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初降,層林盡染,又是一年秋聲起。在這個被文人墨客詠嘆為“悲寂寥”的季節,《含笑花》愿與諸君共享一份深植于文化根脈的豐饒。秋之魂,自古便與文化的沉思相系。孔子立于川上嘆“逝者如斯夫”,而莊子見秋水浩渺悟天道無窮。中國文藝傳統向來在四時更迭中觀照生命律動,春生夏長是蓬勃的創作沖動,秋收冬藏則是凝練與升華的修行。正如丹桂在寒露中愈顯芬芳,真正的文藝創作亦需經歷時間的淬煉,在寂寞中積蓄力量,方能在歲月的枝頭綻放不朽的芬芳。
天穹愈高,云紋愈細,在這碩果累累的季節里,《含笑花》如約與諸君相逢。短篇小說《遁世》視角獨特,深刻聚焦入世與出世的深刻命題;本土作家青言火火短篇小說《河邊小五》具有濃郁的壯鄉風情,讓我們跟隨她的敘事,領略壯家兒女的善良與質樸;詩人水白在詩歌中對故鄉深情回望,如題所示,《世界讓我們學會找到自己》;青年詩人王世燦的組詩深情聚焦邊地村莊,將個人情感、生命體驗、邊地風物緊密交織在一起,展現出深沉而又獨特的詩意;國防專欄如約而至,《愛拼才會贏》不僅僅是人生感悟,更是軍人融入血脈的堅定信念,向讀者傳遞出永不言棄的奮斗力量;云南省“最美退役軍人”華翼志退伍不褪色,交出《最驕傲的答卷》。本期隆重推出“第三屆柯仲平詩歌節暨第十五屆普者黑筆會”采風作品專欄,作家們在柯仲平先生詩魂的感召下,以靈動的筆觸和深刻的哲思,為普者黑這片喀斯特山水田園盛情譜寫詩意贊歌。
那些能讓人在深夜掩卷長思的作品,往往都帶著秋的氣質。何謂“秋的氣質”?既有告別熱烈的勇氣,又有孕育新綠的胸襟。在這個信息奔涌的時代,《含笑花》愿作一方沉思的秋池,既映照傳統經典的深邃天光,也承載當代創作的瀲滟波瀾。我們期待那些既有秋葉靜美之韻,又不失生命蓬勃熱量的文字。我們也期待那些既深含文化底蘊,又體現時代脈搏的創作。如同農人懂得篩選良種,文藝工作者更需要淬煉目光——在流量狂歡中守護文學的經典價值,在全球化浪潮中深耕本土敘事。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