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政府采購政策的不斷完善和深入執行,相關的行政事業單位已經全面推行電子化采購,行政事業單位所面臨的采購規模日益擴大,與之對應的管理要求也越發嚴格。如何通過工作方式的改進和管理監督措施的完善來確保采購工作的順利進行,成了一個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中出現的問題
(一)預算編制缺乏靈活性
目前,我國的政府采購還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規范,在采購過程中,主要是以決算工作為主,這就導致了預算的延遲。在執行采購預算過程中,若發生了增減情況而無法及時作出調整,將使預算與現實之間形成很大的偏差,預算的制約效果無法得到很好地發揮。此外,在編制預算計劃之后,由于缺乏對市場行情的跟蹤,行政事業單位往往無法根據市場價格的波動及時調整,造成資金的浪費。
(二)分散采購限額以下的項目信息化程度不高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政府分散采購限額以下采購的信息化程度還比較低,供應商和采購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比較普遍,嚴重影響了政府采購的質量。這不僅影響了采購效率,還可能增加采購成本和風險。
(三)采購人員專業度不足
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政府采購時,工作人員多是從其他部門臨時抽調,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業務培訓,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都有一定的缺失,對政府采購業務也不甚了解,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可能表現得力不從心。與此同時,由于政府采購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要求有關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需全身心投入,這對采購部門的人才建設與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四)缺乏對采購工作的績效管理與評價
在政府采購工作的實施環節中,通常只關注采購方法和實施過程是否合法合理,而忽視了對其業績的評估和綜合的評估,即缺乏事后評估。在工程竣工時,沒有對工程的實施進行事后評價。在招標完成后,特別是在大型招標工程中,沒有對工程的運作和運用進行長期跟蹤,降低了政府采購工作的質量。
二、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政府采購的優化策略
(一)科學的預算編制
合理的預算編制不僅能夠確保單位在采購過程中掌握主動權,還能有效避免資金的浪費,進一步降低財政成本支出,實現資金的高效利用。
首先,要從前期的籌備工作著手。編制預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與企業內部各單位進行深度的交流和配合。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項目的具體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確定所要購買的項目的類型、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保證項目的實施符合企業的實際需要。既能防止經費過剩或短缺,又能提高經費的利用率。
其次,在制定財政預算的過程中,要兼顧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微觀調控。通過一些政策、準則,相關人員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是需要購買的,從而作出更精確的選擇。
最后,不管是用預算外經費,還是用預算經費,都要按照科學和細致的原則,制訂符合實際的方案。這份方案不但要包括所要購買的項目的數目和類型,而且要包括項目的用途、預期的影響和潛在的風險。這種方案不但可以對采購需要有一個更為完整的認識,還能為后續的采購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精簡的采購流程
在政府采購中,要保證采購手續的合理性,優化采購審批過程,縮短采購時間,保證各類物資按時供應,保證機關工作正常開展。另外,還可以精簡職位,實現專人負責,降低人力費用的開支。同時,對涉及民生的重大事項,如需變更采購方式,應由財務部門及時審核,以保證政府采購順利進行。
(三)嚴格的采購監管
第一,注重對政府采購的監督,建立完善監管機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政府采購工作,應形成一套科學、健全的運行體系,以內部控制制度為手段來厘清政府采購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單位要強化政府采購監管團隊,在各項內部控制制度中,明確監管職責,并對相關的部門和人員進行適當的分工,使監管的效果最大化。
第二,在預算編制、合同簽訂和材料驗收等過程中,實行預算控制;因為政府采購通常采取的是公開招投標的方法,因此,要保證招標工作的透明、公平、公正,就不允許購買人參與評標,要建立一個合理的評價與隔離的管理制度,使之能夠公平地進行。
第三,對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工作來說,既要有良好的內部監督,又要積極引入社會監督。利用網上政務公開平臺,將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到單位工作網站,讓廣大群眾能夠及時地看到。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和咨詢熱線等方式來進行電子政務的公開,使政府采購在公共監管下得到有效的管理。
(四)提高采購人員知識與技能水平
首先,各單位在實施政府采購過程中,普遍缺乏專業人員,因此,加強對購買人才的培養,制訂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對其進行定期考核,使聘用機制更加規范化。購買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資格證書,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業務素質。此外,還應通過崗前培養等方式,完善崗前培養制度,提升其業務素質。
其次,在電子政務環境下,大部分政府采購工作都是通過網上進行的,所以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可以幫助采購人員更好地使用不同的技能,從而保證各項采購工作順利進行。比如,很多企業都在使用 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所以在企業采購過程中,也要主動引入 ERP 系統,這樣才能讓政府采購變得更加有效,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和不足。
(五)加強績效評價管理
加強績效評價管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還能促進單位內部的規范化運作。
首先,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制度。這包括明確評價的目標、原則、方法、流程以及結果應用等方面。同時,要確保績效評價工作公開、公平,避免主觀性和隨意性的干擾。
其次,科學設定績效評價內容。涵蓋項目資金使用的各個方面,如資金使用的合規性、效果性等。評價標準應既符合實際情況,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夠真實反映項目資金使用的績效水平。相關的事業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對項目施工、項目管理等工作進行監測和評價,并提出防治對策。在制度體系的支持下,對采購結果進行評估,做到真實可信。
再次,將評估結果輸入信息平臺,方便采購人員進行查詢、共享和分析。從評價的結果中,應當體現與采購項目有關的所有人的工作狀況,以使采購人員更嚴格地執行相關規范要求,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效果。
最后,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強化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將評價結果與采購項目的管理、監督和獎懲等方面掛鉤,從而提高采購部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為優化采購流程、提升采購質量提供重要依據。
(六)健全政策立法,注重信息化建設
首先,在政府采購工作中,必須對隱藏在其中的各類問題進行徹底的檢查,從政策和制度的角度,制定一套嚴密的標準,持續地完善有關的制度,對實施過程中的漏洞和矛盾的地方進行深度的剖析,并對外國的立法經驗進行主動的吸收。進一步健全政府采購管理體制,加強政策的監管和宣傳,按照政策要求開展相關工作,使制度的約束力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對違法的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
其次,要加強政府采購的信息化,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引進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采購和監管工作流程進行主動研發,建立一套科學完備的信息共享體系,實現各部門之間的聯動管理。
最后,為了實現信息的全面共享,解決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購買和資金的矛盾,還需要建立制度之外的連接機制。同時也要注重建立政府采購數據庫系統,通過不斷地對政府采購工作進行歸納,建立健全的數據庫,鑒別數據,進行比較,充分發揮數據庫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政府采購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不僅關系著單位的日常運營,而且還關系著公共利益以及社會發展。但是,目前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環節存在著采購流程復雜、采購效率不高以及工作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等很多問題。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為了更好地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必須進一步強化政府采購工作。對于當前采購環節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要積極加以應對和解決。通過加強預算管理、精簡采購流程、做好人才建設以及落實監管和評價手段等措施,優化政府采購工作,促進采購任務高效完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溉動力管理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