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類高校教師提升數字素養的必要性
國家教育數字化的時代背景
當今社會,教育數字化已經成為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將教育、科技和人才掛鉤,進一步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把教育數字化推向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帶。
教育數字化是指在教育活動中融入高新數字技術。在數媒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睂嵺`表明,教育必然會跟隨信息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無論是在實踐教學階段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還是在教學管理的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上,都會依照這一趨勢持續發展。
同時,教育數字化有助于消除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展信息網絡技術,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區間的數字鴻溝,努力實現優質文化教育資源均等化?!备咝驴萍嫉娘w速發展為優質教學資源的輸出和傳播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技術支撐,為實現教育資源的均等化創造了條件,為創造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奠定了基礎。
高校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迫切需求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教育數字化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了黨代會的報告,提出了“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也已將教育數字化作為重要內容進行了部署。2025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访鞔_了教育數字化工作的總體要求,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教育數字化為突破口,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2025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組織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的通知》,計劃經過3至5年努力,教師數字素養全面提升,熟練應用數字化手段開展教育教學成為新常態,探索形成大規模因材施教和人機協同教學的有效路徑。
鄭艷群提出:“在教育生態系統中,人是最核心的因子,是最重要的軟實力資源。”高校教師作為高等教育的推行主體,提升自身的數字素養是當前刻不容緩的現實需求。高校教師亟須實現從傳統教育管理理念向數字化管理模式的轉變,構建教育數字化的理念系統和生態體系,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創新育人模式,將數字化作為應用手段,構建起師生之間、校際之間、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優質教育的均衡發展體系,促進全民學習型社會的建立。
傳媒類教師掌握融媒技術的專業訴求
以多媒體技術、軟件開發技術、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推動了傳媒教育新形態、新模式的形成,也為傳媒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傳媒類高校教育本身就依托于傳媒行業的高速發展,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極大地促進了傳媒行業的繁榮,各種新興媒體的出現和傳播也對高校傳媒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傳媒類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既是技術、學科和行業層面的必要條件,也有一定的現實基礎: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語言生活更加多樣化、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化教學體系成為業界的共同關注點、數字化一代正式成為傳媒教育的主要教學對象。因此,傳媒類教師要及時掌握新興傳媒技術,關注多種媒體平臺,鉆研媒體教學的新方法,認真落實國家數字化教育的轉型方針。
傳媒類教師主要從事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工程、影視攝影與制作、播音與主持、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出版、廣告設計與傳播等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與媒體技術緊密相連。當今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如AI、直播等學習形態的出現,極大地引發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交互技術更加智能,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貫穿于課堂教學和課程開發的各個環節。傳媒類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關乎著專業課教學實踐的有效開展,緊跟時代步伐、掌握新興技術是傳媒類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素養。傳媒類教師應當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數字化的改革要求,深刻理解教育數字化的內涵,從認識與理解、使用與優化以及生產與創造等維度明確數字素養的基本構成,重構教育數字化的生態體系,主動探尋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實踐路徑。
教育對象的時代訴求
21世紀的學生從小生活在數字化的時代環境中,他們和之前的學子有著完全不同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例如,相比于文字信息,他們更加擅長處理色彩、圖像、視頻信息;相較于傳統的紙質文本閱讀,他們更愿意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媒介獲取信息,因此,即時滿足更加符合他們的需求。這樣的學習習慣促成了他們對于新奇、有趣內容的好奇,也讓他們形成了與多人互動、協作的學習模式。
新時代的教學環境顯然對高校教師的數字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數字化時代學習者的訴求,高校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具備使用先進數字媒體技術的意識,能夠有效篩選出符合課堂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知識能力的數字資源,引導學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取真實可靠的素材。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自覺地學習數字化相關知識,積極嘗試多種數字化產品和交流平臺,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字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探索教學內容和數字資源融合的新方式,鼓勵學生通過拍攝短視頻、微電影等方式培養團隊精神,提高他們運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為他們日后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奠定扎實的基礎。
鐘秉林教授認為人才培養不僅是大學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務,也是高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內容。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教師仍然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方針,積極適應學生的學習訴求,及時把握時代脈搏,更新人才培養理念,調整人才培養方式,實現專業教學知識和數字媒體技術的有機融合,為國家培養出符合時代潮流的專業化數媒人才。
傳媒類高校教師提升數字素養的有效途徑
肖新祥在《信息素養的理論緣起、內涵及構成要素略論——兼論信息素養教育國際經驗》一文中,在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信息素養教育與研究的歷史演變和發展趨勢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為我國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強信息素養教育頂層設計,二是改革信息素養教育系統謀劃,三是加強信息素養教育師資建設,四是創設信息素養教育良好環境,著重關注中國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為提升傳媒類高校教師的數字素養指明了方向。
開展數字素養培訓,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意識
數字素養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在教育數字化背景下,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如今的教學需求。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校應當加強教師教育理念的革新,使教師摒棄舊有的教學思維和教育模式,從思想上意識到提升數字素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數字化對傳媒類高校教師掌握先進數媒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師能夠認識到數字技術的使用對教學活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應盡量規避數字教學帶來的弊端。例如,在搜集教學資源時要注意保護信息安全,謹慎進行網絡操作;又如,使用數字資源進行授課時,應當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健康,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道德規范、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和塑造,防止教學中社交屬性的缺失。人具有社會屬性,學習過程不應該成為孤獨的體驗。在使用數字技術時,教師要更加注重師生間的課堂互動,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交流和互動溝通,實現技術應用和人文關懷的雙向互通,體現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的不可替代性。
掌握多種數媒技術,加強科技與教學的融合
傳媒類高校教師不僅應當掌握多種數媒技術,還要加強對數字資源的甄別和選擇,使其適用于實際的教學需要。正如李銘等人所說,要“利用數字技術促進教學能力發展和基于數字化環境的教學方法創新”。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首先,要對網絡上的各種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剔除不實信息,選擇可靠資源。其次,要了解不同數字技術和數字平臺的優勢和區別,選擇符合教學實際需求的方式進行輔助教學。最后,要根據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對教學資源進行加工處理,對選取的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素材進行剪輯,以便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數字技術應當合理應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例如,騰訊會議、超星課堂等平臺可以實現課堂簽到、課堂互動、作業布置、課后交流等功能,便于課堂的組織和管理,提升了課堂互動性,加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
傳媒類課程包括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影視制作、播音與主持等,這些都涉及數字技術的應用。傳媒類專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引導學生使用數字技術呈現學習效果,如提交攝影、音頻、視頻等形式的專業作業。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聯網+”、微視頻制作大賽、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將他們所學的新媒體技術用在實處,營造良好的數字化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形成良性循環。
完善數字教學設施,構建數字化教育體系
傳媒類高校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有賴于學校數字化教育體系的完善。首先,學校應當加大對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投入,爭取能夠建設起滿足學校管理、教師學習、學生教育等需求優質智能化教學平臺,使數字化技術覆蓋教學的各個環節,不斷更新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環節。鼓勵高校教師通過數字化平臺獲取教學資源,并通過后臺統計等方式認可教師的線上學習成果,形成完整的教學閉環,打造良好的數字化教育環境,提高教師使用數字平臺的積極性。
其次,數字技術的應用依賴多種數字設備,除了傳統的投影等設備,智慧黑板、專業演播室、攝影設備等都是傳媒類高校應當具備的硬件設施。實現教學環境的數字化、保證數字設備和教學環境的有機融合、為學校師生提供多種形態的教學模式是傳媒類高校的必備條件。
最后,傳媒類高校教師應當有效利用學校設備,創建數字化教學模式。例如,通過微課程、短視頻等形式設計專業教學內容,并且通過加強課后評價體系的方式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建立起本學科的數字化教學案例庫,注重教學素材的積累和分享,優化平臺建設,樹立教育資源共享意識,打造公開、有效的數字教育環境。傳媒類高校應當鼓勵教師在信息技術、數字教育方面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制定數字化教育體系相關政策,使不同專業的教師進行優勢互補,增強全校教師的數字素養,進一步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育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顛覆了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傳媒類高校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數媒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傳媒類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加強教育數字化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掌握先進的數字媒體技術,革新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不斷提升專業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樹立切實可行的科學育人觀念,推進高校傳媒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傳媒類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數字意識和技能,為培養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高質量的傳媒類人才奠定基礎。
本文為山西省一般性教學改革創新項目“教育數字化背景下傳媒類專業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路徑”(編號:J2023140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人文學院)