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其平穩運行對穩定經濟大盤至關重要。目前,汽車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在行業競爭加劇、出口面臨壓力、盈利持續承壓等背景下,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面臨諸多新挑戰。該如何綜合研判市場形勢,進一步挖掘市場消費增長動能?
7月10-12日,2025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成功舉行。7月12日上午,舉辦了“探尋汽車消費市場增長新引擎”主題論壇。本場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主持,中汽中心資深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國家信息中心正高級經濟師徐長明、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德安、奇瑞品牌國內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高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羅磊、標普全球汽車中國輕型車銷售預測副總監林懷濱和汽車之家研究院副院長冼碧娟分別作了主旨發言,從多視角、全方位解析了汽車市場走向,為提振汽車內需市場、促進汽車消費建言獻策。
目前,面臨逆全球化、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等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海外市場機會在哪里?吳松泉表示,汽車出海仍有很大增長空間,應加大開拓國際市場力度,但方式、策略可能要做調整。他認為,汽車出海有三大增長方向。
一是向海外大型汽車市場要增量,要增長空間。吳松泉表示,國內企業應聚焦大型重點市場,如北美、歐盟、印度、日本、東盟、巴西以及中亞、南非等,制定精準的進入策略和發展思路,逐步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相信汽車出海的規模增長會比較快。
二是向海外屬地化生產要增量,要增長空間。吳松泉表示,主要跨國公司都是以海外生產為主來占領全球市場,我國汽車將進入產品出口向海外生產切換期,逐步切換為海外本地化生產為主。未來,中國企業更多以海外生產、屬地化生產方式來滿足國外市場需求。當然,從產品出口為主逐步切換為海外生產為主的時間會比較長。同時,海外汽車大規模生產必然帶動零部件大規模出口。
三是向新能源汽車出海要增量,搶抓海外市場電動化發展機遇。吳松泉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一步增長,汽車市場結構將發生巨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越做越好,產業鏈非常強,已具備大規模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能力和競爭力。中國企業要抓住電動車領先優勢,加快布局海外市場。
汽車出海大有可為。吳松泉強調說,要堅持長期主義,在合適的地區開展屬地化生產,同時要正視汽車出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困難,可借鑒國外成功企業的經驗,制定正確進入策略。他建議,國內企業國際化可以適當慢一點、穩一點,再扎實一些,要更重視品牌、質量和服務,逐步打造深受全球用戶信賴的世界一流的企業和品牌。
從商用車市場與電動化角度,徐長明對商用車產業發展提出了其看法。
徐長明認為,商用車市場進入到常態化平穩運行階段,其背后是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即出現了經濟增長率和經濟結構的變化。
據調研,商用車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經銷商盈利比較難,整車企業盈利也比較難,效益不太理想。近年來商用車企業運營狀態比較好的都是國際化業務發展得比較好的。但商用車市場滲透率在不斷提升,徐長明表示,其中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補貼政策。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的“兩新”政策均向新能源傾斜,報廢補貼、置換補貼等效果非常好。比如,北京、上海的更新補貼僅涵蓋新能源車。
二是價格下降及靈活的定價和營銷方式。成本下降、補貼、競爭定價三重因素疊加,導致NEV價格大幅下降,使得新能源商用車與油車的價差大幅縮小,購買經濟性大幅提升。“無動力車身+電池銀行”等新型商業模式顯著降低了用戶前期的資金壓力,滿足了實力弱的企業需求,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化率的提升。
三是運輸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在目前NEV商用車價格下,在電動車適合的場景里,電動車比油車的綜合效益要好。
從智能輔助駕駛發展看,徐長明表示,它有可能成為下一輪換車加速器,但對峰值影響不大。智能輔助駕駛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比如原來需要三個司機而因其可能換成兩個司機,同時可能掀起一輪換車潮。

從資本市場視角,王德安剖析了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從全球車企的估值看,高端化和智能化給車企帶來一定的估值溢價。從財報看,三類車企有新變化趨勢。
首先,與2020年、2021年相比,造車新勢力從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略有下降,所以自我造血緊迫性大幅提升。
其次,國有車企與外資品牌有長期合作歷史,享受了汽車大發展紅利,在合資車企貢獻的投資收益下滑幅度比較大的情況下,自主品牌業務造血能力的挑戰非常高。
最后,一些民營企業過去幾年經營韌性比較強。其韌性主要體現在:一是部分車企家底比較厚,有足夠容錯空間;二是出口業務做得比較好,海外利潤貢獻較大。從盈利能力來看,其海外業務的盈利能力強于國內業務。民營車企積極推動高端化戰略,帶動了品牌形象上升。同時,民營車企進行業務聚焦,有助于其大幅縮減費用支出。
在整車企業融資能力分化的情況下,王德安認為,高端化是車企造血能力之基,所以高端化是必答題,而不是選擇題,無論從品牌塑造維度還是盈利質量提升維度都必須做。高端化市場競爭維度更多元,而且競爭壁壘不容易攻破,所以高端化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高端化迎來了黃金機遇期。”王德安表示,汽車高端化有了非常好的土壤,但市場的優質供給不足,還存在大量機會和空間,留給自主品牌去挖掘。但走高端化路線,不同車企有不同選擇:把長板做長,銳化產品特色;采取跟隨戰略,這樣車企常常傾向于犧牲利潤換取市場份額。
另外,王德安認為,智能輔助駕駛將進入全新發展時代。隨著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持續迭代,其將逐步成為汽車的標準化配置。
近年來我國汽車銷量屢創歷史新高。作為汽車市場一線實踐者,高飛有其獨特洞察,并提出了其展望。
基于汽車市場,高飛有七個洞察:
一是NEV滲透率增速非常快,快速侵占燃油車市場。
二是從價位段看,新能源車屬于啞鈴型,中間細兩邊粗,高端和低價位的新能源車賣得比較好。預測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的燃油車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壓縮,價位段還會下降。
三是NEV的區域滲透率不一樣。過去主要在一線城市,現在其他線城市的NEV滲透率也越來越高;同時,出現“南電北混”態勢,即南方主要以電動為主,北邊主要以混動為主。
四是短期價格波動不會影響汽車行業長期發展。價格戰是行業發展必然趨勢,但未來會慢慢回歸理性、回歸價值,將從價格內卷的“紅海”邁向價值創造的“藍海”。
五是HEV市場還有發展空間。一旦成本降下來,且未來油電同權、價格同權、路權同權后,HEV將是重要發展方向。
六是無論低價位段、中價位段還是高價位段,未來都有發展空間,每個品類都有其不同用戶需求。
七是“一大一小”格局未來會成為新形態,大車、小車都有市場。
同時,高飛提出了六個展望:
一是我國汽車市場未來增量可期。我國汽車市場短期可能有波動,但市場有長期需求。
二是業內對“油電混”各有己見,但從長期整體來看,可能是“433”結構,即混動占40%,電動占30%,燃油占30%。
三是消費人群出現女性化、大齡化、年輕化和理智化“四化”特征。其中,年輕化和大齡化各有所屬,并不矛盾。
四是汽車產品呈現兩極化、智能化、玩具化和快消化“四化”特征。汽車從過去的道具化到工具化,現在進入玩具化時代。過去汽車是10年甚至20年置換,到現在變成6年、5年就要置換。
五是經過SUV驅動、新能源驅動、智能化驅動等,自主品牌將輸出技術,未來在全球占比會越來越大。
六是中國汽車企業要攜手創新向上、技術向上、品質向上,同時不要把目光僅局限于國內市場,還要把目光瞄向海外市場,既要做好中國的“好公民”,也要做好全球的“好公民”。
對于二手車市場,羅磊有其獨特觀察。
二手車市場空間廣闊。同時,羅磊認為,新的政策正在促進二手車市場結構重構。近年來出臺了不少二手車政策。為何要大力發展二手車市場?一是基數大,二是置換需求大,三是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需求,四是發展潛力大,五是市場成長快,六是價值高,二手車總交易額巨大。
過去二手車從業機構(車商)小、散、弱,以交易市場為主要形態,而新政策讓行業結構發生了變化,經營主體異軍突起,像授權經銷商加大了二手車業務普及,同時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車商、車販子慢慢向正規企業轉型,且開始注重售后服務等。二手車經營開始進入正規化狀態。
羅磊認為,二手車市場將穩定增長。其原因是,首先,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是汽車市場保持增長的重要基礎。其次,汽車保有量大,二手車市場有上升空間。最后,置換需求。置換是目前新車消費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在新車購買群體中占比較高,盤活存量,提升增量。
生產企業、品牌經銷商以及二手車經銷商相互聯動才能真正建立健康的二手車生態,國內在往這個方向發展。羅磊表示,新市場格局將引領行業向規模化、規范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預計今年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57%左右。林懷濱談到新能源車發展趨勢時說:“很快會迎來一批新能源企業盈利的浪潮。”
能源結構影響汽車企業利潤的變動。林懷濱表示,近兩年出現了激烈的價格競爭,由此卻出現了一種獨特現象:有一批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盈利在快速提升。為何在激烈的價格競爭背景下一些企業的利潤率反而快速提升?林懷濱指出,部分傳統車企利潤率處于持平或者下降狀態,總體處于惡化狀態,而新能源汽車企業整個利潤率處于快速提升狀態,這與其能源結構有非常密切關系。
以純電為主的汽車企業利潤率快速上升,以插電或增程為主的汽車企業利潤率下降。這就是純電車企在價格下降的情況下還有一定成本支撐空間的原因。價格下來后銷量快速上升,規模效應疊加成本下降,快速推動了純電車企的利潤率提升。林懷濱預計,未來兩三年可能出現一批新能源汽車企業實現盈虧平衡的浪潮。
對于智駕,業內都認為智駕非常重要,消費者似乎也很看重,但實際使用時用到智駕的里程卻非常低。林懷濱表示,現在很多汽車沒有智駕功能似乎不好賣,但消費者買完后用到它的概率又非常低。換個角度看,智駕通過營銷手段可能過度夸大了它在汽車使用中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泡沫影響。
圍繞品牌建設,冼碧娟認為,在新能源化沖擊下,乘用車市場已進入品牌重塑期。乘用車品牌格局重構在加速,同時新品牌和老品牌之間交替和迭代也在快速變化。
冼碧娟表示,在品牌熱度方面,整體趨勢是燃油車內容“失寵”,用戶注意力不可抗拒地轉向新能源市場。新品牌迎來了快速占位的窗口期。在品牌美譽度方面,整體看,表現最好的是中國傳統品牌,然后是中國獨立新能源品牌,接下來是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在品牌忠誠度方面,用戶在多個品牌之間反復橫跳和對比,選購專一度下滑,同時近兩年置換用戶占比持續提升。
用戶對品牌認知又有什么變化?冼碧娟表示,超過60%的用戶仍然延續先圈定品牌,再選擇感興趣的車型。顯然,品牌建設很重要。只有品牌力足夠,才能進入用戶的心智,成為其首選品牌。隨著用戶預算增加,尤其更高預算的用戶對品牌更加看重。
目前,典型的品牌標簽有質量、安全、操控性能、豪華、高性價比、科技、智能、創新精神、個性潮流等。市場上高度趨同的一類標簽是“科技”“智能”。高品質、實用性和可靠性也是一些品牌的標簽。還有更個性化的品牌標簽,比如運動、越野、年輕化、優雅等。冼碧娟表示,雖然車企都在賣力地營銷“智能”,但用戶最看重的仍然是質量可靠和安全,智能化的排名并不是特別靠前。
近兩年市場競爭激烈,很多車企不得不把精力、營銷轉向了銷量、新車上市、車型傳播上,導致在品牌內容上的投入持續減少。冼碧娟表示,現階段銷量很重要,但品牌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還是得依賴對品牌持續有效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