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提質向新,智贏未來”,由“閉門峰會、大會論壇、技術領袖峰會、多場主題論壇、N場行業發布、主題參觀活動”等15場會議和若干配套活動構成,各場會議圍繞汽車行業熱點重點話題,探索方向,引領未來。
其中,在7月12日上午舉辦了主題論壇“構建智能化充電運維體系,提升充電運維效率”。該主題論壇邀請了多位行業專家和企業高層,針對當前充換電行業的熱點話題進行探討和分析,其中特來電、星星充電、小桔充電、開邁斯、華為數字能源等運營企業就智能化重構充電運維體系進行了經驗分享。上述企業的實踐表明,智能化充電運維體系不僅能破解成本困局,更能通過提升設備可用率,優化用戶體驗,拓展增值服務,為充換電場站注入持續盈利動能。
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支撐,我國充電基礎設施行業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 2025年6月,全國充電設施累計數量已突破1610萬個,同比增長55.6%。隨著行業的高速發展,行業數據碎片化、資源壁壘高、專業信息整合不足等現象凸顯,制約著企業運營效率與行業協同發展。
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在本次論壇上發布了“中國充電聯盟開放服務平臺”,旨在進一步提升聯盟會員服務水平,推動充換電行業各類生產要素高效流通。該平臺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屬的行業可信數據空間運營單位——眾鏈科技提供全程技術賦能,確保了平臺的安全性、權威性、真實性。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充換電分會、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執行秘書長鄒朋介紹,中國充電聯盟開放服務平臺以“開放共享、數智驅動、生態共贏”為核心理念,打通產業“人-站-數”全鏈路生態資源,構建了一個數據驅動、資源聯通、多元賦能的一體化數智服務體系。平臺設有“深度數據、資料中心、場站中心、行業資訊、會員中心”五大版塊。其中,“深度數據”版塊匯聚多源權威數據資源,提供經過清洗分析后的高價值數據產品;“資料中心”版塊由專業分析團隊定期發布權威行業報告、趨勢分析和政策解讀;“場站中心”版塊聚合場站資源,助力場站運營科學規劃、高效管理;“行業資訊”版塊整合企業動態、行業活動及人才需求等內容,賦能企業品牌推廣與運營;“會員中心”版塊為企業提供數據洞察、專業支持、行業專家網絡構建等定制化服務。
該平臺的上線,不僅可為會員企業提供行業多維資訊與深度數據,助力企業精準把握市場動態、優化運營決策,推動行業資源高效配置;同時,也為行業交流協作搭建橋梁,加速充電基礎設施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與此同時,為了提升充電行業運維管理水平和專業化程度,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聯合行業重點單位共同編制了團體標準——《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運維管理規范》,該標準已于2025年6月份正式發布。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產業研究部主任李康介紹,該標準出臺的目的,一是減少因設備故障或人為不當操作而引發的安全事故,二是降低充電設施故障發生的概率,三是提高充電設施的運營效率和充電服務質量。
《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運維管理規范》包括適用范圍、基本要求、現場運維管理規范、智能運維功能管理規范、安全應急處置、運維人員培訓及認證、附錄(巡檢及運維)等七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基本要求包括技術資質要求、人員要求、工器具要求、備件管理要求、信息系統要求、設備標識要求等諸多要求;現場運維管理規范則包括驗收管理規范、巡檢管理規范、維護與排障管理規范等眾多規范;智能運維功能管理規范包括一般要求、功能要求、安全要求;安全應急處置包括充電場站設備安全管理、充電場站消防管理、場站運維信息安全管理、應急管理措施等多方面管理舉措。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認為,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提升充電運維效率,構建智能化充電運維體系已成為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上述服務平臺和管理規范的發布,對電動汽車充電行業的標準化建設無疑起到了實質性的助推作用。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充電行業已經從跑馬圈地的投資建設期向精細化運營運維的服務期過渡。傳統運維存在的“信息孤島、數據不全、運維成本高、被動運維”等問題已逐漸顯露,難以滿足充電網設備的智能化運維需求。與此同時,在充電行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下,設備運維需求日益復雜化、精細化,智能運維已成為數字化時代決勝未來的關鍵競爭力。
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運營中心副總經理郭亞分享了特來電在智能運維領域的探索實踐與創新成果,為新能源充電設施行業突破運維瓶頸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特來電自2014年起探索智能運維體系,創新性提出“基于設備全壽命周期的‘瞻前顧后’‘深耕’運維的智能運維服務體系”。其中,“瞻前”聚焦設備決策規劃、設計、制造和安裝階段,從運維視角提前規避潛在問題;“顧后”則通過報廢設備原因分析,反哺研發生產環節。這一貫穿設備從“出生”到“報廢”的全鏈條管理模式,本質上是將運維深度融入產品基因,從根源上提升了設備品質。
特來電創新構建的智能運維系統以“智能化的充電網設備、穩定的物聯網關、強大的大數據平臺和成熟的運維體系”四大核心內容為關鍵支撐,通過小微傳感器技術、數字信息技術、新一代控制技術等六大核心技術應用,實現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見”的運維質變飛躍。通過智能化系統、模塊化產品設計,使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到充電設施的運維工作中來,一方面降低運營商的運營壓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另一方面給社會提供崗位和就業機會,反哺社會。
通過全周期質量管控、AI賦能效率躍升及社會化生態協同,特來電的運維模式從“救火式”轉向“預防性+預測性+智能化”,不僅破解了海量充電設施帶來的成本困局,更以設備健康管理為核心延長系統壽命30%,為構建高可靠、低成本的全國充電網絡提供了關鍵技術范本。
當前,以AI大模型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術,正加速構筑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底座。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運維服務中心總工程師張德新認為,AI大模型開啟了充電運維的新時代。據張德新介紹,星星充電的實踐展現了AI模型的強大效能,通過故障部件識別模型定位電流異常、模塊失聯等問題,故障防護模型實現槍溫智能調控、風扇自適應調速,使1231把充電槍的過溫率從0.31%降至0%。其構建的“數據采集-模型預測-研發迭代”閉環,將故障平均修復時間壓縮60%,同時通過經營分析模型優化充電訂單調度,單場站翻臺率提升10%。
海量充電設備的運維管理,給行業各方提出了巨大挑戰。小桔能源首席技術官廖蘭新也分享了小桔充電在智能運維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成果。小桔充電作為連接用戶、商戶、樁企三方的充電運營平臺,其設備運維經歷了“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化”三個階段的攻堅,逐步建立和完善智能運維平臺,實現設備運維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
面對設備運維的挑戰,小桔充電一直堅持“智能化”技術路線,充分挖掘數據和算法的潛力,為設備運維提供助力。小桔充電智能運維平臺圍繞設備的故障識別、診斷、處置、驗證、預測的運維全生命周期,通過大數據技術及AI能力構建了異常識別、故障診斷、故障恢復的三大引擎,實現了99%的故障自動創建工單,60.5%的工單定位出具體原因,25%的故障自動恢復,大幅降低運維成本。
在向智能運維轉型的過程中,開邁斯也進行了大量探索。據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服務質量控制部總監李宇介紹,開邁斯的智能運維體系集成監控、管理、自動化及智能分析,聚焦五大核心——精準定位故障、預知故障(通過傳感器與性能數據預判,結合巡檢提前消除隱患)、監控異常訂單(減少訂單丟失)、自動化派單、智能分析(與 AI 合作,依照故障機理數據指引排查)。其開發的九個智能運維模型覆蓋槍溫報警、離線分析、電源模塊監控等多個場景,通過電流、電壓閾值監控及功率飽和度分析,能精準判斷模塊故障。這些模型使其智能派單率提升30%,平均修復時間從133小時降至114小時。
在智能運維方面,華為數字能源打造了基于“云云對接”“樁云協同”的綜合能源智能運維管理平臺。據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充電全球業務副總裁彭鵬介紹,華為通過“云云對接”,以智能充電云連接車企與運營商的云,實現跨地域、跨運營商的無縫體驗,可遠程一鍵升級設備功能,保障數據安全且符合中電聯標準。“樁云協同”覆蓋“規建營維”全流程,其中,規劃階段科學選址,建設階段用數字化指引規范施工,運維階段具備OTA 升級(行業唯一)、精準故障定位(減少高速場景單次2000元重復上站成本)、一鍵體檢等能力,還整合光儲充設備建設一站式平臺。
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率飆升,電動汽車充電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增長,其背后的商業模式日益復雜且多樣化。電動汽車充電服務的價值鏈不斷延伸,從硬件設施到增值服務,顯示了一個正在形成的綜合性生態系統,每個環節都蘊含著獨特的機遇和挑戰。
據北京京東乾石科技有限公司商務總監李陽介紹,京東充電服務圍繞供應鏈構建了充電樁銷售、充電平臺、倉配安裝運維三大板塊,助力行業智能化運維與盈利提升。其中,銷售板塊覆蓋ToC和ToB場景,為C端車主和政企客戶提供設備售賣及營銷支持,同時將“以舊換新”嵌入消費全鏈路,既在用戶購新樁時同步回收舊樁,也在超保設備維修時引導換新,拓展銷售場景。
目前,充電平臺“京東充電”已接入100多萬根充電樁,聯合頭部運營商,通過京東E卡、白條先享后付等創新支付功能,提升用戶充電便捷性,并向企業客戶提供充電服務商品。
而倉配安裝運維板塊則覆蓋了家充、公充等多個場景,依托京東物流體系做倉網前置規劃,解決設備存儲配送難題;同時,構建了覆蓋全國1-6線城市的上門運維網絡,通過“汪師傅APP”實現工程師“招-培-認-管-結”數字化管理,并整合了35個培訓中心的標準化服務能力。
在智能運維方面,京東聯動線上巡檢與線下生態資源(如物業公司)協同主動運維,探索數字供應鏈串聯,提供延保、“壞了就換”等保險服務,解決用戶售后顧慮,同時處理舊樁殘值。依托商流、物流、服務、金融、數字五大供應鏈,京東通過全鏈路閉環管理降低運維成本、提升服務效率,助力充電場站優化運營管理并增強盈利能力。
充電模塊作為核心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響場站運營與盈利。深圳市凌康技術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夏超分析認為,2019年模塊故障率達5%,單臺維護成本約600元(含運費、人工等),甚至超過部分模塊利潤,主要故障點包括MOS管損壞、惡劣環境灰塵油污導致短路拉弧、風扇因防水防灰不足半年后故障率激增等,既增加運維成本,又延長場站停機時間。
為解決這些問題,凌康技術通過“故障統計-治理-績效掛鉤”機制,將質量與售后部門績效和故障率綁定,技術上采用全灌封、隔離風道、半獨立風道及點膠、噴三防漆等工藝,隔離核心器件與環境,針對關鍵部件提升標準,降低風扇等損耗。服務模式創新推出“三年質保只換不修”,2-3天內順豐更換,避免維修后二次故障,縮短停機時間,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展望未來,夏超認為,充電模塊的技術演進將向大功率化(40kW—120kW)、寬電壓(1500V)、高集成(含控制器等)發展,采用液冷、浸沒式技術提升散熱與壽命;通過出廠三次檢測、場景化測試(模擬惡劣環境、弱電網等)提前防控故障。這些措施可以從源頭降故障、提效率,助力充電場站降低運維成本,提升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