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6737(2025)05-0155-03
水稻種植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面臨著市場需求變化、技術創新及環境影響等多重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如何通過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提升生產效率、保障作物質量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目標績效管理作為一種系統化的管理工具,憑借其精細化的目標設定與持續的績效評估,已成為推動水稻種植企業發展的關鍵。
1目標績效管理在水稻種植企業中的適用性
目標績效管理在水稻種植企業的適用性,需從水稻種植企業的運營特征及其與目標績效管理的內在聯系方面進行深入剖析。水稻的生長周期為四至五個月,其產量易受氣候變化、病蟲害等多重因素影響。企業需全面管理耕作、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多個生產環節,其運營效率不僅取決于現代化設備和技術的應用,更在于勞動密集型管理的精細度和生產調度的科學性。故而,水稻種植企業的管理需著重于各環節的緊密協調、勞動力的有效配置,以及物資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利用。在水稻種植企業中,自標績效管理的引入與效率提升之間的契合點,主要體現在通過明確目標設定、細化責任分工和實施績效評估來驅動生產流程的全面優化。借助目標績效管理的精細化手段,企業能夠在面對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時,制定出更為靈活且有針對性的生產計劃3]。
2基于目標績效管理的水稻種植企業效率評估體系構建
2.1確定關鍵績效指標
在構建基于目標績效管理的水稻種植企業效率評估體系時,明確關鍵績效指標(KPI)是確保評估精確性的基石。水稻的品質會直接影響市場需求動態及消費者偏好,高品質水稻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擴大市場份額的有力武器。質量評估涵蓋水稻品種選擇、米粒外觀、雜質含量、米質口感等多個維度。這些指標不僅映射出企業對質量管控的重視程度,更為生產流程的優化指明了具體方向。成本效益指標則聚焦于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利用效率問題。水稻種植涉及勞動成本、物資投入(如化肥、農藥)及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支出,這是企業成本的主要部分。通過計算單位產出的成本及資源投入產出比,成本效益指標能夠清晰揭示生產成本的高低及效益差異,為企業運營決策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助力資源優化配置。
2.2 設定目標值與挑戰值
在確立目標值與挑戰值時,深入分析歷史數據是首要且直接的方法論基礎,通過對水稻種植企業過往數年的生產數據進行系統性回顧,其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在不同時間段內的生產績效、資源配置效率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演變軌跡。通過對歷史數據中特定生產季節水稻產量的波動情況進行分析,并結合氣候條件、土壤肥力狀況及管理實踐等多維度因素,企業能夠更為精準地確立合理的目標值。行業標桿對比則是設定目標值與挑戰值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通過與行業內領先企業或先進地區的水稻種植企業進行橫向對比,企業能夠獲取外部世界的先進標準與實踐案例8。這些行業標桿不僅涉及生產量、產品品質、成本控制等核心指標,還可能涵蓋創新的管理模式與前沿技術的應用。
2.3 績效評估周期與流程
將定期評估與即時反饋機制有機融合,是確保企業目標得以及時檢驗并加以調整的核心策略。在實施績效評估的具體實踐中,層級評估與跨部門協同合作是確保評估結果全面且精確的雙重要素。層級評估要求企業從各管理層級出發,自基層員工至高層管理者,依據其職責范圍與貢獻度進行績效評估。這一做法有助于精確識別各層級人員對于目標實現的貢獻,確保每個部門及個體的努力均能得到公正評價。同時,鑒于水稻種植企業各業務流程的緊密關聯性,跨部門協同合作顯得尤為重要。生產、物流、質量控制等部門間的無縫對接與信息共享,是確保績效評估全面有效、避免單一部門視角局限的關鍵所在。
3基于目標績效管理的水稻種植企業效率提升策略
3.1 精細化目標設定與分解
在基于目標績效管理的水稻種植企業效率提升策略框架內,精細化目標設定與目標層級分解是至關重要的初始環節[。明確而具體的目標的制定,需緊密圍繞企業宏觀戰略及市場需求展開,細化至單位面積產量、優品率、成本控制等關鍵績效指標。這些量化目標不僅為生產流程的每一環節設定了清晰的預期成果,還確保了資源分配的精準性與高效性,為日常決策提供了一定的基準。同時,通過將這些具體指標與行業標準及競爭對手進行橫向對比,企業可精準定位自身在市場中的位置,從而激發其向更高績效標準邁進的內在動力。進一步地,將整體目標細化至個人層面,是實現全員參與、協同努力的關鍵步驟。這一過程涉及將宏觀目標逐級分解為部門目標、團隊目標乃至個人績效指標,確保每位員工都能明確自身職責所在及績效期望。通過這種層級分明的目標分解機制,企業能夠營造出一種上下一心、共謀發展的工作氛圍。員工在清晰理解自身如何為整體目標貢獻力量的基礎上,將更加積極地投入工作中,不僅能夠增強目標的可操作性和可追蹤性,還能夠實現團隊合作精神的升華,提升工作效率與部門間的協調性,為整體生產目標的順利達成奠定堅實基礎。動態調整目標機制則是企業應對市場變化、技術進步及內部資源波動的重要策略[3]。水稻種植企業在運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氣候變化、市場需求波動、技術革新等外部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均可能對既定目標的實現構成挑戰。因此,企業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監測與評估體系,持續跟蹤市場動態、技術進步趨勢及內部資源狀況,以便靈活調整目標。
3.2建立績效監控與即時反饋機制
建立績效監控與即時反饋機制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一套全面的監控機制,這是精準管理水稻種植各環節的基石。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企業能夠實時捕捉土壤濕度、病蟲害狀況、作物生長態勢等核心數據4。這些數據經過系統收集與深度分析,為企業提供了洞悉生產動態的窗口,使之能及早識別潛在風險,為后續的績效評估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舉例來說,通過對土壤濕度及病蟲害數據的持續監測,管理層能夠提前發出預警,并迅速部署應對措施,有效預防生產問題的發生5。緊接著,即時反饋與快速調整機制的建立,能夠確保生產問題得到即刻響應與高效處理。企業需定期剖析監控數據,一旦察覺異常或潛在問題,便需通過高效的反饋渠道,如定期召開績效反饋會議或一對一溝通,將問題信息迅速傳達給相關責任人。
3.3建立激勵與獎懲機制
在水稻種植企業的運營管理中,激勵與獎懲機制的精心設計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對員工的工作態度及績效表現產生了深遠影響。將績效與薪酬緊密聯結,是激勵機制的核心。企業應依據員工在生產績效、質量控制、成本控制等多個維度的表現,科學制定薪酬結構,確保員工的努力與回報之間建立起直接且明確的聯系。此舉不僅能夠極大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還能促使他們更加專注于提升工作效率與成果質量,從而有力推動企業整體戰略目標的達成。除物質層面的激勵外,非物質激勵同樣在激發員工潛能與塑造企業文化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稻種植企業應充分利用表彰、普升機會及培訓發展等非物質激勵手段來激發員工的潛能。具體而言,通過年度評優活動,對業績顯著的員工給予公開表彰,不僅能顯著提升其個人榮譽感與成就感,還能在團隊內部樹立典范,激勵其他成員積極效仿。同時,還應提供清晰的職業晉升路徑,使員工能夠預見努力工作帶來的長遠回報,進而加深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與歸屬感。此外,定期舉辦專業培訓不僅有助于員工個人技能與知識的迭代升級,還能整體提升團隊的專業水平,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要確保績效管理的有效性,一套嚴格的獎懲制度同樣不可或缺。對于績效未達標的員工,企業需采取警告、獎金扣減等適度的懲罰措施,以維護績效標準的嚴肅性。重要的是,懲罰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旨在幫助員工深刻認識績效短板,并引導其積極尋求改進之道。
3.4持續學習與改進
在水稻種植企業的運營實踐中,持續學習與改進被視為提升整體運營效率與員工績效的核心要素。為確保員工技能與行業發展的同步性,企業應定期為員工安排專業培訓,涵蓋水稻種植技術的前沿進展、先進管理理念等多個維度。這不僅有助于員工專業素養的深化,還能促進其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鑒于水稻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的日新月異,企業必須確保員工能夠及時掌握最新技術動態與行業趨勢,從而在生產實踐中展現出更高的專業水平。通過系統化的培訓,員工將能夠熟練掌握新型技術、設備的操作技巧,進而提升工作效率,并有效應對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挑戰。這種技能的提升,既為員工個人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技術領先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經驗分享與交流機制在促進團隊協作與知識傳承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應積極營造一種開放的文化氛圍,鼓勵員工主動分享種植經驗、成功案例乃至失敗教訓。這種知識共享的模式,不僅能增強員工間的溝通與合作,還能顯著提升團隊的凝聚力。通過定期舉辦經驗交流會,員工能夠在相互學習中汲取新知識,避免重蹈覆轍,從而提升生產決策的質量與效率。同時,經驗分享還促使員工深入剖析成功與失敗背后的原因,進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團隊在面對復雜挑戰時能夠更加靈活應變、高效協同。績效管理體系的持續優化則是實現持續學習與目標改進的關鍵環節。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應定期對績效管理體系進行審視與調整,確保其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適應性與有效性。具體而言,水稻種植企業可結合實際運營狀況,對績效指標進行動態調整,并優化評估方法,以確保其緊密貼合企業戰略目標與發展方向。
4結語
目標績效管理能夠為水稻種植企業提供科學的管理框架,幫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加強員工績效并促進團隊協作。通過不斷優化管理體系和激勵機制,企業能夠在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中保持高效運營與可持續發展。這一機制不僅能推動企業目標的實現,還能為整個行業的現代化管理樹立榜樣。
參考文獻:
[1]李倩,張皓然.水稻種植企業成本管理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J].北方水稻,2024,54(4):73-75.
[2]信雨彤.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績效評價研究[D].大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24.
[3]寧才旺.政策性農業保險購買對農戶農業種植決策及其績效的影響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24.
[4]楊雪梅,侯書印,李響,等.咸豐縣水稻綠色生產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績效綜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12):118-120.
[5]荀永寧.興慶區水稻種植機械化精量旱穴播生產技術績效分析[J].寧夏農林科技,2023,64(8):11-14.
[6]宋肖肖.基于改良UTAUT模型的廣西水稻種子電商銷售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23.
[7]牛桂草.阜平縣“水果種植龍頭企業 + 農戶\"經營管理模式調查分析[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22.
[8]何宇.四川柑橘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績效評價及推進路徑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22.
[9] 呂嚴鳳.包膜控釋尿素施用對水稻生產農學-經濟-能耗-環境績效的影響[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22.
[10]陳文饒.阿米巴經營模式在糖料蔗種植企業的成本控制應用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22.
[11]胡麗環.隆平高科相關多元化經營與企業績效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22.
[12]鄭曉書.循環型農業產業的制度供給、契約履約與制度績效[D].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21.
[13]陳品,徐志剛.異質技術推廣方式對糧食單產的影響與機制研究:基于知識密集度與經營規模的視角[J].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1):13-26.
[14]龔贊文.私募股權投資對食用菌種植企業競爭力影響的機制分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21.
[15]鄧志榮,金云.淺析幾內亞比紹水稻栽培及配套農業機械實用技術培訓推廣的績效與方法[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8):19-20.
[16]陳濤.云南B農業企業作業成本管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20.
[17]付玉鵬.麗江市馬鈴薯種植產業的經濟調查分析[D].昆明:云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