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我們應約前往革命老區廣南縣黑支果鄉天生橋村,拜訪2025年云南省“最美退役軍人”華翼志。
臨行前,華翼志打來電話:“因為明天上午縣上有個會,請老師晚點出發,最好是會后一起走?!甭曇袈犉饋頊睾投鴪远??!袄蠋?,您還是叫我小華吧。不然,您一點名,我就得站起來答聲‘到’呀!”華翼志跟我們玩起了“諧音?!??!袄蠋?,因為下高速后進入黑支果鄉集鎮還在修路,現在是雨季,路更是特別難走,你們慢點,到波么村路口等我們。”華翼志的聲音透出深深的歉意。
我們從廣南縣城出發,走西西公路到珠街上廣昆高速。剛上高速時還白云藍天的,不一會兒,陽光隱去,云團變得灰暗低沉,已經有雨點敲擊著前窗玻璃,發出豆子倒進鍋里一樣的清脆聲響。急忙減速在曙光路口下了高速,還來不及停車,大雨就瓢潑盆倒一般砸下來了。我們只得停路邊避雨,等到雨稍小些,再繼續趕路。電話響起:“老師,我們已在波么村路口,打著閃燈等候。”看到路口有一塊三角形的提示牌,“黑支果路段修路由此繞行”,我們拐下國道。在彎子寨活動中心的短墻前,一輛車打著閃燈,我們隨即靠路邊停車,打開車門。華翼志從后視鏡里看到我們,急急打開車門走過來?!袄蠋煟沂侨A翼志?!币幻灼咦笥业膫€子,敦厚溫和樸實親切?!叭A翼志,看著你走過來,就覺得特別面熟,真不敢相信會遇上十多年前教過的你。”“歡迎老師來天生橋革命老區看望學生,走,我們繼續趕路。雨剛停,我們都要小心開慢點。”華翼志駕車在前領路,每到一個村莊岔路口,他都把車都停在路邊候著,等我們趕上來,鳴喇叭示意再起步。一路攥緊方向盤不停變換方向,踩踏剎車注意降速。一路緊追慢趕,跟著華翼志的車來到了黑支果鄉,直到車停在鄉政府的車場上,一顆懸著的心才落到肚里。
八一建軍節當天,清晨時光的黑支果集鎮寧靜而美好,七點多鐘,明亮而炙熱的陽光就把雨霧驅散得毫無蹤影。抬頭天藍云白,放眼山青地綠。微風習習,稻香撲鼻,氧離子富集讓人沉醉而興奮不已,更讓我們興奮的是親身感受到了革命老區天生橋村紅色芳華,近距離讀懂了90后青年人華翼志“一肩挑”起來的擔當責任,“舍小家為大家”的血性陽剛,扎根紅色土地的無私奉獻精神。我們本來約好早點下村,但華翼志臨時接到電話通知要在鄉政府開一個預防非洲豬瘟的會,還有一個慶八一活動的座談會。會后,華翼志馬不停蹄帶領我們來到天生橋村民委員會。
天生橋村位于廣南、富寧、麻栗坡三縣交界,這一帶全部是喀斯特巖溶地貌,山高谷深,重巒疊嶂,地勢險峻,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北面臨近馬街(今南屏)、八寶,東面連通富寧、廣西那坡,西面接壤麻栗坡,南面隔富寧、麻栗坡與越南相望。天生橋村承載著厚重的紅色記憶,這里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滇黔桂邊區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戰略支點。作為鄧小平、張云逸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百色起義的戰略延伸區,這片熱土見證了滇桂黔邊區勞農游擊隊獨立大隊開展游擊戰爭的烽火歲月,更是“苗嶺雄鷹”王開洪烈士開展農民運動的革命搖籃。
當年革命的硝煙早已散去,眼前嶄新時代的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一座座此起彼伏的連綿青山之間,仿佛老天不小心碰倒了綠色的墨汁,任憑那綠色的汁液肆意地涂抹這青山紅土地。山上樹木葳蕤蒼綠,山腳苞谷、南瓜、生姜、牧草更添深秀。平疇處稻田里青翠的秧苗逼人眼,流水嘩嘩藏在深谷里,白云朵朵飄浮藍天下。2008年,懷揣報國之志的華翼志毅然投身軍營。剛踏入軍營,還在新兵集訓階段就以全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推薦到反恐班,成為一名膽大心細、軍事素質過硬的反恐戰士。在八年的軍旅生涯中,他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優秀帶兵骨干,先后擔任副班長、班長、司務長等職。特別是在2009年執行邊境維穩任務時,他因表現突出獲得嘉獎;2010年,他以堅定的政治品質和軍事考核第一名的超群能力,成為全連加入黨組織的第一人;2013年被評為“優秀帶兵班長”,展現了新時代軍人的風采。2021年1月,面對村委會換屆時“青黃不接”的困境,華翼志毅然放棄在文山市已小有成就的事業,響應組織號召回到家鄉。他說“革命軍人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矢志將軍人的優良作風融入鄉村發展。
革命老區是革命傳統的重要承載地,是弘揚傳承紅色文化,增強斗爭本領和斗爭精神的重要依托。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但高質量發展任務仍然艱巨。受自然、歷史等因素影響,很多革命老區仍屬于欠發達地區,對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基礎仍然較為薄弱,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問題仍然明顯。
2021年1月,華翼志在天生橋村黨員大會上全票當選黨總支書記,他堅定表態:“我一定忠誠于黨,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踔厲篤行。”
2021年2月,華翼志在天生橋村民委員會代表大會上高票當選天生橋村民委員會主任時,他立下誓言:“我一定賡續革命老區天生橋村的紅色傳統,當好村莊發展的偵察員和突擊手,把準市場脈搏,把鄉村振興當作‘新戰位’貢獻全部力量?!彼麕ьI村“兩委”班子和村小組干部一起學習領會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天生橋村新發展階段的目標定位和重點任務: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因地制宜推進振興發展。二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增強革命老區發展活力,包括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三是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增進革命老區人民福祉,包括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弘揚傳承紅色文化、促進綠色轉型發展。
2021年7月,華翼志帶領由村“兩委”班子和村小組干部組成的工作組踏上“重走英雄路”的尋根之旅,兩度穿越崇山峻嶺,深入富寧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百色起義紀念館等紅色熱土收集相關史料,多措并舉宣傳獨立大隊的英雄事跡,持續增強村民砥礪前行謀振興的信心和力量。華翼志深諳“在黨史發生地學黨史”的真諦,為推進牛滾塘革命老區建設,他向中國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和縣委、縣政府爭取轉移支付資金1177萬元,建成王開洪紀念館及烈士墓修復等附屬設施,并投入128萬元建成紅色文化廣場,成功修繕3.5公里“紅軍路”。積極組建“革命文化宣講隊”,以“傳承紅色基因”為教育活動主題,通過宣講革命先烈王開洪點燃革命之火照亮苗鄉的光榮事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2021年以來,共接待廣西壯族自治區及云南省、州、縣多部門主題教育活動80余場3000余人次,共組織開展“紅色”教育活動56次,覆蓋2000余人次,通過宣講先烈事跡、掃烈士墓、憶紅軍之苦等,讓“紅色文化”激發黨員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
華翼志一來到天生橋村委會,就始終秉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敢于靠前摸清實際情況的作戰精神,一個人一個星期內跑遍轄區18個自然村。將每個自然村小組的民族、人口,村容村貌等基本情況都了然于胸,堅決打一場有準備的“攻堅戰”。華翼志把村情現狀擺到村“兩委”班子的臺面上,他闡述清楚改變現狀謀劃發展的第一理念必須是“要想富,先修路”,把村“兩委”班子的思想統一起來,務必做到步調一致。華翼志說:“以我為標桿,樹立村委會干部新形象?!彼麆忧榈卣f:“村民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不想方設法服務好群眾,對不起家人親朋。”他率領村“兩委”班子四處奔走爭取到資金500多萬元,確保道路建設項目年初爭取立項,當年落地見效。為確保工程順利進行,華翼志每天比施工隊還早到達施工現場,盯好項目建設質量、解決好項目建設糾紛,經過不懈努力,2022年底,天生橋村18個村小組全覆蓋實現村內道路硬化、通村路硬化。
華翼志深知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他奔走聯系養殖戶,將閑置多年的木章壩養殖場租賃出去,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了5萬元的收入。又立足本村特色,鼓勵成立高峰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集中資源、規模經營和標準化管理,全村高峰牛存欄數達到1800余頭,帶動306戶群眾增收。天生橋村因優質的肉牛質量有著一周一次的“牛街”傳統交易市場,但長期以來缺乏規范化管理。2024年,華翼志向上級申請到170萬元資金建設天生橋村大牲畜交易市場,市場投入使用后越來越紅火,十里八鄉的村民們飼養的高峰牛不僅可以在家門口賣個好價錢,還能通過市場運營、服務獲得額外收入。大牲畜交易市場年交易量高達2萬余頭,年交易額突破1.2億元,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創收10萬元。華翼志還緊跟鄉黨委政府的步伐,擔任黑支果鄉益民村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實現全鄉12個行政村抱團發展,每年為全鄉村集體經濟創收超過10萬元,為12個村(社區)80名干部繳納養老保險4萬元,提振全鄉村干部的干事激情,真正做到優勢產業發展帶動強村利民,激活鄉村振興動力。
面對基層黨組織活力不足的難題,華翼志巧妙打造“黨建+”模式,構建起新時代農村黨建工作新格局。他推出“黨建+殯葬改革+黨員+村組干部+寨老”模式,破解殯葬改革難題。走家串戶講清意義、講透政策,短短4個月時間,群眾自愿籌資14萬元,黨員無償投工投勞,完成占地1.7畝、標準墓穴108個的公益性公墓建設,率先建成全鄉第一個村級集體公墓,創造了零矛盾、零糾紛、零上訪的基層治理典范。他力推“黨建+生態宜居”,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以“綠美先鋒行”專項行動為抓手,構建“支部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多維治理矩陣。在全村18個村小組實施“庭院革命”工程,利用閑置老宅打造原生態文化墻群落,沿主干道種植200株三角梅構筑“紅色花廊”,又在牛滾塘小組打造“革命老區精神傳承帶”,讓紅色文化、制度上墻,組織村組黨員群眾每周定時開展一次人居環境整治、清河行動等,牛滾塘小組在2021年登上廣南縣人居環境“紅榜”,木章壩小組也在2022年被評為“省級衛生村”。他積極落實“黨建+基層治理”,激活治理內生動力。構建“黨組織統籌、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三位一體治理體系,推動城鄉居民兩險征收率躍居全縣前列,獲得1萬元工作經費獎勵資金和100萬元項目建設優先發展資金。在華翼志的帶領下,天生橋黨支部在2021年被中共廣南縣委評為先進黨支部,同年華翼志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2022年,天生橋村榮獲州級“先進村委會”稱號。
為了化解村“兩委”班子“能力空心化”和群眾的信任危機,華翼志可謂煞費苦心。他多方聯系農業專家為班子成員講解種植養殖技術,以更好地指導村民發展產業。村民老陶想養牛致富,但因缺乏技術,養的牛常因患病死亡,華翼志便用培訓會上學到的養殖技術,成為村民的“免費獸醫”,每天為養殖戶看病、配藥。老陶說:“當初華支書在我家牛圈守了一天一夜救活三頭牛,現在我家靠養牛供出了兩個大學生。”華翼志主動邀請法律工作者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增強大家的法律意識。天生橋村有2戶村民因宅基地糾紛積怨多年,甚至險些動手。他帶領班子成員整整花了兩個月時間,白天走訪鄰居了解情況,晚上入戶與雙方談心,在法律層面剖析其中利弊,并講解“三尺巷”的故事,最終提出“各退一步”的解決方案,親自監工為兩家新建院墻,終于化解了該起糾紛。兩戶村民感慨:“華支書講透了‘三尺巷’的智慧,讓我們明白遠親不如近鄰?!蓖ㄟ^走訪“一老一小”,華翼志發現村里留守老人數量龐大,養老成了難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他遠赴湖北省英山縣水口村考察學習,并在2022年向中國紅十字會事業發展中心、廣南縣民政局、廣南縣人大常委會爭取到105萬元建設資金,天生橋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于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共舉辦了32場養老服務活動,為老人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村里的老人們都把“小華書記”當作“家里人”,結成“忘年交”。華翼志下一步最大的愿望就是爭取上級支持,盡早建成“天生橋村幼兒園”,他說:“老人樂了,村委會干部就心定了。孩子是鄉村的希望,現在村里人為了把孩子送出村讀書,真是出力又費錢,小孩子的接送讓老人頭疼不說,還在孩子讀書的集鎮上租房子陪讀,這加重了很多家庭的負擔。爭取在村里盡快開辦一所幼兒園,配備專門的車輛接送,讓孩子開心,父母和老人都放心。這才是鄉村振興的希望所在呀!”
我們跟隨華翼志一起驅車來到天生橋村委會,首站駐足“苗嶺雄鷹”王開洪的老家牛滾塘的紅色文化廣場,看革命旗幟鮮紅矗立巍峨青山的環抱之中,山腳下綠水嘩啦啦唱響新的時代之歌,撫今追昔,一起回憶滇黔桂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人民參與紅軍革命游擊活動進行英勇斗爭的革命史實,一起遙想廣南各族人民在苦難深重的歷史歲月里敢于進行抗暴斗爭的英雄史實。華翼志激情豪邁地指著這綠野青山表示:“我們將繼續以紅色資源結合農業觀光體驗,逐步推動牛滾塘‘紅色+旅居’村建設,讓精神遺產轉化為發展動能,合力推動天生橋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告慰革命先烈?!?/p>
如今,在華翼志的帶領下,革命老區天生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天生橋到阿痛村,從木章村到木總村,從漆樹灣到河頭灣,從吹風洞到小干田壩,從干田壩到踩山坪……一條條新修的硬化道路,連接起一村又一寨,讓村民們的心情分外敞亮起來,真切享受到“要致富,先通路”的實惠。這一條條路道,為山村經濟發展打通了命脈,改變了山村千百年的模樣,也悄然改變著村民的精神面貌。村民們精心飼養的高峰牛、豬、雞都鉆進了貨車廂,奔跑在平整干凈的硬化道路上,到集鎮去,到縣城去,到更廣闊的市場去。老人和孩子看到村路上車來人往,售賣飲食、新鮮水果的音箱響遍村寨的每個角落,各種村民喜愛的物品順利流通起來。村民家里的糧食、牲畜以及山貨,都有小貨車開到家門口來收購,不出村就跟趕街一樣,想買的都有,想賣的方便,家門口的集市直接成交,老老少少都高興開懷。
我們在天生橋村委會食堂簡單用過午餐,告別華翼志和村干部,離別革命老區天生橋,作別紅色熱土黑支果,回望一路綠意盎然,生機蓬勃。老區人民生活在明媚的陽光下,意氣風發邁向富裕文明美麗新生活,就是因為有華翼志這樣扎根基層的共產黨員賡續紅色血脈,舍小家顧大家,為了這片摯愛的紅土地,兵心一顆紅似火,甘灑熱血寫春秋。這正是千千萬萬退役軍人扎根基層、續寫榮光的生動縮影,這就是新時代共產黨員華翼志。
駕車返回縣城的高速路上,華翼志給我們發來一條微信,讓我們頓時倍感溫暖和自豪:“在建軍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闊別整整18年后,咱們在天生橋村的村史館里重逢!當年的講臺與粉筆,換成了今日的展板與鄉音。更奇妙的是,這次角色互換——曾經在臺下聽您講解詩詞文章的學生,今天無比自豪地為您講述咱們天生橋村從泥濘小路到康莊大道,從溫飽不足到產業興旺的奮斗歷程!看著您眼中閃過的驚喜與欣慰,那份激動真是難以言表。老師,謝謝您當年播下的知識與情懷的種子。今天,能帶著家鄉的巨變向您匯報,仿佛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作業,是學生最驕傲的答卷!”
【作者簡介】羅有光,男,壯族,1969年生。作品散見于《云南日報》《含笑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