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6.11;F8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6737(2025)05-0173-03
水稻產業作為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糧食安全和農村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然而,隨著水稻產業規模的擴大與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金融服務已經難以滿足其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在此背景下,探索創新的農業金融機制和融資方式,對于促進水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引入先進的金融科技、創新金融產品設計以及拓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水稻產業能夠有效應對當前面臨的金融挑戰。
1農業金融對水稻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農業金融在水稻產業的演進與升級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資金供給的精準匹配,為水稻產業的現代化轉型與可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水稻產業具有生產周期長、受自然與市場雙重風險影響顯著的特性,這種特性導致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極易出現資金鏈緊張、周轉困難的問題。通過提供貸款、農業保險及風險投資等金融工具,農業金融能夠有效緩解農戶的資金壓力,保障農業生產的連續性與穩定性。同時,農業金融的資金支持還促進了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設備的引入,提升了生產效率與抵御風險能力,為水稻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水稻產業是涵蓋多個環節的復雜系統,金融機構可通過貸款、債券發行等方式為水稻加工企業注人資金。農業金融不僅能助力農戶收入的增長,還能促進農村經濟結構的多元化發展,加速農業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融合進程3]。
2水稻產業金融需求特征分析
2.1水稻產業鏈結構與金融需求環節
在種植環節,農戶需購置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并承擔勞動力成本。鑒于水稻產業受自然與市場雙重風險影響顯著的特性,農戶或農業合作社對短期流動資金的需求較為迫切,尤其在生產初期,常依賴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信貸支持及農業保險產品緩解資金壓力。農戶小額貸款、種植貸款等金融工具在此階段發揮著關鍵作用,可以確保資金流動性和種植活動的順利進行。進入加工環節,金融需求呈現出長期化與多樣化的特點,如需支付設備折舊、人工成本,并承擔廠房建設與運營費用。同時,技術創新與設備升級也需投入大量資金。因此,加工企業更傾向于尋求長期資本投人。
2.2不同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
小農戶作為水稻生產的基礎單元,金融需求主要聚焦于短期流動資金,用以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以及支付勞動力與農機費用。由于經營規模小、資金周轉快,小農戶往往難以從傳統銀行貸款中獲得滿足,加之信用記錄缺失,更增加了融資難度。因此,該群體往往游離于主流金融服務體系之外,更傾向于依賴地方性農業信貸機構、農村信用社,甚至通過親友借貸或互助組織解決資金難題。在風險管理方面,小農戶的需求相對基礎,雖然農業保險與災害保險能為其分擔自然災害風險,但受限于對保險產品的認知與接受度,該群體的實際參保率并不高。小農戶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現為對小額、短期、低成本融資服務的渴求,以及基礎的風險管理工具需求。農業企業作為水稻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其金融需求更為復雜且長期。農業企業規模龐大,生產能力強,業務范圍廣泛,涉及種植、加工、儲存與銷售等多個領域,需要大量資金用于設備購置、廠房建設、技術研發與原料采購等。除短期流動資金外,農業企業還需通過銀行貸款、債券發行、股權融資等方式進行資本運作,融資規模龐大。
3現有農業金融機制服務水稻產業時存在的問題
3.1服務覆蓋不足
當前,農業金融機制在水稻產業中的服務覆蓋不足問題尤為突出,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及小規模經營主體間表現得更為顯著。傳統農業金融服務主要聚焦于大中型農業企業與農場,這些主體因具備較全的信用記錄和較強的融資能力,往往能輕易獲得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然而,對于小農戶與家庭農場等較小規模的生產主體而言,現有金融服務卻未能實現全面覆蓋。小農戶受限于經營規模小、收入來源不穩定及信用記錄缺失,難以達到金融機構的貸款門檻[。盡管近年來農村金融服務有所改進,但受限于服務網絡布局與產品設計上的局限性,眾多偏遠地區的農戶仍難以享有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務。這種地域與規模上的不均衡,致使農戶在面臨大額生產資料與設備投入時,融資難題尤為凸顯。
3.2產品創新滯后
在當前水稻產業金融服務中,金融產品的更新速度與適應性顯著落后于實際需求的演變。近年來,盡管部分金融機構已嘗試推出面向農業的貸款產品及保險服務,這些產品在滿足水稻產業多元化需求方面仍表現出顯著的局限性。傳統農業貸款產品的單一性尤為突出,其關注點主要集中于種植環節,且以短期貸款為主導,忽視了長期資金支持的必要性。水稻產業(尤其是加工與銷售環節)資本投入大、季節性與周期性強,而現有貸款產品卻難以靈活適應這一需求的多樣性]。眾多農業企業在推進設備升級、技術改造及生產規模擴張時,融資難題依然嚴峻,尤其是中小型農業企業,其資金需求量大,卻因缺乏長期資金支持而難以推進產業升級與優化。
3.3 風險控制難
在現有農業金融機制中,水稻生產本身即蘊含較高的自然風險,如氣候變化、病蟲害侵襲及自然災害等,這些直接對水稻的產量與品質構成了威脅,進而導致農業生產收益的不確定性加劇,增大了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敞口[3]。加之生產周期較長,且水稻的種植與收獲深受季節性變化的影響,使得金融機構難以精確預估農業經營主體的收入狀況及還款能力,貸款違約風險隨之攀升。除卻自然風險,水稻產業還需應對市場風險的考驗,這無疑增加了金融機構風險控制的難度。水稻市場價格受供求關系、政策調整、氣候異常等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波動頻繁且幅度較大4。特別是國際市場的競爭態勢與進出口政策的變動,直接關乎農戶及農業企業的經濟收益。金融機構在為水稻產業提供融資服務時,常因難以有效量化市場風險而陷入困境。
4水稻產業構建農業金融創新機制的途徑
4.1 創新金融產品設計
金融機構需深入剖析產業鏈的整體運作模式,設計出能夠全面覆蓋各環節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例如,在種植環節,可推出面向農戶的小額貸款和短期信用貸款,以緩解其生產過程中的資金緊張;在加工環節,則適合提供中長期貸款,助力企業實現設備升級、技術革新和產能擴張;而在銷售環節,則可引入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等風險管理工具,幫助銷售企業有效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這種金融產品設計的創新策略,不僅能拓寬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還能顯著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效應,有力推動水稻產業的整體升級。與此同時,定制化金融服務方案的探索同樣舉足輕重。水稻產業中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在生產規模、經營模式、技術水平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通用型金融產品往往難以精準滿足其個性化的融資需求。因此,金融機構需根據不同經營主體的特點,量身打造定制化的金融服務方案。對于小農戶和家庭農場,應重點提供小額、短期、低成本的貸款產品,并靈活設置還款方式,以減輕其財務負擔;而對于中大型農業企業,則可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資支持,如中長期貸款、股權投資、債券融資等,以助力其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4.2應用、融合金融科技
數字化金融服務平臺作為農業金融的核心支撐,為水稻產業各類經營主體開辟了便捷、透明的金融服務通道。該平臺依托互聯網技術,打破了傳統金融服務的時空局限,使農戶與農業企業無須親臨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即可完成資金申請、貸款審批、信息查詢等一系列操作。數字化金融服務平臺能夠迅速匯總并分析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記錄、財務狀況及生產計劃等關鍵信息,及時反饋貸款審批結果,顯著提升用戶體驗,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同時也能夠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配置效率。此外,數字化金融服務平臺還提供了資金結算與支付的便捷工具,有效降低了現金交易的風險,增強了資金流動的透明度與安全性。在風險管理領域,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進一步鞏固了金融科技在農業金融中的領先地位。大數據技術使金融機構能夠全面收集、存儲并分析農業生產數據、市場價格波動信息及天氣氣候變化資料等海量數據,為精準風險評估奠定了堅實基礎。
4.3 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
在水稻產業的金融創新體系中,資本市場融資作為多元化融資渠道的關鍵一環,重要性不言而喻。上市公司或農業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證券化產品,可直接對接資本市場,吸引大量資金注入。對于規模較大、發展潛力顯著的水稻加工企業及農產品上市公司而言,資本市場可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助力其擴大生產規模、提升技術實力及市場競爭力。相較于傳統銀行貸款主要聚焦于短期流動資金,資本市場融資的介人可有效緩解長期資金短缺的問題,確保農業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穩健運營8]。同時,隨著資本市場制度的日臻完善,農業企業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融資工具和創新融資模式,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融資的效率與靈活性。除資本市場融資外,還可考慮社會資本引人及國際金融合作等途徑。
5 結語
隨著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水稻產業的金融服務正在逐步進入一個創新的時代。通過精細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設計和多層次、多渠道的融資模式,水稻產業能夠獲得更加精準和多元的資金支持。同時,借助數字化平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金融機構能夠在風險管理和決策支持方面為水稻產業提供更科學、高效的服務。未來,水稻產業將在金融創新的驅動下,迎來更加高效可持續的發展格局。
參考文獻:
[1]林豐柏,侯春強.金融活水灌溉弱堿水稻豐收[N].吉林農村報,2024-10-19(2).
[2]嚴其林.金融支持崇州糧食產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24.
[3]寧才旺.政策性農業保險購買對農戶農業種植決策及其績效的影響研究:以江西水稻為例[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24.
[4]胡桂鋒.湖南省衡陽市水稻種植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影響因素研究[D].昆明:云南農業大學,2023.
[5]夏冰,王慕星,楊旭.金融支持水稻產業發展的實踐與探索:以吉林省鎮賚縣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23(3):55-57.
[6]張博,孫濤.稻麥人所食南北竟誰分:金融組織區域發展差異的歷史起源[J].經濟學(季刊),2023,23(1):353-370.
[7]劉慧.謹防水稻金融化危及糧食安全[N].經濟日報,2022-07-14(5).
[8]何汶松.氣候變化背景下農業信貸對水稻產量的影響研究:來自四川的證據[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22.
[9]陳文佳.風險感知、金融素養對農戶水稻收入保險需求的影響:以江蘇省為例[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22.
[10]陳雨晶.農業種植方式對創業的影響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22.
[11]黃瑪蘭,李曉云,曾琳琳.農戶資本稟賦對水稻生產生態效率的影響:以湖北省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10):75-84.
[12]四川省“保糧惠農貸\"綜合金融服務創新試點項目正式啟動[J].四川農業科技,2018(7):62.
[13]柳凌韻.信貸約束、農業規模經營與約束緩解機制研究:基于長江中下游水稻種植戶的調查[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8.
[14]柳凌韻,周宏.正規金融約束、規模農地流入與農機長期投資:基于水稻種植規模農戶的數據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9):65-76.
[15]張雨琪.江西省水稻種植戶金融需求抑制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7.
[16]劉偉.廣西水稻價值鏈融資問題研究:基于農戶參與可能性的分析[D].南寧:廣西大學,2016.
[17]叢人.水稻種植戶金融需求影響因素的研究:基于廣東地區的實證分析[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5.
[18]白立今,曲軍,張春雷.金融支持水稻產業集群發展對策研究:以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縣為例[J].黑龍江金融,2013.(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