固態電池,陳超表示,半固態電池具有高比能、高功率、高安全、技術成熟四大優勢,且工藝路線和原材料供應鏈與傳統液態電池高度相似,成熟完備可率先實現產業化應用。全固態電池目前在倍率性能、循環性能等方面有待提升,其中最難的是工藝方面的突破。
孫彩亮則指出,全固態電池與傳統液態電池相比,其生產與工作過程需要施加適當均勻壓力,以維持良好的固固顆粒接觸,形成連續離子傳輸通道,而卷繞工藝R角無法施加壓力,存在固固界面接觸失效問題,疊片則是全固態電池制造工藝的最優解。據他介紹,相比常規全固態電池制備工藝,熱復合疊片將轉印、模切、疊片、等靜壓四道工序集成為一道工序,攻克全固態量產重大難關,使全固態電池更具備量產可行性。
提升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核心在于材料創新與工藝精進。
田如輝從“隔膜”這一關鍵材料切入,分享了不同技術路線下的隔膜創新。他表示,隔膜是影響電芯安全性能最重要的組件。隨著新國標對電池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鋰電池隔膜目前要重點解決熱失控和安全問題。
雖然隔膜一直在減薄,但在助力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田如輝表示,我們的隔膜產品做了很多升級,例如基材上隨著厚度的下降,機械強度一直在提升,保證總強度不變。在涂層方面,也從以前4、5μm的涂層厚度,現在下降到星源最薄能做到0.3~0.5μm。在半固態和全固態電池應用上,星源也有相應方案,包括聚合物、硫化物、鹵化物等技術路線均有對應。
技術的迭代始終以需求為導向。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上升、市場正進入需求多元化、競爭差異化階段,多元技術路線將持續并存。細分市場應用的不斷增多、低空經濟等新領域崛起,動力電池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不同場景的差異化需求也推動著產品的“定制化創新”。
當前雖然國內汽車市場上存在內卷、同質化、價格戰等現象,沒有完全展開差異化競爭。但孫彩亮認為,當前只要市場足夠大、足夠細分,仍然有很多細分市場的潛力可以挖掘。例如,越野車領域開始推進新能源化,蜂巢能源在2024年應時推出了“堡壘越野電池”。
陳超分析了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對動力電池的特殊要求,并展示了半固態電池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應用突破。他指出,eVTOL對電池有特殊要求,因為在空中飛行,最大差異化是不允許碎片產生,且對熱失控、爆炸等方面的遏制要求極高,而半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放電倍率、安全性、成熟度等方面初步滿足eVTOL電池的需求,是當前適配eVTOL應用的主流產品。目前企業的第一代產品——325Wh/kg半固態電池滿足噸級eVTOL各項工況需求,已批量出貨。第二代產品為350Wh/kg 5C半固態電池,適用于復合翼、多旋翼、傾轉翼機型,還有適用于復合翼機型的370Wh/kg 3C半固態電池、400Wh/kg 2C半固態電池等一系列迭代產品。
展望未來,姜蔚然指出,固態電池可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eVTOL飛行器、人形機器人等智能移動體領域,遠期體量巨大。他特別提到,對人形機器人市場的預期很大。目前人形機器人有三大應用場景,其中工業場景應用最早,特種領域溢價最高,民生場景規模最大。
近期,孚能科技推出了幾款固態電池產品,其中第二代eVTOL半固態電池方案兼顧快充、起降與長循環壽命等優勢,電芯能量密度達320Wh/kg,快充時間縮短至15分鐘,飛行循環超10000次,現已正式交付;針對人形機器人的全固態電池也將在2025年交付。
“目前低空飛行器和人形機器人仍處于產業化拐點前夕,但隨著市場發展進入全面電動化時代,這兩個領域值得期待?!苯等蝗缡潜硎?。
在應用模式上,崔碩展示了從A0級到B級車、MPV、商用車等多款巧克力換電應用車型,并介紹了“換電模式”在乘用車與重卡領域的落地。以“重慶模式”為例,2025年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站將建成50多座,覆蓋9大核心區域。通過政府、企業、市民三方協同發力,將新能源換電汽車深度融入城市發展和市民日常生活,努力實現從政策引導到市場驅動、從生產端到使用端的良性循環。崔碩呼吁,換電產業的發展,需政策扶持,希望可以進一步加大換電補貼力度及保持補貼持續性;高速公路、國道土地、電力資源等能多向重卡換電傾斜。
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已成為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助力中國制造業高質量出海的重要力量,面對當前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更加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動力電池行業正與各方攜手,積極識變、應變,共同鞏固產業優勢,推動中國電池產業行穩致遠,為全球綠色交通發展貢獻更多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