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先生有每年體檢的好習慣,但是今年的體檢報告提示“多囊腎”,讓劉先生心頭一緊,抱著擔憂之心,來到了腎內科門診。醫生給劉先生詳細講解了什么是多囊腎:如果把人體比作精密的工廠,腎臟絕對是其中的“勞?!睋敚振R不停蹄地過濾血液、排出毒素,維持著內環境的穩定。可要是出現了多囊腎,這個工廠里可能就多了一個“搗亂分子”,專門吹出一堆“小水泡”,讓腎臟的模樣和功能大變樣。
正常情況下,腎臟就像兩塊光滑的“過濾芯片”,可多囊腎患者的腎臟,就像是被頑皮的小孩戳了好多小洞,然后灌滿了水,鼓出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囊腫。想象一下,原本緊致、規整的腎臟組織,某天開始長出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小水泡”,它們就像吹起來的氣球,起初零零星星,而后愈發密集,把腎臟原本的空間擠得滿滿當當。這些囊腫可不是憑空出現的,多囊腎十分“偏愛”家族遺傳,它就像一個甩不掉的“神秘包袱”,一代代悄然傳遞。多數多囊腎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簡單來說,如果父母一方患有多囊腎,子女就有50%的概率“繼承”這個疾病。在那些多囊腎家族里,患病的長輩揪心不已,每次看著晚輩健康成長,心里卻又默默祈禱病魔別找上門;晚輩們聽聞家族病史,體檢時更是忐忑不安,生怕一紙診斷報告打破生活平靜。這種與生俱來的疾病風險,仿若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知何時落下。聽到這里,劉先生趕緊找出來父母的體檢報告,果然在母親的體檢報告中也發現了多囊腎的描述,然后又安排了兄弟姐妹和子女的超聲檢查,還好他們都沒有多囊腎。
劉先生繼續問到這個疾病怎么沒有癥狀呢?其實,多囊腎的“小水泡”并不安分守己。剛開始沒有明顯癥狀,但是它們會在腎臟里慢慢長大,就像氣球越吹越大,最后把正常的腎組織擠到一邊。一開始,患者可能沒啥感覺,畢竟腎臟是個“吃苦耐勞”的家伙,有點小問題也不吭聲。但隨著囊腫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腎臟就開始“抗議”了。最常見的癥狀就是腰痛,早期患者可能只是偶爾感覺腰腹隱隱作痛,很多人只當是勞累所致,沒有太在意。但隨著囊腫越長越大,腎臟壓力劇增,疼痛加劇。而且這些“小水泡”還特別愛“搞破壞”,容易破裂出血,那時候腰痛就更厲害了,還可能尿血。還有腎結石,那些“小水泡”里的液體成分復雜,容易形成結晶,結石就像珍珠一樣在腎臟里形成。若是囊腫太大,還會壓迫周圍的器官,比如肚子脹得像鼓一樣,或者影響呼吸,讓人感覺喘不過氣。更麻煩的是,多囊腎還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比如高血壓,因為腎臟的血管被囊腫擠壓,血壓就像被堵在水管里的水,壓力嘈嘈往上漲;腎功能也慢慢衰退,原本活力滿滿的身體,變得乏力、水腫,雙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有的患者腎功能惡化,到晚期不得不面臨透析,生活質量急轉直下。
聽到這里,劉先生默默地記下了可能出現的癥狀,表示以后一定會注意觀察。但是他還是擔心自己的子女,會不會也在他這個年齡出現這個疾病呢。其實,醫生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發現早、中、晚期的多囊腎。
多囊腎這么“調皮”,醫生是怎么發現它的呢?其實,醫生有好幾把“刷子”。最常用的就是超聲檢查,它就像給腎臟拍了個“高清照片”,囊腫在超聲下就像一個個“小水泡”,清晰可見。如果囊腫太小,超聲看不太清楚,醫生還會用CT掃描,連微小的囊腫都無處遁形。血液檢查也很重要,因為多囊腎會影響腎功能,血液里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標會升高,就像給醫生發出了“警報”。醫生還會檢查尿液,看有沒有蛋白尿、血尿,這些都是腎臟受損的“信號”。要是懷疑是遺傳的多囊腎,基因檢測就是“終極武器”,直接揪出那個“搗亂”的基因,讓多囊腎無處藏身。
發現多囊腎之后,醫生可不會坐視不管。對付多囊腎,醫生有好幾招。首先,如果囊腫不大、癥狀不明顯,醫生會讓患者密切觀察,定期檢查。劉先生感覺如釋重負,他覺得目前自己就是處于這個階段,沒有癥狀,那就定期復查。
如果囊腫太大,影響日常生活,醫生也可以“出手”。穿刺抽液是常用的方法,就像用針管把氣球里的氣抽出來;不過抽完之后囊腫可能會再長回來。雖說多囊腎棘手,但醫學科研從未停下攻克它的腳步。如今,新型藥物不斷研發,靶向治療嶄露頭角,瞄準多囊腎發病關鍵分子靶點,精準打擊囊腫生長“信號”,延緩疾病進展;基因療法也曙光初現,設想通過修復突變基因,從根源上“剪斷”多囊腎遺傳鏈條,徹底改寫家族患病宿命。臨床試驗里,不少患者懷揣希望參與,積極配合治療,盼望這些前沿成果早日惠及大眾,擺脫多囊腎的陰霾。對那些腎功能已經受損的患者,醫生會用藥物來控制血壓、保護腎功能。比如降壓藥,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減輕腎臟“壓力”;還有利尿劑,幫助排出多余水分,減輕水腫。如果腎功能衰竭,那就得靠透析或腎移植來救命了。
其實,生活里有很多辦法可以和多囊腎“斗智斗勇”。首先,飲食要清淡,少吃鹽、少吃高蛋白食物,給腎臟減負。運動也不能少,但要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囊腫破裂。如果腰痛厲害,可以試試熱敷,緩解疼痛。最重要的是,患者要保持好心情,因為壓力大也會加重病情。多和醫生溝通,按時復查,把多囊腎“管起來”。
多囊腎雖然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只要我們了解它、重視它,就能與它“和平共處”。醫生有辦法,患者有對策,我們一起努力,把多囊腎這個“搗亂分子”管得服服帖帖。劉先生聽完醫生的講解,明白了其中的知識,回去以后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建議,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與多囊腎“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