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群人天天宅在家里刷劇,卻不敢去逛人山人海的商場;寧愿爬二十層樓梯,也不要擠進那小小的電梯;就算餓著肚子,也不肯去人滿為患的餐廳。他們不是社恐,可能患上了一種叫做“廣場恐懼癥”的病癥。
廣場恐懼癥到底是什么"廣場恐懼癥是一種焦慮癥,這里的“廣場”泛指一切讓人感到難以逃脫或無法獲得幫助的場所。比如擁擠的商場、密閉的電梯、空曠的廣場,甚至公共交通工具等。①焦慮癥狀。他們害怕的不是場所本身,而是擔心自己會突然出現驚恐發作的癥狀,如心悸、頭暈、出汗、呼吸困難等,害怕失控與無助時沒有人能拯救自己,于是不愿踏入危險地帶。②回避行為。立即從恐怖情境中逃離,或回避恐怖情境。③特定場景。通常引起患者的焦慮場景有三個共同特點,即遠離家、擁擠和受到限制。④預期焦慮。患者通常在到達場景之前就開始焦慮,嚴重的可能出不了門。
廣場恐懼癥的病因"①心理因素。患者普遍對正常情況存在過度反應,表現得極為敏感和依賴。例如在青春期強烈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與關注,但因認知偏差、性格內向及人際交往能力缺乏,社交中易出現情緒緊張、心跳加速等,進而產生恐懼心理。②創傷性事件。過往重大創傷性事件,如公共場所遭遇意外、受到驚嚇或欺凌、承受巨大精神壓力等,都可能誘發廣場恐懼癥。③個人性格特點。性格內向、敏感、膽小,或被過度保護的人,成年后易患廣場恐懼癥。這類人缺乏安全感,害怕離開熟悉的環境,對陌生環境產生不安。④家族遺傳。廣場恐懼癥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尤其是女性親屬。
如何識別廣場恐懼癥"如果發現自己對以下場景感到強烈的焦慮、恐慌,并伴有心悸、頭暈、出汗、呼吸困難等身體癥狀,需要關注自己是否有廣場恐懼癥。害怕獨自離家;害怕身處擁擠的公共場所,如商場、電影院、音樂會等;害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車、地鐵、飛機等;害怕身處密閉空間,如電梯、隧道等;害怕身處空曠的廣場、停車場等。
廣場恐懼癥自救指南"①尋求專業幫助。心理治療,特別是認知行為療法,被認為是治療廣場恐懼癥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幫助你認識恐懼與場所之間的錯誤關聯,逐步面對和克服恐懼。如果恐懼癥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并且明顯感到痛苦,一定要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在服用抗焦慮藥物時一定要遵醫囑,避免自行停藥或者減少用藥。②循序漸進地暴露。建立焦慮恐懼等級量表,由輕到重把各個場景描述出來,針對每一項去練習,逐步脫敏。不要試圖一下子克服所有恐懼,可以從小目標開始,比如在朋友的陪伴下,去離家近的便利店逛逛,然后逐漸增加難度,去更遠、更擁擠的地方。如果感覺快要失去控制的時候,可以放棄,給自己一個適應的時間和過程。③學習放松技巧。進入恐懼場景后放松自己,耐心等待,接受廣場恐懼癥的來臨。深呼吸、冥想、漸進式肌肉放松等技巧,幫助你在感到焦慮時,快速平靜下來,逐漸適應焦慮程度。④參加社交活動。積極參與各類社交活動是預防廣場恐懼癥的有效途徑。可以從熟悉的親朋好友聚會開始,逐漸接觸不同的人和環境,可以嘗試參加志愿者活動等。⑤擁有良好的心態。一切都會過去,身體會在5~10分鐘內將腎上腺素代謝掉,恐慌和焦慮的情緒最終會回歸平靜。戰勝廣場恐懼癥是一場持久戰,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挑戰。逃避與抵抗只會被恐懼所吞噬;與其抗拒,不如迎上前去,打破停留在腦海中的想法,重新擁抱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